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女儿“啃老”:94岁母亲为其洗衣服做,妄想嫁入豪门梦
发布时间:2025-09-20 18:58 浏览量:10
引子
盆里的水溅了出来。
冰凉的水花打在陈淑兰布满皱纹的手背上。
她哆嗦了一下,把女儿那件大红色的连衣裙又往水里按了按。
肥皂沫顺着她的指缝往上爬,像是无数白色的虫子。
“妈,你轻点搓,那衣服贵着呢。”
女儿李娟的声音从里屋传来,带着一丝不耐烦。
陈淑兰没作声,只是把腰弯得更低了些。
九十四岁的骨头,弯一下就像要断掉。
她想,这盆衣服洗完,得在床边坐上好一阵子才能缓过劲来。
李娟从镜子前转过身,走了出来。
她五十二岁了,眼角的细纹用厚厚的粉也盖不住。
但她还是精心描了眉,涂了鲜艳的口红。
“你看我这身怎么样?”她转了个圈,裙摆扬了起来。
陈淑兰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
“好看。”她说,声音嘶哑。
“那是,这可是为了见张总特意买的。”李娟脸上带着憧憬的光。
“他今天约我喝咖啡,说不定,我们的事就定下来了。”
陈-淑兰停下手里的活,叹了口气。
“娟儿,那个张总,到底靠不靠谱啊?”
“他有家室的吧?”
李娟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
“妈,你怎么又说这个。”
“人家那是夫妻感情不好,早晚要离的。”
“你别整天听我哥瞎说,他就是见不得我好。”
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是在催促着什么。
我觉得妈就是老糊涂了,看不清形势。张总那样的人物,能看上我,是我的福气。我哥一个修车的,懂什么上流社会的事?他就是嫉妒,嫉妒我能脱离这个破旧的老房子,过上好日子。我要是真嫁给了张总,他这个当哥哥的脸上不也有光吗?真是短视。
电话铃声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
李娟不情愿地走过去接起。
“喂,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人粗声粗气的声音:“你又让妈给你洗衣服?”
“我洗个头,让她顺手洗一件怎么了?”李娟的声调也高了八度。
“顺手?妈都九十四了!她的手连筷子都快拿不稳了,你让她给你洗衣服?”
“行了行了,你烦不烦啊。”李娟把电话拿远了些。
“我告诉你李娟,你再这么折腾妈,我跟你没完!”
电话被李娟啪地一声挂断了。
屋子里又恢复了安静,只剩下陈淑兰搓洗衣物的水声。
水声里,似乎夹杂着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李娟烦躁地在屋里踱步,看了看墙上的挂钟。
时间快到了。
她走到母亲身边,从盆里捞起那件还在滴水的红裙子。
“妈,来不及了,你先别洗了。”
她把湿漉漉的裙子在身上比了比,又着急地放下。
“我那件蓝色的呢?你昨天给我熨好了吗?”
陈淑兰直起身,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她指了指卧室的门:“在……在柜子里挂着。”
李娟匆匆跑进卧室,很快换了一件宝蓝色的连衣裙出来。
“妈,我走了啊,中午不回来吃饭了。”
她一阵风似的出了门,高跟鞋敲击楼道地面的声音,由近及远,最后消失不见。
陈淑兰站在原地,许久没有动。
她看着那盆还没洗完的衣服,浑浊的眼睛里,什么情绪也看不清。
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的边角已经有些卷起。
那是房管所寄来的,关于这片老旧家属楼拆迁安置的最后通知。
她还没敢告诉女儿。
第一章 镜花水月的咖啡馆
李娟坐在“塞纳河畔”咖啡馆靠窗的位置。
这里是城里最高档的咖啡馆之一。
一杯最普通的咖啡就要五十块钱。
她把包放在旁边的座位上,挺直了腰背。
她想让自己看起来像经常出入这种场合的贵妇人。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照进来,在她面前的桌上投下一小块光斑。
她小心地避开光斑,怕晒坏了自己刚做的脸部护理。
张总还没来。
李娟拿出小镜子,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妆容。
口红的颜色很正,显得气色很好。
就是眼角的皱纹,怎么看怎么碍眼。
我觉得自己今天状态不错,这件蓝色裙子很衬我的肤色。等会儿张总来了,我一定要表现得优雅大方。不能让他觉得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女人。男人都喜欢有品位的女人,尤其是张总这样成功的男人。只要他点头,我这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再也不用住那个连下水道都经常堵的老破房子了。
服务员端来一杯柠檬水。
“女士,请问现在点单吗?”
