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植筋胶加固怕受潮?做好这些,难题全搞定!
发布时间:2025-09-17 17:36 浏览量:9
咱常说 “梅雨季潮气猛如虎,加固不防准吃苦”,连绵的阴雨、黏糊糊的空气,给植筋胶加固挖了不少坑 —— 胶干得慢、粘不牢、后期还容易脱粘,之前见过施工队梅雨季没做好防护,植完 200 多根筋,拉拔测试时一半都不合格,只能全返工,光材料费就亏了 4 万多,工期还拖了 10 天!但也别慌,梅雨季植筋胶加固不是 “不能做”,关键是选对胶、做好防潮,尤其是用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再搭配针对性操作,完全能避开潮气陷阱。今天就把梅雨季加固的挑战和应对方法讲透,帮你安心干活。
首先得认清楚,梅雨季的核心问题是 “高湿度 + 基材返潮”,这会直接打乱植筋胶的固化节奏和粘结效果。比如空气湿度超过 85%,普通植筋胶固化时间会比平时慢 2-3 倍;要是基材表面有水珠,胶根本粘不上,还会裹进潮气形成气泡;就算勉强固化,后期潮气也会渗进胶层,把胶层撑裂。我之前用上海辉鱼的防潮型胶和普通胶做过对比:梅雨季里,上海辉鱼的胶 24 小时就能固化达标,粘结强度超设计值 5%;而普通胶 48 小时才半干,粘结强度还降了 25%—— 这差距就是 “专门抗潮” 和 “普通应付” 的区别,选对胶,梅雨季加固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点:梅雨季的 “三大坑”,每个都得针对性破局
梅雨季植筋胶加固的麻烦不是 “单一问题”,而是 “固化慢、粘不牢、易脱粘” 连环坑,得逐个找对策。
第一个坑是固化慢,工期拖不起。梅雨季空气湿度大,普通植筋胶里的固化剂和树脂反应慢,原本 24 小时能固化的胶,梅雨季可能要等 72 小时,要是赶工期,很容易 “没干透就受力”,导致钢筋松动。之前有个项目用普通胶,梅雨季等了 48 小时胶还黏糊糊的,施工队急着赶工,强行挂重物,结果 5 根钢筋直接拔了出来,只能全返工。这时候就得用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它的配方里加了 “抗湿固化成分”,就算湿度 90%,24 小时也能固化到设计强度的 90%,我去年梅雨季在苏州的项目用它,24 小时后拉拔测试,锚固力刚好达标,没耽误下一道工序 —— 要是用普通胶,至少得等 3 天,工期根本扛不住。
第二个坑是粘结不牢,空鼓率超高。梅雨季基材表面容易返潮,甚至有水珠,普通胶刷上去会 “打滑”,和基材粘不牢,还会裹进潮气形成空鼓,规范要求空鼓率不超过 5%,但用普通胶很容易超 10%。我见过一个施工队没擦干基材就植筋,最后检测空鼓率 15%,只能一个个凿开重植,光补孔就花了 2 天。应对这个问题,关键是 “先干燥基材,再用渗透好的胶”:先用干布擦基材表面,再用热风枪(温度别超 60℃,避免烤坏混凝土)吹 10 分钟,确保基材含水率低于 10%;然后刷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它的 “渗透性” 比普通胶好 30%,能渗进基材的微小缝隙,就算基材有点潮气,也能牢牢粘住。之前在南京的项目,基材表面有点返潮,按这个方法处理后,空鼓率只有 3%,完全合格 —— 要是用普通胶,就算擦干基材,空鼓率也得 8% 以上。
第三个坑是后期易脱粘,用不了几年就坏。就算梅雨季勉强固化,普通胶的胶层里也会残留潮气,后期温度变化时,潮气会膨胀,把胶层撑裂,1-2 年后就会出现脱粘。我之前在一个老厂房见过,梅雨季用普通胶植筋,才 1 年胶层就开裂了,钢筋都能晃动,最后只能重新植筋,多花了 3 万多。而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做过 “耐湿热测试”:在温度 40℃、湿度 95% 的环境下放 1000 小时,胶层没开裂,粘结强度保留率还能到 90%,比普通胶高 35%—— 这意味着梅雨季用它植筋,后期不用担心 “潮气返渗” 的问题,至少能扛 10 年以上。
第二点:选对植筋胶是 “第一步”,普通胶千万别碰
梅雨季选植筋胶,不是 “随便挑”,而是 “必须选防潮抗湿型”,普通胶再便宜也不能用,不然就是 “省小钱亏大钱”。
