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造粒——鸡精、味精、复合调味料成型

发布时间:2025-08-29 00:15  浏览量:13

在调味料工业化生产中,造粒是提升产品稳定性、便捷性与商品性的关键环节。鸡精、味精、复合调味料因成分(如含油、含蛋白、含纤维)、口感(如鲜味浓郁度、溶解速度)需求不同,对造粒工艺的 “成型稳定性、风味保留、溶解性能” 要求差异显著。传统粉末状调味料易吸潮结块、风味易挥发,且使用时易撒漏、用量难控制,而造粒后产品(通常为 1-3mm 颗粒)可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延长保质期(从 6 个月延长至 12-18 个月)。本文从三类主流调味料的特性出发,详解其造粒工艺选择、设备适配与质量控制要点,助力调味料企业实现高效成型。

一、三类调味料的造粒特性差异:明确工艺适配基础

鸡精、味精、复合调味料的成分构成直接决定造粒难度与工艺方向,需先梳理特性差异,避免 “一刀切” 式工艺选择:

二、味精造粒:聚焦 “抗吸潮 + 快速溶解”,优选挤压造粒工艺

味精(谷氨酸钠)作为单一成分调味料,造粒核心是解决吸潮结块与溶解速度问题,挤压造粒工艺(干法或半干法)是最优选择,具体流程与设备如下:

1. 工艺路线:干法挤压造粒(无添加或少添加黏结剂)

预处理

原料混合:将谷氨酸钠粉末(粒径 80-100 目)与抗结剂(二氧化硅,添加量 0.5%-1%)通过双螺带混合机混合 10-15 分钟,确保均匀度变异系数<3%,避免局部抗结剂不足导致结块;

水分控制:严格控制原料含水量≤0.5%(若含水量超标,需通过低温烘干机(40-50℃)烘干,避免造粒时黏模);

造粒成型

设备选择:选用干法辊压式挤压造粒机(时产量 1-5 吨),辊轮材质为 316 不锈钢(防腐蚀、耐磨损),辊面开设梯形槽(槽深 1-1.5mm,槽宽 2-3mm),通过辊轮挤压(压力 15-20MPa)将粉末压制成片状,再经破碎机破碎、筛分机筛选(1-3mm 筛网),得到味精颗粒;

关键参数:辊轮转速控制在 10-15r/min,挤压温度≤30℃(避免谷氨酸钠局部过热变色),颗粒成型率需≥95%;

后处理

低温烘干:将成型颗粒送入网带式烘干机(温度 40-50℃,风速 1-1.5m/s),烘干时间 30-40 分钟,确保最终含水量≤0.3%,提升抗吸潮能力;

抗吸潮包膜(可选):若需长期储存或高湿度环境销售,可采用流化床包膜机,喷涂 0.5%-1% 的食用级硬脂酸钙溶液,形成薄膜保护层,进一步降低吸潮率(吸潮率从 5% 降至 1% 以下)。

2. 设备核心要求

辊压造粒机需具备 “恒压控制系统”,避免压力波动导致颗粒硬度不均(硬度需控制在 1.5-2kg/cm²,既耐运输又能快速溶解);

筛分机选用不锈钢旋振筛(筛网目数对应 1-3mm 颗粒),配备除尘装置,避免味精粉尘飞扬(谷氨酸钠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烘干设备需采用 “低温大风量” 设计,防止味精颗粒变色(温度超过 60℃易出现焦糊味)。

三、鸡精造粒:兼顾 “风味保留 + 颗粒均匀”,半湿法挤压造粒为首选

鸡精含鸡肉粉、油脂等热敏性成分,造粒需避免高温破坏风味,同时解决油脂导致的黏结问题,半湿法挤压造粒工艺(添加少量水或稀淀粉浆作为黏结剂)最适配,具体方案如下:

1. 工艺路线:半湿法挤压造粒(低温成型,减少风味损失)

预处理

原料预处理:鸡肉粉需粉碎至 100-120 目(避免粗纤维导致颗粒表面粗糙),油脂(如鸡油)需提前加热至 40-50℃(液态),便于均匀混合;

混合调质:将谷氨酸钠、鸡肉粉、呈味核苷酸二钠、淀粉按比例加入卧式混合调质机,边混合边喷洒适量去离子水(添加量 3%-5%)或 5% 稀淀粉浆(淀粉与水按 1:20 配制),混合时间 15-20 分钟,使物料形成 “手握成团、轻搓即散” 的状态(含水量控制在 8%-10%),避免油脂析出;

造粒成型

设备选择:选用双螺杆挤压造粒机(时产量 0.5-2 吨),机筒分段控温(一区 25-30℃、二区 30-35℃、三区 35-40℃),模具孔径 1.5-2.5mm,通过螺杆推送与模具挤压成型,颗粒长度通过切刀转速(500-800r/min)控制在 2-3mm;

优势:双螺杆强制输送,可避免油脂黏附螺杆,且低温成型(机筒最高温度≤40℃),能保留鸡肉风味物质(如含硫化合物、醛类),风味损失率<5%(传统高温造粒风味损失率达 15%-20%);

后处理

流化床干燥:采用沸腾床干燥机(进风温度 50-55℃,出风温度 30-35℃),干燥时间 20-30 分钟,将颗粒含水量降至 3%-5%,避免油脂氧化(含水量过高易导致油脂酸败);