“不急,我等朋友。”李娟挥了挥手,姿态拿捏得很好。
她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点开那个置顶的头像。
头像是张总在高尔夫球场的照片,看起来英姿飒爽。
她一遍遍地刷着他的朋友圈。
最新的一条是昨天发的,配图是一块精致的手表,文字写着:新的伙伴,新的开始。
李娟的心跳漏了一拍。
新的开始?这是不是在暗示他准备离婚,和自己开始新的生活?
她越想越觉得是。
她给他那条朋友圈点了个赞,又在输入框里打了几个字:张总真有品位。
想了想,又删掉了。
她觉得这样显得太刻意,不够矜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欧式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十一点。
约定的时间是十点。
他迟到了一个小时。
李娟心里有些焦躁,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平静的微笑。
她想,大老板嘛,忙是很正常的。
能为自己耽误了工作,说明他心里有我。
我不能表现出不耐烦,那样会显得自己很小家子气。大家闺秀,都是很有耐心的。我得让他看到我的优点,看到我值得他为我放弃家庭。
她又招手叫来服务员。
“给我来一杯卡布奇诺。”
她决定不等了,自己先喝。
这样等他来了,也不会显得自己一直在傻等。
咖啡端了上来,奶泡上用巧克力酱画了一颗心。
李娟看着那颗心,心里泛起一丝甜蜜。
她拿出手机,对着咖啡拍了好几张照片,选了一张最好看的,发了个朋友圈。
配文是:一个人的下午茶,等待也是一种风景。
她把这条朋友圈设置成仅张总可见。
做完这一切,她才端起杯子,小心地抿了一口。
咖啡有点苦。
李娟的哥哥李伟,提着一袋子刚买的排骨,走进了那栋熟悉的旧楼。
楼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
他皱了皱眉。
他早就想把妈接过去住了,可妈总说住不惯楼房,离不开这里的老邻居。
其实他知道,妈是放不下李娟。
他走到家门口,门虚掩着。
推开门,一股浓重的肥皂水味扑面而来。
母亲正趴在床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色苍白。
旁边地上放着那个洗了一半的衣盆。
“妈!”李伟一个箭步冲过去,扶住母亲。
“你怎么了?”
陈淑兰看到儿子,浑浊的眼睛里亮了一下。
“没事……没事,就是有点喘不上气。”
“歇歇就好了。”
李伟摸了摸母亲冰凉的手,又看了看那盆衣服,心里的火气腾地一下就烧了起来。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李娟的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
“喂,哥,什么事?”李娟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遥远,背景里还有轻柔的音乐声。
“你死哪儿去了?妈不舒服你知不知道?”李伟对着电话低吼。
“妈怎么了?早上不还好好的吗?”
“好好的?她给你洗衣服累得都快喘不上气了,叫好好的?”
