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30首七言绝句: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发布时间:2025-08-26 11:27 浏览量:14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唐·孟浩然《初秋》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的茅屋时,总爱跟着日升月落过日子。
夏天的日头还煎着窗棂时,躺在竹席上数蝉鸣,转眼夜里盖单衣竟觉得凉了——初秋已至,夜正一点点抻长。
清晨推开窗,热风裹挟的暑气不见了,只有清风吹过竹林,带着草木的潮气,凉丝丝的,不是萧瑟,是暑气退去后天地间的从容。
茅斋前的空地上,往日被热浪烤得蔫蔫的草叶,此刻都支棱起来,连墙角的蛛网都在风里轻轻晃,没了暑天的燥动。
蹲下身看阶下的莎草,叶片上凝着圆滚滚的露珠,太阳刚爬过山头时,露珠就亮晶晶的,像谁把星星揉碎了撒在草叶上。
这初秋的静,原是夏天用一整个季节的热烈,换来的从容。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
——宋·朱淑真《初秋雨晴》
一场秋雨刚过,推开南窗时,风就带着水汽扑了进来。
暑气像是被这场雨冲散了,空气里飘着泥土和梧桐叶的腥香,凉丝丝的。
院里的梧桐树,叶子沾着昨夜的雨珠,在风里轻晃,有几片黄中带绿的,打着旋儿往下落——秋天来了。
天边的浮云也被风吹得干干净净,黄昏的霞光染透了西天,连最后一缕云絮都追着太阳跑远了。
忽然,看见东角的楼檐上,新升的月亮弯弯的,像谁把玉簪掰了个弯儿挂在那儿。
这场雨后的初秋,连月亮都比往日清秀些,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带着一身干净的凉,来赴这季节的约。
大火初收暑气残,金风吹动芰荷寒。
鸣蝉送夏声声急,雨霁遥天万里看。
——清·玄烨《初秋》
紫禁城的夏末,总带着股子挥之不去的燥热,直到“大火”星西沉,暑气才如退潮般收敛。
从关外吹来的金风,带着草木的清气,吹过池中的芰荷。
往年这时节,蝉鸣还聒噪得很,今年像是知道夏天要走了,叫得一声比一声急。
前几日刚下过一场雨,天洗得透亮,万里晴空蓝如染缎,连天边的云都淡得几乎看不见。
康熙帝想起幼时在关外,初秋的风也是这样,吹过草原,吹过麦田,带着收获的气息。
原来无论宫墙内外,季节的更迭都是一样的实在,火退了,风凉了,蝉声歇了,天开阔了;
这初秋,原是天地在告诉世人:热烈过后,自有澄明。
—【04】—
八月天风始作秋,松声吹得一山浮。
寒随片雨来空外,萧飒将含一片愁。
——明·屈大均《初秋》
丹霞山的崖边,八月的风刚起,就知道秋来了。
往日里热风裹着山岚,吹得人昏昏沉沉,此刻的风却带着松针的清苦,从山谷穿过满山松林,松涛声一波波涌来,山都像浮动起来。
忽然,天边飘来几片云,豆大的雨点疏疏落下,不是夏天的倾盆暴雨,落在脸上竟有些凉。
雨停后,风里的寒气更重了些,崖边的茅草被吹得簌簌响,倒像是山在低声叹气。
想起年轻时抗清的岁月,那时初秋的风也这般凉,心里却燃着烈火。
如今避居山中,看着这萧飒的山景,愁绪像被雨打湿的棉絮,沉沉地压在心头——不是为自己,是为这山河破碎,连初秋的风都带着几分悲意。
