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主要农作物抗旱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2025-05-20 11:49  浏览量:4

近期以来,我县降雨较往年同期偏少,并伴随连续性大风扬沙天气,土壤失墒加快,出现局部旱情。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特产品供应,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将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针对目前我县主要种植农作物,重点采取以下抗旱技术措施。

一、灌溉农业区

(一)科学灌溉。根据小麦、玉米生育期进程和土壤类型,适时灌溉,提倡浅水薄灌,缩短灌溉周期,提高灌溉效率。每次亩灌溉量控制在90~100方,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二)合理施肥。在小麦拔节期,对弱苗麦田,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麦苗转旺;对壮苗麦田,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促进穗分化和植株健壮生长;在抽穗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5~7.5公斤,增强植株抗逆性。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25公斤,促进玉米营养生长;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钾肥3~5公斤,促进籽粒发育、提高灌浆速率,延长功能叶活力。

(三)化控防旱。喷施抗旱剂,亩用黄腐酸钾水溶肥30克或旱地龙100克兑水40公斤喷施2~3次,减少叶片蒸腾,增强植株抗抗旱能力。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喷多促”, 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提高作物抗逆、抗旱性能。

(四)农艺抗旱。在玉米苗期进行蹲苗,促根下扎,培养壮苗,打牢抗旱、抗倒、增产基础;及早掰除玉米主茎侧生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培养健壮单株。

(五)病虫害防治。针对小麦白粉病、蚜虫等,亩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针对玉米红蜘蛛等,亩喷施28%阿维·螺螨酯悬浮剂10~15毫升。

二、旱作农业区

(一)工程抗旱。协调水利部门合理分配抗旱应急水源,优先保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灌溉用水,高效利用大中型提灌工程、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及群众自发修建的蓄水池,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及时进行灌溉。

(二)化控防旱。喷施抗旱剂,减少植株蒸腾,增强植株抗逆、抗旱性。亩用黄腐酸钾水溶肥30克或旱地龙100克,喷施2~3次。减少氮肥用量,避免植株徒长导致水分过度消耗。

1、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采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喷施1~2次,每次相隔7~10天,预防干热风和干旱胁迫,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小麦千粒重,增加产量。

2、结合统防统治项目,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采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亩用98%磷酸二氢钾 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喷施2~3次,快速补充养分,增强抗逆性,促进灌浆和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3、结合统防统治项目,在西瓜膨大期(花后15~20天),采用无人机或机动喷雾器喷施叶面肥,亩喷施98%磷酸二氢钾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螯合钙50克,间隔7~10天喷施2次,增强光合效率,促进糖分积累。

4、引导农户自发在中药材苗期、现蕾期及块根膨大期,采用无人机或机动喷雾器喷施叶面肥,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间隔10~15天喷施2次,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

(三)人工抗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水源,对于玉米、中药材等稀植作物,采用人工补水缓解苗期旱情;对硒砂瓜采取点浇补灌、抢铺滴灌带等措施。

(四)病虫害防治。小麦、玉米主要害虫为蚜虫,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结合小麦“一喷三防”,进行喷雾防治。西瓜主要病害为白粉病,亩用混配苯醚甲环唑20毫升,同步实现补肥、防病、抗旱。中药材主要虫害为红蜘蛛和蚜虫,亩用20%阿维·吡虫啉悬浮剂,亩用25~30毫升,间隔7天喷施2次,防效可达90%以上。

(五)补种其他农作物。对于旱情严重区域,备足秋粮作物种子,视后期降雨情况,优先补种荞麦、糜子、板蓝根等耐旱短周期作物,生育期60~80天,需水量仅为小麦的1/3,耐瘠薄土壤,还可在部分有条件的高扬程灌区补种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生育期90~100天,保障畜牧业饲草供应。通过补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夏粮损失,实现“以秋补夏、以经补粮、以技补灾”目标,保障靖远县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