“我在外面谈正事呢,你别大惊小怪的。”李娟的声音里透着不耐烦。
“我告诉你,你赶紧给我滚回来!不然……”
“嘟嘟嘟……”
电话又被挂断了。
李伟气得手都在发抖。
他看着母亲虚弱的样子,把剩下的话都咽了回去。
他扶着母亲躺下,给她盖好被子。
“妈,你先躺着,我去给你炖排骨汤。”
陈淑兰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
“别怪你妹妹……她也不容易。”
李伟没说话,转身走进了厨房。
厨房很小,墙壁被油烟熏得发黄。
他熟练地淘米,洗菜,斩排骨。
锅里炖上汤之后,他走出来,看到了桌上的那封信。
他拿起来,拆开。
看完信,他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他走到母亲床边,轻声说:“妈,这房子,不能再住了。”
“我们必须得搬了。”
第二章 破碎的童话梦
李娟最终没有等到张总。
那杯五十块钱的咖啡,她喝到最后只剩下冰凉的苦涩。
她付了钱,像个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地走出咖啡馆。
外面的阳光刺眼,晃得她有些头晕。
她拿出手机,微信里依然没有任何新消息。
她不死心,给张总发了一条信息:张总,您在忙吗?我等了您好久呢。
信息发出去,如石沉大海。
她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心里一阵空落落的。
一辆黑色的奔驰车从她面前驶过,她下意识地以为是张总的车。
等看清车牌,才发现不是。
她自嘲地笑了笑。
我觉得自己真是傻。也许他只是临时有重要的会议,给忘了。大人物都是贵人多忘事。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下次,下次我应该主动一点,直接去他公司找他。给他一个惊喜。对,就这么办。他看到我肯定会很高兴的。
她这么想着,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希望。
回到家,一推开门就看到哥哥李伟阴沉着一张脸坐在桌边。
桌上摆着那封拆开的信。
“你去哪儿了?”李伟的声音冷得像冰。
“我……我出去办点事。”李娟有些心虚。
“办什么事?去高档咖啡馆喝咖啡等人?”李伟把手机拍在桌上,屏幕上正是李娟刚发的那条朋友圈。
李娟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你偷看我朋友圈?”
“我用得着偷看吗?你发给谁看的,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李伟站起身,指着卧室的门。
“妈躺在床上,气都喘不匀,你还有心思在外面做你的白日梦!”
李娟心里一惊,赶紧跑到卧室。
母亲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呼吸微弱。
“妈!妈你怎么了?”她扑到床边,摇晃着母亲的胳膊。
陈淑兰缓缓睁开眼,看到女儿,露出一丝微笑。
“我没事……就是累了。”
李伟跟了进来,把李娟一把拉开。
“你别碰她!她需要休息!”
“哥,这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你还好意思问!”李伟指着外面的衣盆,“你那件破裙子,妈洗了半天,差点就过去了!”
李娟看着母亲苍白的脸,心里第一次有了一丝愧疚。
但很快,这丝愧疚就被委屈取代了。
“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哪知道她身体这么差。”
“她九十四了!你还想她身体多好?”李伟的眼睛都红了。
“李娟,我问你,你是不是人?”
兄妹俩的争吵声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
陈淑兰在床上费力地抬起手,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李伟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
他把外面的信拿了进来,摔在李娟面前。
“你自己看吧。”
李娟疑惑地拿起信。
“拆迁通知?”
“对,下个月底之前必须搬走。”李伟说。
“搬?搬去哪儿?”李娟一下慌了神。
“妈跟我住,我已经把我的工具房收拾出来了。”李伟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那你呢?你的张总,能给你买套大房子吗?”
李娟被问得哑口无言。
她捏着那封信,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个虚无缥缈的“张总”身上。
现在,这个希望成了哥哥攻击她的武器。
我不信,我不信张总会不管我。他只是太忙了。只要我找到他,跟他说明我的困境,他一定会帮我的。他那么有钱,买套房子对他来说,不就像买棵白菜一样简单吗?我哥就是看不起我,他就是想看我笑话。我偏不让他得逞。
“不用你管!”李娟抬起头,梗着脖子说。
“我的事,我自己会解决。”
“到时候,我不仅有地方住,我还要把妈接过去,让她享清福!”
说完,她转身跑出了家门。
背后,传来李伟失望的叹息。
床上的陈淑兰,眼角滑下一滴浑浊的泪。
第三章 最后的救命稻草
李娟真的去找张总了。
她不知道张总家的地址,但她知道他的公司在哪。
那是市中心最高的一栋写字楼,金茂大厦。
李娟站在大厦下面,仰头看着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感觉自己渺小得像一只蚂蚁。
她深吸一口气,给自己鼓了鼓劲,走了进去。
大厅富丽堂皇,光可鉴人。
穿着职业套装的男男女女行色匆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精明和干练。
李娟穿着她那件宝蓝色的连衣裙,站在这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走到前台。
“你好,我找一下你们的张总,张明翰。”
前台小姐抬起头,职业化地微笑着。
“请问您有预约吗?”
