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章含之从少女到去世照片,才知她美了一生,女儿继承她的才华
发布时间:2025-09-10 11:34 浏览量:9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她晚年写了四本书,书里一个名字反复出现:乔冠华。
但谁知道,在认识乔冠华之前,她已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一段不被理解的亲情,一场跨越二十多年的孤独成长。
这些事,在她成为“毛主席的英语老师”之前,几乎没人关心。
可偏偏是这些,才让那个叫章含之的女人,变得这么不一样。
1970年前后,外交部的一份任命文件签发下来,章含之被正式调入部里,参与接待外宾。
这是她第一次以正式身份站在国家礼宾场合上。
那时候她三十多岁,离婚不久,带着女儿洪晃独自生活。
她穿着深色旗袍,头发盘得一丝不乱,站在北京饭店的接待厅,面对着一群讲英语的外国记者,一口标准的发音让翻译组的人都愣了一下。
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被传是“私生女”的女人,会站到这么高的位置。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这事儿得从她的出生往回捋。
1935年,上海。
她的亲生母亲是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交际花,家里背景不一般。
那年她和一位军官的儿子谈起了恋爱,后来怀孕了。
男人不愿负责,家里也不接受。
结果,为了摆平这件事,找了章士钊出面。
章士钊当时已经是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曾在北洋政府做过教育总长,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没办法,只能把孩子认下来。
给她取名叫“章含之”,意思是“含而不露”。
但这场“收养”本身就埋下了麻烦。
他没跟自己的妻子奚夫人说清楚来龙去脉,奚夫人心里一直觉得这是章士钊在外面留下的“私生子”。
夫妻关系渐渐冷了,章含之也成了个没人真正疼的孩子。
住在上海时,她一个人坐在教堂里发呆,看着彩色玻璃窗上的图案发愣。
保姆倒是照顾她吃穿,可没人跟她说说话。
她的童年,就是这么过的。
后来,战乱起来,章士钊被调去重庆,章含之被安排去了北京,住进奚夫人家。
在贝满中学,她成绩特别好,喜欢读书,也写得一手好字。
老师们都说她聪明,男生们也追得凶。
但她没什么朋友,基本都是一个人上下学,有时候在湖边划船,穿着朴素的校服,笑得很轻。
再后来,她碰到了洪君彦。
那时候她十七八岁,他已经是燕京大学的研究生,两人常常在图书馆碰面。
他比她大十岁,说话有分寸,举止也很得体。
她说自己喜欢鲁迅,他就送她一本《热风》,在扉页写了句:“愿你笔下有光。”
她动心了。
他们开始谈恋爱。
两人结婚后生了女儿洪晃,住在北京大学的教职工宿舍里。
生活虽然清苦,但也算安稳。
但安稳没持续多久。
1960年代中期,洪君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而章含之却因语言能力突出,被推荐到国家领导人身边,担任英语辅导。
这件事成了转折点。
她开始频繁出现在重要场合,陪同毛主席接待外宾。
她的英语不是学院派的死板,而是带有中国式节奏的表达,清晰又稳重。
毛主席问她:“你这英语是怎么练出来的?”
她笑着回:“不是练出来的,是逼出来的。”
可家里却越来越冷。
洪君彦郁郁寡欢,情绪起伏很大。
两人争吵不断,生活一地鸡毛。
她曾试图维持这个家,但女儿洪晃后来回忆:“她回家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学生,不知道该跟谁说话。”
他们离婚那天,北京下了小雪。
她没说什么,只是把一件老棉袄留下,跟洪君彦说:“你身体不好,穿暖点。”
离婚后,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那会儿中国正处于外交敏感期,对外翻译人才奇缺。
她被调进外交部,开始参与正式接待任务。
也就是在这时候,她认识了乔冠华。
乔冠华是外交部长,出身书香世家,早年在德国留学。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国宾接待前夜的翻译预演上。
她翻完一段讲话稿,乔点点头,说:“这句‘世界大同’翻得好。”
她没多说,只是记住了这个人。
乔的妻子早年病逝,一个人住在外交部的家属院里。
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偶尔一起改稿,讨论国际新闻。
她一开始很警惕,甚至写信说自己不想再被议论。
乔冠华回信很短,只一句话:“我不怕。”
她没再回。
几个月后,两人结婚了。
婚后他们没大操大办,只在家里请了几个老同事吃饭。
她穿了一身浅灰色开襟旗袍,乔穿中山装。
那顿饭,洪晃没来,她说:“我还没准备好叫他爸爸。”
但这段婚姻稳定、温暖。
两人一起出访、接待、写稿,成了外交部最默契的一对搭档。
1983年,乔冠华查出癌症。
她几乎推掉所有工作,一直陪在床边。
每天凌晨三点,她都起来给他量体温,做记录。
后来乔咳血,她拿白毛巾接着,仔细看颜色变化。
乔去世那天,她坐在病床边,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她在他的胸口放了一本他们一起改过的英文讲稿,然后合上棺盖。
从那以后,她没再婚。
她一个人守了25年,把乔的回忆写成四本书。
她说过:“我不是在怀念爱情,是在纪念一个时代。”
晚年,她住在外交部老干部宿舍,书架上摆着满满的资料和照片。
她不常出门,但每年都去乔冠华的墓前走一趟。
2010年去世前的最后一次采访,她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是想做外交官。”
照片还在。
旗袍、眼镜、黑白底色,干净利落。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她:毛主席的英语老师。
参考资料:
王凡西,《乔冠华传》,东方出版社,2001。
林杉,《章含之自述:往事并不如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中国新闻网,“‘末代名媛’章含之:爱是不可以后悔的”,2004-03-08。
中国新闻网,“名门‘痞’女已长成 陈凯歌的前妻-洪晃”,2003-03-30。
外交部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口译工作纪实(1949-1989)》,外交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