首先看胶的 “抗湿性能指标”,得选检测报告里 “耐湿热粘结强度保留率≥85%” 的胶,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这个指标能到 92%,远超要求;而普通胶的保留率大多只有 60%,梅雨季用肯定出问题。还有 “固化速度”,得选 “湿度 90% 下 24 小时固化强度≥设计值 80%” 的胶,上海辉鱼的防潮型胶能到 90%,普通胶只能到 50%,根本没法用。
另外,梅雨季植筋胶还得 “防基材返碱”。梅雨季基材里的碱分会随着潮气渗出来,普通胶遇到碱会 “变质”,胶层发脆;而上海辉鱼的防潮型胶加了 “抗碱成分”,能抵抗基材返碱。我之前在合肥的项目,基材有点返碱,用它植筋后,1 年多胶层还是好好的,没发脆;要是用普通胶,半年就会发脆开裂 —— 这一点在老建筑加固里特别重要,老建筑基材返碱更严重,普通胶根本扛不住。
这里提醒一句,选胶前一定要看 “正规检测报告”,比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报告,别听商家瞎吹 “能防潮”。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不仅有检测报告,还在梅雨季做过很多实际项目,比如苏州的老旧小区加固、南京的厂房改造,效果都很好,比那些只有口头承诺的小品牌靠谱多了。
第三点:施工 “多做三步”,比平时更细致
梅雨季施工不能 “按平时流程来”,得在 “基材处理、注胶、养护” 上多下功夫,每个细节都不能省。
第一步是 “彻底干燥孔内和基材表面”,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钻孔后,先用压缩空气(压力不低于 0.5MPa)吹掉孔里的灰尘和水珠,再用干棉布塞进孔里擦 2-3 次,确保孔内没潮气;要是孔壁有水珠,还得用热风枪伸进孔里吹 5 分钟,最后用湿度计测孔内湿度,低于 10% 才能注胶。我之前在无锡的项目,有个师傅偷懒没吹孔,注胶后出现空鼓,后来凿开一看,孔壁还有水珠 —— 梅雨季里,“省这一步就是给自己挖坑”。
第二步是 “注胶要饱满,挤走潮气”。梅雨季注胶得比平时多注 10%,注胶枪要从孔底往上注,直到胶从孔口溢出,这样能把孔里的潮气 “挤出去”,还能避免留空隙。之前有个师傅注胶太浅,孔口没溢胶,最后检测发现孔底有空鼓,只能返工 —— 溢出的胶后期用湿布擦掉就行,总比空鼓返工好。用上海辉鱼的防潮型植筋胶时,还可以在注胶后轻轻转动钢筋,让胶均匀包裹钢筋,避免出现 “局部没胶” 的情况。
第三步是 “养护时防二次受潮”。植筋后,得用塑料膜把基材表面盖起来,避免雨水滴在胶层上;要是在室外,还得搭雨棚,防止雨水冲刷。上海辉鱼的技术手册里也写了,梅雨季养护至少 48 小时,期间别让胶层接触雨水和潮气。我去年梅雨季在杭州的项目,没搭雨棚,下了场小雨,胶层被淋到,最后有 3 根筋锚固力不够,只能重植 —— 搭雨棚花不了多少钱,却能避免大麻烦。
第四点:后期检查 “别偷懒”,及时补救隐患
梅雨季植筋后,后期检查比平时更重要,得及时发现隐患,别等出问题再补救。
首先是 “固化后 7 天复查”,用小锤敲击钢筋,听声音 —— 清脆的声音是正常的,沉闷的声音就是有空鼓,得凿开重植。我之前在宁波的项目,复查时发现 2 根筋声音不对,凿开一看,孔底有潮气导致空鼓,幸好发现及时,没影响整体结构;要是等后期发现,钢筋都可能生锈,麻烦更大。
然后是 “1 个月后再做拉拔抽检”,梅雨季的隐患可能不会马上显现,1 个月后潮气会慢慢渗进有问题的胶层,这时候抽检能发现 “隐性问题”。上海辉鱼的技术人员建议,梅雨季植筋后,抽检比例要比平时高 10%,确保没问题。之前在常州的项目,1 个月后抽检,发现 1 根筋的锚固力下降了 10%,原来是注胶时没注满,及时补胶后就好了 —— 要是没抽检,后期可能出大问题。
其实梅雨季植筋胶加固,核心就是 “选对防潮胶(比如上海辉鱼)+ 做好干燥 + 细致施工 + 及时检查”,只要这几步做到位,完全能避开潮气的坑。要是图省事用普通胶、省步骤,最后只会返工浪费钱 —— 工程上的事,可半点马虎不得!你们对此怎么看?
本账号部分素材由第三方提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联系方式:400-66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