—【05】—
暑气蒸人病未苏,时吹凉雨满庭除。
秋来不待梧桐报,妆点前山景色疏。
——宋·张侃《初秋》
张侃在病榻上躺了半个多月,暑气像蒸笼一样裹着他,连翻身都觉得累。
午后,忽然飘来一阵凉雨,雨丝细如牛毛,落满青砖地,溅起细碎水花,暑气瞬间散了,空气里漫着潮润的凉意。
这才惊觉,秋早就来了,根本不等梧桐叶落的信号。
转头望前山,往日浓得化不开的绿,此刻淡了些,有的树尖上已经染了浅黄,像是谁拿毛笔轻轻扫了几下,疏疏朗朗的,倒比盛夏的苍翠多了几分层次。
—【06】—
小虫机杼月西厢,风雨才分半枕凉。
白发自疏河汉梦,一瓶秋水玉簪香。
——元·刘仲尹《初秋夜凉》
西厢的秋夜,刚有了凉意,墙角小虫唧唧哝哝,像谁家织女在月下织布。
前半夜还下着小雨,雨停后,枕头上竟透着丝丝凉,盖了半宿的薄被,正好不冷不热。
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不知何时已经白了大半;
年轻时总想着建功立业,梦里都在数天上的星斗,如今才明白,那些宏图大志,原就像银河里的星子,看着近,实则远得很。
案头放着一瓶秋水,是白天从院里井中打来的,瓶里插着几支玉簪花,花瓣上还带着雨珠,清香幽幽的,弥漫了整个屋子。
这秋夜的凉、小虫的叫、玉簪的香,倒比梦里的河汉实在多了。
白发疏了又何妨,有这半枕凉、一瓶香,人生的滋味,原就藏在这当下的安稳里。
—【07】—
稚金无力拒炎光,挟雨呼风作晚凉。
玉漏城头传一箭,征人已觉十分长。
——宋·陈宓《初秋喜雨》
城头值守的陈宓望着初秋的日头,晒得城砖发烫,连刚抽穗的禾苗都蔫蔫的,挡不住这炎光。
傍晚时分,忽然起了风,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豆大的雨点砸在城楼上,噼啪作响。
雨停后,风里带着水汽,凉丝丝的,吹在脸上竟有些冷——这是初秋的晚凉,来得又快又猛。
城头的玉漏滴答作响,刚传出报时的一箭声,守在城边的征人就裹紧了衣裳。
他们离家已经半年,夏天的日子热得难熬,也过得快;
如今秋凉一来,夜就渐长,每一声漏响都像在心里敲,敲得人想家。
—【08】—
一声渔唱海天秋,素练初飞白鹭洲。
亦有芙蓉自开落,何人解识汉宫愁。
——明·张时彻《初秋》
初秋的傍晚,海天都被染成了淡金色。
远处的渔船上,传来一声渔歌,调子慢悠悠的,带着几分沙哑,一下子就把海天都拉得空旷起来——秋来了,连渔唱都比夏天沉郁些。
白鹭洲上,几只白鹭正展开翅膀,羽毛在夕阳下洁白如素练。
洲边的芙蓉花,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已经谢了,花瓣落在水里,跟着波浪漂远,无人在意它们开落。
忽然想起汉代的宫女,在未央宫里,秋来的时候,芙蓉也这样开落,她们心里愁绪像江水一样长,却没人知道。
原来这世间的愁,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渔唱里有生计的愁,芙蓉落有岁月的愁,汉宫怨有深宫的愁,只是愁的人不同,愁的样子,都藏在这初秋江景里,等谁去细细读。
—【09】—
萧然一叶下梧桐,初觉凉生小阁风。
暑气潜消人意爽,卧看新月到帘栊。
——清·德日《初秋·其一》
清晨,一片梧桐叶悠悠地飘了下来,落在阶前——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坐在窗边,忽然觉得风里有了凉意,不是夏天的热风,是带着草木清气的凉风,从窗棂缝里钻进来。
