五七空战后遗症?印度泄洪害惨巴铁,中国派出两架运-20紧急支援
发布时间:2025-09-28 14:46 浏览量:10
【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据环球网报道,9月28日凌晨,中国追加提供的抗洪救灾紧急援助首批物资,由中国空军两架运-20运抵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重点装载帐篷、毛毯等急需物资,后续批次将陆续发运。
运-20在这种跨境人道救援中已屡次担纲主力,自2020年走出国门执行抗疫物资运输以来,它先后赴泰国、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运送抗疫物资。
2022年年初,两架运-20飞往汤加运送救灾物资。同年阿富汗地震时,多架次运-20紧急空运救援物资。包括今年,也不是第一次了,上半年缅甸地震期间,运-20以多机编队实行跨境投送。
这些行动凸显了中国战略空运力量的持续可用与快速反应,也反映出中国的稳定供给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环球网报道截图)
这一次巴基斯坦洪灾的严重性,绝对算得上是历史级的。
按照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与多家国际救援机构的阶段性通报,灾情自6月底起在北部山区出现,进入7至9月主汛期后,演变为全国性洪涝。
受影响范围约16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540万,死亡数字据称已经超过900人,房屋受损与被毁总量合计大约90万间。
在农业方面,旁遮普与信德低洼平原大片稻田、棉田、甘蔗地被淹,估算仅稻作就有22万公顷以上受损,至少一个生长季的投入付诸东流,后续还要面对土壤板结、淤积与病害蔓延等次生灾害。
基础设施更是惨不忍睹,多条省道与乡路冲毁,桥梁垮塌与涵洞堵塞导致救援通达性下降,电力与通讯中断进一步增加救援难度。
正所谓大灾之后就是大疫,巴基斯坦的大灾还没结束,但公共卫生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安全饮水短缺与污水回流叠加高温,水源性腹泻、霍乱与登革热风险上扬增加。而由于临时安置点人群密集,易激增呼吸道与肠道感染压力。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洪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导致救援与恢复所需资金与时间明显超出一轮汛期的范畴。
(巴基斯坦洪灾)
至于为什么持续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天然因素。
今年南亚季风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均出现偏差,降雨强度更集中,极端性更突出,局地出现云爆与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山谷汇流迅速,给流域调蓄带来超压。
从大的气候变迁来看,冰川融水与冰湖效应。北部高山地区冰川总体退缩,夏季冰雪融水提前并延长,叠加冰湖溃决的小概率高损失事件,抬升了洪峰底座。
而在巴基斯坦内部,开伯尔-普什图省及北部山区坡陡谷深,森林砍伐与坡耕地扩展削弱了拦蓄能力,暴雨更容易转化为地表径流并裹挟泥石下泄。
等到进入旁遮普与信德平原后,河网密布,分汊众多,洪峰一马平川,直接在低洼区摊煎饼果子。
此外,由于快速城镇化带来地表硬化,雨水入渗率下降,短时内涝概率上升,又由于排水能力有限,就形成了城市看海的情况。
(巴基斯坦洪灾)
而除了天然因素之外,还存在不能忽视的人为因素——印度泄洪。
印巴两国共享印度河水系,跨境主干流与支流众多,洪水管理需要跨境预报、数据共享与工程协同。
印度方面在8月下旬至9月初的汛情高位期,先后对拉维河、杰纳布河、萨特莱杰河等流域的上游水库,实施开闸或调度。
印度方面声称,由于出于大坝安全与行洪需要,并通过外交渠道向巴方作出所谓洪水预警。
但按照巴方的说法,印方并未依照既定机制持续、实时、充分共享水文数据与工况信息,预警提前量不足,且绕开了原有的常设沟通渠道,导致下游难以及时组织撤离和临时筑防。
也就是说,双方围绕有没有通知、是否按规定通知等问题争论不休,印度认为通知你已经够意思了,巴基斯坦则认为通了假知,属于如通,没留给巴方多少反应时间。
整体来看,极端降雨与融水仍是主因,但印度不干人事的操作,成了放大器,影响了下游的风险节奏与处置窗口。
(印度泄洪)
所以说,这还是五七空战的后遗症,冲突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印度的面子是彻底丢了,这进而导致印度需要从其他方向展现强硬立场,《印度河水协定》就成了印度的武器。
这份协定的核心价值,就是分配水量,所以印度就靠这个拿捏巴基斯坦,你要水的时候,我不给你放,等到你陷入洪灾了,我再给你泄一波。
倒不是说印度自己被洪水憋死也不能泄,而是印度在人道层面,没有按规定安排。
这种级别的洪水,需要上游合理调度与下游合理响应,要配合好就得有沟通,不能说撂下一句我要泄洪了就说自己提前打了招呼。
因此,可以说,巴基斯坦这一次确实被印度害惨了,这场洪灾本是自然与气候的叠加效应,但在印巴敌对格局下,被印度政治化、武器化了。
长远来看,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双方恐怕还得围绕水量分配的问题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