“我……我是他的朋友。”李娟说。
“不好意思女士,没有预约的话,我不能让您上去。”
李娟急了。
“你跟他说,我叫李娟,他知道的。”
前台小姐脸上的笑容不变,但眼神里已经有了一丝不耐烦。
“女士,我们张总今天下午有个很重要的会,真的没时间。”
“要不您给他打个电话?”
打电话?
李娟要是能打通,就不会找到这里来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她发出的所有信息都石沉大海,电话也无人接听。
她觉得,他一定是故意不理自己了。
为什么?
是因为自己那天没等到他,让他生气了吗?
还是他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
我觉得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可能是我哥,他肯定不希望我好过。张总那么好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不理我。我必须见到他,当面跟他解释清楚。只要见到面,一切误会都会解开的。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她决定在大厅里等。
她就不信,他下班还能飞出去不成。
她找了个角落的沙发坐下,把包紧紧抱在怀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大厅里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李娟坐得腰酸背痛,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厦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
下班的人流从电梯里涌出,很快又消失在旋转门外。
李娟伸长了脖子,在人群里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终于,她看到了。
张总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和身边的人谈笑风生。
李娟的心猛地一跳,她赶紧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迎了上去。
“张总!”她叫了一声。
张明翰停下脚步,转过头,看到她时愣了一下。
他显然是没想起来她是谁。
“您是?”他礼貌地问。
李娟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我……我是李娟啊。”
“上次,在王老板的酒会上,我们见过的。”
张明翰身边的几个人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李娟。
李娟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烫。
“哦……哦,想起来了。”张明翰恍然大悟地点点头,但表情依然很客气,甚至有些疏离。
“李女士,你好。有什么事吗?”
他的态度,就像在对待一个完全不熟的陌生人。
李娟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此刻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我……我……”
这时,一个穿着优雅套装的女人走了过来,很自然地挽住了张明翰的胳膊。
“明翰,我们该走了,孩子们还在家等我们吃饭呢。”
女人的目光在李娟身上扫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这位是?”
“哦,一位朋友。”张明翰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然后对李娟说:
“不好意思啊李女士,我还有事,先走了。”
“有什么事,你回头……联系我的助理吧。”
说完,他挽着妻子,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出了旋转门。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再多看李娟一眼。
李娟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
大厅里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保洁员在打扫卫生。
刚才还喧闹的大厅,此刻显得空旷而冷清。
她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什么夫妻感情不好,什么早晚要离,全都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
人家一家人好好的,其乐融融。
自己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在酒会上见过一面的,连名字都记不住的“李女士”。
那些朋友圈里的暗示,那些若有若无的暧昧,原来都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就像一个童话,她自己编织的童话。
现在,童话的泡泡,被无情地戳破了。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栋大厦的。
