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地”到“投企”: “股权财政”能否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9-26 13:15  浏览量:8

文|Judy、DeepSeek 来源 | IT桔子

图片|豆包AI生成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与传统“土地财政”模式的式微,一个崭新的术语——“股权财政”——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中。

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目标直指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这场静悄悄的变革,预示着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酝酿一场深刻的蜕变。

然而,这股热潮背后,一个关键问题亟待回答:这条转型之路,是否一定能通往健康的未来?

理解“股权财政”的必要性,首先要看清“土地财政”的困局。

“土地财政”模式犹如“卖祖产”。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巨额一次性收入,这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其内在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

一是资源瓶颈,城市可用土地终归有限;

二是债务风险,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偿还来源,与房地产捆绑过深,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三是模式单一,它无法支撑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内核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寻找一条可持续的新财源与发展路径,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二、 何为“股权财政”?从“一次性收割”到“共享成长”

“股权财政”应运而生,其核心逻辑是颠覆性的。

●“土地财政” :政府作为“地主”,通过出售资源(土地)获取一次性收入。

●“股权财政” :政府化身“股东”,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持续收益。

这是一种从“存量消耗”到“价值创造”的模式转变。

其理想下的收益来源更加多元和健康:包括企业壮大后带来的稳定税收、持有股权的年度分红,以及企业上市后资本增值带来的退出收益。

著名的“合肥模式”正是这一模式的完美注脚——通过精准投资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等企业,合肥不仅培育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更获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实现了城市能级的跨越。

与此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产业财政”,二者侧重点不同:“产业财政”是目标,即一切财政行为以发展产业为核心;而“股权财政”是手段,是通过股权投资这一具体方式来达成产业目标,并同时开辟新财源。

可以说,股权财政是实现产业财政的核心理念与高级形态。

愿景固然美好,但当千军万马都涌上“股权财政”的独木桥时,问题也随之暴露。您的担忧非常必要,一哄而上的确可能造成重复、浪费,后果不一定健康。

1.产业同质化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当所有基金都涌向国家指明的少数几个“战略领域”时,瞬间就会造成“芯片热”、“新能源疯”。项目估值被哄抬,劣质项目鱼目混珠,最终可能导致新兴行业迅速陷入产能过剩,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行政意志扭曲市场规律:股权投资是高度专业化、市场化的行为。如果决策由行政命令主导(如追求政策亮点、完成招商指标),而非基于专业研判,极易产生“关系户投资”或“僵尸项目”,导致财政资金血本无归,甚至形成新的隐性债务。

3.治理能力面临严峻挑战:政府官员是否具备识别未来产业的火眼金睛?国资监管体系能否容忍必要的投资失败,同时又有效防止利益输送?这些都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4.忽视根本,本末倒置:如果地方政府将过多精力放在“选秀式”的投资上,而忽略了普惠性的营商环境改善(如法治、公平竞争、政务服务),那便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损害了更广泛的民营经济生态。

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问题的关键不是否定方向,而是如何优化路径,避免转型沦为一场“股权财政大跃进”。健康的模式应基于以下原则:

●原则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府应甘当“配角”,定好规则后,将资金交给市场化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尊重其投资决策权,用市场的力量来筛选项目、约束风险。

●原则二: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并非每个城市都要成为“合肥”。地方政府需深度剖析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在全局产业链中寻找差异化定位,而非盲目追逐最热风口。

●原则三:专业运作,透明监管。必须建立专业化的国资平台和人才队伍,完善投资决策流程、风险控制和退出机制,并保持高度透明度,杜绝寻租空间。

●原则四:完善生态,水活鱼欢。最终,比投资一两个明星项目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能让万千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肥沃土壤。健康的“股权财政”应是一个结果,而非目的。

从“土地财政”到“股权财政”的转型,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一场从“买卖”到“培育”、从“短期变现”到“长期主义”的深刻革命。

然而,这场革命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设立了多少只基金、募集了多大规模,而在于其 能否真正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专业化运作、并扎根于本地经济的现实。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关于认知、能力与定力的“大考”。

只有通过这场考试,“股权财政”才能真正从美好的愿景,落地为驱动地方经济行稳致远的健康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