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要大改革,体制内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

发布时间:2024-04-16 19:01  浏览量:12

事业编改革大动作已启动!河南成为了精兵简政的急先锋,河南率先在国内发起了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在编人员进行了缩减行动,力度之所大,前所未有,疾风骤雨之下,铁饭碗成了“泥菩萨”,体制内在编人员纷纷中枪。

当下的河南事业单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省直层面除学校与医院外,事业单位将精简高达60.7%,一大半的机构将会被裁撤,无数铁饭碗一时间变成了泥饭碗,这一变革将致使众多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失去了铁饭碗,不得不说我们要为河南的这次“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举手点赞。

网友们在评论区也是一片叫好:

“精兵简政好,好!好!好!减少巨大的浪费了!”

“现在吃闲饭的人太多了,只拿工资不干活。”

“值得全国推广,全国的事业单位应该起码撤销一半以上。”

说白了,很多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呢,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少不了吃空饷的,光拿工资不干活的,推诿扯皮的,躺平混日子的等等现象,只因他们有一个编制身份,手捧铁饭碗便可以高枕无忧了,退休后还有高额的养老金养老,群众人人羡慕,却又无可奈何。

早些年房地产经济一片火热的时候还行,地主家仓库里存粮很多,多养一些吃白饭的人员,多设置几个打酱油的机构都无所谓,关键是这几年,地主家手里也没余粮了,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在编人员的工资都没有保障的时候,那么这些臃肿的机构和可有可无的人员就危险了,打破铁饭碗将是改革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在精简机构编制规模方面,河南则坚持以“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切实要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因此得出结论:很多人的铁饭碗恐怕是保不住了。

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到河南的这次机构改革主要有这些大动作:6成的事业单位要被精简,137个单位直接被取缔,科级事业单位将会成为历史,编制人数少于16人的单位也要瘦身,财政拨款事业编制要压缩10%以上,要精简60.7%的事业编人员。

一时间,在河南的体制内人人自危,成了惊弓之鸟,很多人担心从此铁饭碗不保了,相信这次河南的机构改革将会只是一个试点,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还会向全国进行复制扩大。因此该慌的不仅只是河南体制人,而是全国所有的体制人。

其实这也正常,一年到头自己干了多少活,做了那些事?难道自己心里不清楚吗?凭什么一个编制身份就让他们光鲜亮丽,高人一等?当这种不对等的现象出现的时候,对奋斗者而言将会是一个大大的挫伤和前进的羁绊,搞得现在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也都不想创业、创造了,大学一毕业就想考公考编,一脚踏进体制内之后幻想着躺平退休。

那么河南究竟如何进行改革呢?很多人担心这不会又是一阵热风吧?

其一河南省级层面的事业单位中除学校和医院外皆依照5:3:1的比例进行精简,所谓531即事业机构缩减五成,事业编制裁剪三成,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压缩一成,空壳与僵尸单位一概撤除,毫不再保留了;

其二,市县层面的则按照421的比例进行精简,裁撤的力度相对省级层面要小一点,具体操作与省级层面也是相同。

有具体操作数据,有具体实施办法,这应该不再是空穴来风,一股热潮了。

这次河南事业单位大改革具体实施起来肯定也会困难重重,有很多阻碍,但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所有的拦路虎、挡路者都会被这股潮流所淹没,时代在进步,既得小利益者必须服从国家大众的利益。

实际上早在2020年上层就选定了9个省份作为改革试点,数据显示黑龙江省于2021年就精简了2735个事业单位,收回了事业编制8.3万个,山西省同年也将事业单位机构从1205个精简至370个。

山雨欲来风满楼,事业单位的改革早就奏响了前奏,就差大面积的铺开了,河南拿出了大决心和大勇气,率先打响了事业单位大改革的第一枪。

总之大部分网友们对事业编精简的这一举措纷纷点赞,大家一致认为体制内实在有太多的闲人不做事白吃闲饭了,浪费了国家很多的资源,影响了社会的公平进步,砸碎他们所谓的铁饭碗太有必要了。

小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痴迷于考公考编,大学一毕业就想端上一个铁饭碗,那么这个社会是难以进步的,这个民族也不会看到任何希望,依靠财政供养的人数真不宜过多,否则财政负担将不堪重负,未有精兵强政才是真理所在。

事业编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先让河南的改革之风先刮一遍吧,让我们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