外面的冷风一吹,她打了个寒颤,眼泪毫无征兆地流了下来。
第四章 老屋里的旧时光
李娟回到家时,天已经全黑了。
她像个游魂一样,推开那扇熟悉的家门。
屋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灯。
哥哥李伟不在。
母亲一个人坐在小小的饭桌旁,桌上摆着两碗冒着热气的面条。
一碗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另一碗则没有。
看到李娟回来,陈淑兰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了喜悦的光。
“娟儿,你回来了。”
“快来吃饭,面都要坨了。”
李娟看着母亲,看着那碗为她准备的面,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她哭得像个孩子,把这些年所有的委屈、不甘和刚刚破碎的幻想,都哭了出来。
陈淑兰被她吓了一跳。
老太太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走到女儿身边,用她那双布满皱纹、像枯树枝一样的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
她什么也没问。
她只是说:“不哭了,不哭了。”
“多大的事,有妈在呢。”
李娟哭了好久,直到嗓子都哑了,才慢慢停下来。
陈淑"兰扶着她,在桌边坐下。
“快把面吃了,吃了就有力气了。”
李娟拿起筷子,默默地吃着面。
面条很软,汤很鲜。
荷包蛋煎得恰到好处,是她从小就最喜欢的味道。
吃着吃着,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一滴一滴,落进面碗里。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五十二岁的人了,还做什么公主梦。把自己的后半辈子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结果人家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我到底在图什么?这些年,我离婚了就一直赖在家里,心安理得地让九十多岁的妈伺候着,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吃完面,李娟主动站起来收拾碗筷。
这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主动做家务。
陈淑兰看着女儿的背影,眼神复杂。
她知道,女儿这次是真的伤心了。
晚上,李伟回来了。
他看到李娟在家,有些意外,但什么也没说。
他只是默默地把带回来的药放在桌上,又去厨房给母亲烧洗脚水。
这个家里,似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谁也没有再提搬家的事,也没有再提张总。
日子一天天过去。
李娟像是变了一个人。
她不再每天花枝招展地打扮自己,也不再整天抱着手机。
她开始学着做饭,虽然总是把盐和糖搞混。
她开始学着打扫卫生,虽然总是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她还试着给母亲洗了一次衣服。
当她把手伸进冰冷的肥皂水里,搓着母亲那件陈旧的衬衣时,她才真正体会到,母亲这些年有多不容易。
她的手很快就搓红了,可母亲的衣服,她洗了整整一个上午。
这天下午,天气很好。
李娟扶着母亲在院子里晒太阳。
老旧的家属院里很安静,只有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
“妈,对不起。”李娟低声说。
陈淑兰拍了拍她的手。
“傻孩子,跟妈说这个干什么。”
“妈,等咱们搬家了,我去找个工作。”李娟看着远处的天空,眼神里有了一丝从未有过的坚定。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陈淑兰笑了,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好,好。”
母女俩正说着话,李伟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的脸色不太好。
“哥,怎么了?”李娟问。
李伟看着她们,欲言又止。
最后,他还是开口了:“妈的身体检查报告出来了。”
“医生说……情况不太好。”
第五章 一碗汤的重量
医生的诊断像一块巨石,压在了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上。
陈淑兰的心肺功能在快速衰竭。
医生说,这是高龄器官自然老化的结果,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好好休养。
说白了,就是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李娟拿着那张诊断书,手抖得厉害。
她一直以为,母亲会永远像那棵老槐树一样,在家里等着她,为她遮风挡雨。
她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也会有倒下的一天。
李伟的眼圈红了。
他是个不善言辞的男人,所有的情绪都憋在心里。
他只是默默地去办了住院手续,把母亲安顿在病房里。