冷却筛选:干燥后颗粒经冷却风机(风温 20-25℃)冷却至室温,再通过旋振筛筛选(1-3mm),筛下细粉返回混合环节重新造粒,成品率≥92%。

2. 关键质量控制

油脂添加需均匀:通过计量泵精准控制油脂添加量(误差≤0.1%),避免局部油脂过多导致颗粒黏连;

风味保留:混合与造粒环节需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减少风味物质挥发,且从混合到干燥的总时间控制在 2 小时内;

颗粒硬度:控制在 1-1.5kg/cm²,确保溶解速度(25℃水中,30 秒内完全溶解),同时避免运输破碎(破碎率≤2%)。

四、复合调味料造粒:解决 “成分均匀 + 强度不足”,优选喷雾造粒或高速混合造粒

1. 方案 1:高速混合造粒(适合干粉类复合调味料,如烧烤粉、炒菜料)

适用场景:成分以干粉为主(如盐、糖、香辛料粉),无或少量液体成分(添加量<5%),需解决成分均匀与颗粒强度问题;

工艺流程

高速混合:将盐、糖、香辛料粉(提前粉碎至 80 目)、呈味剂加入高速混合造粒机(时产量 0.3-1 吨),先高速搅拌(转速 800-1000r/min)5 分钟,使密度差异大的成分(如盐密度 2.16g/cm³,香辛料粉密度 0.6g/cm³)充分混合,避免分层;

喷液造粒:边搅拌边喷洒黏结剂(如 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添加量 5%-8%),搅拌转速降至 300-500r/min,造粒时间 10-15 分钟,形成 1-3mm 的均匀颗粒;

烘干筛选:颗粒送入热风循环烘箱(温度 55-60℃)烘干 2-3 小时,含水量降至 5%-7%,再经筛分机筛选,确保颗粒均匀度;

设备优势:高速混合造粒机兼具混合与造粒功能,避免多次转移导致的成分分层,颗粒强度可达 2-2.5kg/cm²,耐运输与摩擦。

2. 方案 2:喷雾造粒(适合含液体成分的复合调味料,如浓汤宝粉、火锅底料粉)

适用场景:成分含植脂末、乳粉等易溶解成分,或需添加液体香精、油脂(添加量 5%-10%),需实现 “速溶 + 风味浓郁”;

工艺流程

浆料制备:将盐、糖、植脂末、呈味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温度 50-60℃),再加入液体香精、液态油脂,通过胶体磨(转速 3000-5000r/min)研磨 15-20 分钟,制成固含量 40%-50%、粒径≤10μm 的均匀浆料,避免油脂浮层;

喷雾造粒:将浆料送入离心式喷雾干燥造粒机(进风温度 160-180℃,出风温度 70-80℃),雾化盘转速 15000-20000r/min,将浆料雾化成微小液滴,在热风作用下快速干燥成 100-300μm 的细颗粒(可通过调整雾化盘转速控制粒径);

二次造粒(可选):若需更大颗粒(1-2mm),可将细颗粒送入流化床造粒机,喷洒少量黏结剂(3% 麦芽糖浆),进行二次团聚造粒;

设备优势:喷雾造粒颗粒溶解性好(25℃水中 30 秒内溶解),风味物质包裹性强(液体香精损失率<3%),且颗粒呈球形,流动性好,便于后续包装与使用。

五、三类调味料造粒设备选型对比:精准匹配需求

不同调味料造粒对设备的核心要求不同,需结合产能、成分特性选择适配设备,避免盲目投入:

六、造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1. 问题 1:味精颗粒吸潮结块(储存期<3 个月即结块)

成因:原料含水量超标(>0.5%)、抗结剂添加不均、后处理烘干不彻底;

解决办法

原料烘干至含水量≤0.3%,混合时延长抗结剂混合时间至 20 分钟;

增加包膜工序,喷涂 0.8% 硬脂酸钙溶液,提升抗吸潮能力;

包装采用铝塑复合袋(阻隔性好),内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添加量 1-2g / 袋)。

2. 问题 2:鸡精颗粒油脂析出(表面发黏,风味变淡)

成因:油脂添加量过高(>5%)、混合时温度过低(油脂未完全分散)、烘干温度过高(油脂氧化);

解决办法

降低油脂添加量至 3%-4%,或用氢化植物油(熔点高,不易析出)替代部分液态油脂;

混合时将油脂加热至 50℃,确保均匀分散,烘干温度控制在 50-55℃,避免油脂氧化;

成品包装后冷藏(0-10℃)储存,延长油脂析出周期。

3. 问题 3:复合调味料颗粒成分分层(使用时上层多为香辛料,下层多为盐)

解决办法

香辛料粉粉碎至更细粒度(120 目),缩小与盐、糖的密度差异;

采用高速混合造粒机(转速 1000r/min)延长混合时间至 8 分钟,确保成分均匀;

提升颗粒硬度至 2.5kg/cm²,减少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的破碎(破碎率≤1%)。

结语

调味料造粒的核心是 “适配成分特性、兼顾风味与实用性”—— 味精需聚焦抗吸潮与溶解速度,鸡精需平衡风味保留与颗粒均匀,复合调味料需解决成分均匀与强度问题。企业在选择工艺与设备时,需先明确自身产品的成分构成与市场需求(如家用小包装需细颗粒、餐饮装需大颗粒),再通过小试(实验室规模)验证工艺参数,避免大规模生产时出现质量问题。随着消费者对调味料 “便捷化、高品质” 的需求提升,未来调味料造粒将向 “低温化、无添加化、功能化” 方向发展(如无黏结剂造粒、添加益生菌的功能性调味料造粒),企业需持续优化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