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李集镇:智能烤房烘烤出的金黄烟叶
发布时间:2025-08-27 16:54 浏览量:13
立秋时节,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田垄间,烟叶抖落最后一抹青涩,如约走进烤房。智能屏上,温湿度数据如灵动音符轻跳,热风遵循着科技轨迹流转,一场华丽的蜕变,正于烤房内悄然上演。当焦糖般醇厚的烟香漫出烤房,烟农伸出指尖,握住的不仅是收获喜悦,更是科技浸润农业带来的丰收实韵。
智能烤房烘烤出的金黄烟叶
智能工场里的丰收序曲
近日,走进建安区蒋李集镇李士坊村的烟叶烘烤工场,仿若踏入一座科技与农业交融的殿堂。新式智能烤房如银甲方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烤房内,饱满厚实的烟叶整齐悬挂,如同怀揣梦想的舞者,等待着奏响“金色蜕变”的华美乐章。
“编杆技术很关键,青叶、烂叶、病残叶坚决剔除,每杆烟叶数量要控制在80-90片,间距务必要均匀。”建安烟草分公司技术员肖兵的声音穿透工厂的忙碌,传入每个人耳中。阳光透过遮阳棚,在油润的烟叶上投下跃动的光斑,工人们指尖翻飞间,一片片烟叶被均匀地夹在烟竿上,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如同在编织金色绸缎。
新式升降装炕机代替了人工作业,机械臂伸展稳稳托起烟夹,从上到下、由里及外逐层摆放,间距精准如一,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科学实验,分类、编杆、装炕,每道工序都透着人与科技共舞的默契。
科技改写的烘烤密码
“这智能电炕房真是‘傻瓜式’操作!”烘烤工场负责人李晓兵指着烤房电子屏上跳动的温湿度曲线赞叹。屏幕上的蓝色轨迹如同精准的指挥棒,调控着每一刻的烘烤节奏。回忆过往,李晓兵感慨万千:“以前烧煤烘烤,全靠经验判断,一晚上得起来三四次扒火门,连续五六天昼夜不敢合眼,就这样还常烤焦烤青。现在好了,只要动动手指,设定好程序,电热泵自动调节。不仅烤出的烟叶有保证,一炕烟还能省近千块钱,人也从烟熏火燎里解放出来了。”
“现在炕烟,空气都是甜的!”西吴庄村村民杨巧红擦着汗珠笑盈盈地说。她把刚编好的烟杆递给工友,指着刚出炕的金黄烟叶继续道:“以前烤烟像伺候‘祖宗’,我家4亩烟得请3个人帮忙。现在智能炕房省心省劲,我和老伴就能搞定,单人工费就省2000多。你闻这香味,看这成色,定级肯定差不了!”她拿起一片烟叶凑近鼻尖,那醇厚浓郁的香气里,满满都是科技带来的踏实与富足。
据了解,近年来,建安区政府与烟草部门协同发力,累计建成13个智能烘烤点,配套建设智能烤房150座,带动300多户烟农增收。
全链条赋能的金色效益
在桂村乡周沟村烘烤工场,烘烤师时书德正对着手机屏幕核算收益。“智能烘烤技术的效果太显著了,亩产能提高15%,上等烟比例更是从原来的30%左右涨到70%左右。按去年每斤上等烟18元算,每亩地就能多赚近500元。”他边说边滑动“烟叶智慧烘烤平台”界面,每座烤房的实时数据清晰可见,这部小小的手机如同移动指挥中心,能同时监控烘烤点20座智能烤房,温度异常时自动报警,技术员远程操控即可调整参数,科技让管理效率倍增。
事实上,科技的触角已延伸到产业链每个环节。李士坊村头的全育式植保机正在作业,从移栽到采收全程护航;田埂边的滴灌系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补水,比传统漫灌节水60%;而烘烤的智能化,更是让每片烟叶的变化在终端一目了然。这种全链条的科技赋能,让建安烟叶的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仓库里,刚出炕的烟叶堆成金色小山,折射出丰收的光芒。“智能烘烤系统功能强大,能依据烤房内烟叶的实际状态,自动调整温湿度参数,确保每片烟叶都释放最佳品质。”建安烟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夕阳为智能烘烤工场镀上金边,热泵机组的低鸣声,与远处欢快的广场舞旋律交织成曲,那些在智能系统呵护下悄然完成蜕变的烟叶,不仅烤出了丰收的醇厚香气,更“烤”出了产业兴旺、农户富足、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