病房是三人间,很拥挤。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陈淑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各种管子,显得愈发瘦小。
她看着天花板,眼神有些涣散。
李伟和李娟守在床边,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沉默像一张大网,把三个人都罩在里面。
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如果妈走了,我该怎么办?我一直都依赖着她,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她操心。我从来没想过没有她的日子。我害怕,我真的好害怕。我以前怎么就那么不懂事,总惹她生气,还让她那么大年纪了伺候我。我真是个不孝女。
“哥,妈会没事的,对不对?”李娟拉着李伟的胳膊,像个无助的孩子。
李伟拍了拍她的手,声音沙哑:“我们尽力。”
从那天起,李娟和李伟轮流在医院照顾母亲。
李伟白天要去修车铺挣钱,晚上就过来陪夜。
李娟则负责白天的看护。
她第一次学着给母亲擦身,喂饭,端屎端尿。
她笨手笨脚,常常弄得一团糟。
有一次给母亲喂汤,手一抖,滚烫的汤洒在了母亲的手背上。
陈淑兰的手背立刻就红了一片。
李娟吓得手足无措,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陈淑兰却反过来安慰她。
“没事,不烫。”
她看着女儿焦急的样子,浑浊的眼睛里,竟然有了一丝笑意。
李娟的心里,像是被针扎了一下。
她跑到护士站要来了烫伤膏,小心翼翼地给母亲涂上。
看着母亲手背上那片刺眼的红色,她恨不得烫伤的是自己。
为了让母亲吃得好一点,李娟开始学着煲汤。
她跑到菜市场,学着跟人讨价还价,买最新鲜的排骨和乌鸡。
回到那个即将被拆迁的老房子里,她在小小的厨房里,一待就是一下午。
厨房里没有抽油烟机,油烟呛得她直流眼泪。
她对着网上的菜谱,一步一步地学。
火候,调味,每一样对她来说都是挑战。
第一次煲的汤,不是太咸就是太淡。
她不气馁,倒掉了重来。
慢慢地,她煲的汤越来越好喝了。
每天中午,她都会用保温桶装着热腾腾的汤,送到医院。
她一勺一勺地喂母亲喝下。
看着母亲把一碗汤都喝完,是她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
这天,她照例来送汤。
同病房的一个阿姨笑着说:“你女儿真孝顺,天天给你送这么香的汤。”
陈淑兰看着李娟,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是啊,我女儿做的汤,是最好喝的。”
李娟听着,鼻子一酸,赶紧转过头去。
她知道,这一碗汤的重量。
它不仅仅是一碗汤,更是她迟到了五十二年的,一份为人子女的责任和爱。
她开始盘算着手里的钱。
母亲的医药费是个无底洞。
哥哥的修车铺生意一般,收入勉强够他自己家用。
自己这些年没有工作,只有一点微薄的积蓄。
这样下去,根本撑不了多久。
她看着病床上日渐虚弱的母亲,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她要去找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能挣钱,能给妈治病。
第六章 汗水的味道
五十二岁的女人,没有技术,没有学历,脱离社会太久。
找工作,比李娟想象的要难得多。
她去了好几家餐厅,想应聘服务员。
人家一看她的年纪,都摆摆手,说只要年轻人。
她又去家政公司,想做保姆。
可她连自己家务都做不好,更别说去伺候别人了。
一连碰壁了好几天,李娟有些心灰意冷。
她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车来车往,第一次感觉到了生活的艰辛。
以前,这些事她从来不用考虑。
天塌下来,有母亲顶着。
现在,她必须自己顶起来了。
我觉得自己真没用。这么多年都白活了。除了会打扮,会做梦,我还会什么?现在想靠自己的力气挣点钱,都这么难。可是我不能放弃。妈还在医院里等着我。我哥一个人撑着太辛苦了。我必须得想办法,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
她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结婚前,她是在一家服装厂上班的。
那时候,她踩缝纫机是车间里最快的,还得过技术标兵。
后来结婚生子,就辞了职。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手艺还在不在。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一家小的服装加工作坊。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看了看李娟,有些犹豫。
“大姐,我们这活儿可累,一天要坐十几个小时,你这年纪,身体吃得消吗?”
“我吃得消!”李娟急忙说,“我以前就是干这个的,手艺好得很。”
老板让她试一下。
李娟坐在缝纫机前,看着那些熟悉的零件,心里有些感慨。
她深吸一口气,踩下踏板。
缝纫机发出了“哒哒哒”的声响。
一开始,她的动作还有些生疏。
但很快,肌肉的记忆就被唤醒了。
她的手脚配合得越来越熟练,一条笔直的线,很快就车好了。
老板拿起来看了看,点了点头。
“还行。那你明天来上班吧。”
“试用期一个月,三千块钱。”
李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谢谢老板!谢谢老板!”
工作虽然找到了,但过程却比她想象的更辛苦。
作坊里环境很差,布料的粉尘到处飞扬。
夏天没有空调,只有几个摇头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
她每天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除了吃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第一个月拿到工资的时候,李娟看着那三千块钱,哭了。
那钱又薄又旧,还带着一股汗味。
但她觉得,这是她这辈子拿过的,最踏实的钱。
她没有给自己买任何东西。
她把钱全部交给了哥哥李伟,用来给母亲交医药费。
李伟看着她手上因为干活磨出的茧子,又看了看她被晒黑的脸,什么也没说。
他只是默默地接过钱,然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五百块,塞回给李娟。
“你自己留点零花。”
李娟没要。
“哥,你留着吧,你比我更需要。”
兄妹俩推让了半天,最后李伟还是把钱硬塞给了她。
“拿着!不然我生气了。”
李娟捏着那五百块钱,心里暖暖的。
她和哥哥,好像很久没有这么心平气和地相处过了。
母亲的身体时好时坏。
但她的精神好了很多。
她知道女儿去找了工作,每天都盼着女儿来看她,听她讲讲厂里的事。
李娟会把厂里的一些趣闻讲给母亲听,逗她开心。
她不再提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再抱怨生活的辛苦。
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天,李娟下班后,用自己挣的钱,给母亲买了一个新的保温杯。
她来到病房,母亲已经睡着了。
她看着母亲安详的睡颜,心里充满了平静。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难。
但她不怕了。
因为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了什么是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
她把新杯子放在床头柜上,悄悄地离开了病房。
走在医院的走廊里,她闻到了自己身上淡淡的汗水味道。
她觉得,这个味道,比任何名牌香水都好闻。
第七章 最后的告别
拆迁的最后期限到了。
李伟开着他那辆半旧的货车,来回跑了好几趟,才把老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完。
那些用了几十年的旧家具,每一件都充满了回忆。
李娟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了一个旧箱子。
里面是她年轻时获得的各种奖状。
“技术标兵”、“先进工作者”……
看着那些已经泛黄的纸张,李娟恍如隔世。
她曾经也是一个靠自己双手吃饭,并且为此感到骄傲的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她变成了那个好逸恶劳,一心只想走捷径的女人呢?
她想不明白了。
她把那些奖状小心翼翼地收好。
这些东西,提醒着她的过去,也指引着她的未来。
房子搬空了,显得格外冷清。
李娟和李伟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心里都不是滋味。
这里是他们长大的地方,承载了他们全部的童年记忆。
现在,它马上就要变成一片废墟了。
“走吧。”李伟说。
李娟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家,锁上了门。
钥匙,她交给了拆迁办的人。
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李伟在郊区租了一个小院子,暂时安顿下来。
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
他把最好的那间朝南的屋子留给了母亲,虽然他知道,母亲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李娟也搬了过来,住在另一间小屋里。
兄妹俩的生活,第一次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白天各自去上班,晚上一起去医院看望母亲。
有时候,他们会坐在院子里,聊聊天。
聊小时候的糗事,聊未来的打算。
他们之间的隔阂,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消融了。
母亲的身体,终究还是没有撑过去。
在一个秋天的早晨,她很安详地走了。
走的时候,李娟和李伟都守在她的身边。
她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是看着他们兄妹俩,露出了一个满足的微笑。
李娟握着母亲渐渐变冷的手,没有哭。
她知道,母亲是放心地走了。
她看到了女儿的改变,看到了兄妹的和睦。
她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觉得妈其实什么都懂。她知道我的荒唐,也知道我哥的不易。她一直用她的方式包容着我们,等待着我们长大。只可惜,我长大的太晚了。如果我能早点懂事,也许就能让她多过几年舒心的日子。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活成她希望我成为的样子。
葬礼很简单。
只有几个亲戚和老邻居来送行。
李娟穿着一身黑衣,跪在母亲的遗像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她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所有人都看得出她的悲伤。
那是一种沉淀在心底的,无声的痛。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李娟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上班,下班,回家。
她把自己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
她还开始跟着李伟学一些简单的修理技术。
她想,多学一门手艺,总没有坏处。
她不再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富贵生活。
她明白了,真正的尊严,不是来自于别人的给予,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双手。
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意义。
那就是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就像母亲一样。
她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但她用她的一生,教会了子女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家。
这就足够了。
这天,李娟发了工资。
她去菜市场买了排骨,回到家,在那个小小的厨房里,给自己和哥哥炖了一锅莲藕排骨汤。
汤的香气,在小院里弥漫开来。
李伟下班回来,闻到香味,笑了。
“真香啊。”
“快去洗手,准备吃饭了。”李娟把汤端上桌,也笑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生活,还在继续。
虽然充满了艰辛和不易,但也充满了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