那股被暑气闷着的浊气,一下子就散了,人也觉得神清气爽。
夜里躺在床上,不用再摇蒲扇,窗外的新月慢慢爬上来,清辉透过帘栊,洒在床前。
想起夏天总盼凉快,如今秋来了,凉生了,心里却生出几分惜;
这清凉日子像新月,来得慢去得快,得好好看着,别等它缺了才想起没珍惜。
—【10】—
凉夜西风枕簟清,钟声送月傍柴荆。
寒蛩也识秋光到,砌下窗前处处鸣。
——清·德日《初秋·其二》
秋夜的西风,吹得柴房的窗纸沙沙响,德日躺在竹席上,席子凉丝丝的,倒比夏天的冰簟还舒服。
远处寺庙的钟声,一下下飘过来,带着月光,落在柴荆编的门上,门后的影子轻轻晃,像是月亮在敲门。
墙角的寒蛩,也像是知道秋来了,叫得比往日更欢,砌下一只,窗前一只,你一声我一声,织成一张细细密密的网,把秋夜裹得严严实实。
—【11】—
轻烟冷露染衣寒,无数流萤绕画栏。
睡起悄然时怅望,秋声一片在林端。
——清·德日《初秋·其三》
夜里醒来,觉得衣裳有些凉,起身一看,窗外起了轻烟,带着冷露的湿气,飘进屋里,沾在衣摆上,凉丝丝的。
画栏边,无数流萤飞着,屁股上的光一闪一闪,像谁把星星撒在了院子里。
站在廊下,心里忽然有点空落落的——夏天的流萤总带着热闹,秋夜的流萤,光好像淡了些,飞起来也慢些,倒像是在跟夏天告别。
远处的林子里,不知什么在叫,沙沙的,不是蝉鸣,不是鸟叫,是秋声,一片一片的,从树梢上漫过来,把整个林子裹住。
她想起去年秋天,也是这样的流萤,这样的秋声,身边还有姐妹说笑,今年却只有自己一个。
流萤还在飞,秋声还在响,孤单里,原也藏着看风景的福气。
—【12】—
月光小院清于水,人坐空斋淡似僧。
贪得夜凉窗不掩,秋虫飞上读书灯。
——清·许儒龙《初秋》
坐在空斋里,秋夜的月光洒在小院里,白晃晃的,比井水还清,连院角的草叶都看得清清楚楚。
穿着青色的布衫,坐在灯下看书,心里静得像一潭深水,倒像庙里的和尚,没了尘世的烦扰。
夜凉得正好,舍不得关窗,任由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桂花的淡香。
忽然,一只秋虫从窗外飞了进来,扑棱棱落在读书灯上,翅膀被灯烫得抖了几下,又飞走了。
这小东西,也是贪这夜凉,才飞到灯下来的吧?
自己不也一样,贪这月光,贪这清净,贪这秋夜的读书时光。
人活一世,能贪这片刻的淡,淡得像僧,淡得像月,淡得连秋虫都肯来作伴,原也是种福气。
—【13】—
晚趁凉飔上小楼,忽看梧叶始惊秋。
悲怀无奈狂风雨,数尺归鸦懒转头。
——宋·王同祖《初秋》
傍晚时趁着凉风,爬上了城外的小楼。
栏杆上还留着白天的热气,刚坐一会儿,风里就飘来一片梧桐叶,黄中带绿;
秋来了,心里猛地一惊,好像夏天还没好好过,就被这叶子推着到了秋天。
远处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雨点子砸在瓦上,砰砰响,像是老天爷在发脾气。
几只归鸦被雨打湿了翅膀,落在楼下的树枝上,缩着脖子,动都懒得动,连头都不转一下。
想起自己的仕途,起起落落,就像这狂风雨,来了躲不及,走了一身湿。
风雨总会停的,秋天来了,歇一歇,未必不是好事。
—【14】—
客舍秋风日日清,夜来添得月华明。
一轮会看云间见,能使清辉满凤城。
——明·卢龙云《初秋见月》
客舍里,秋风吹了好几天,一天比一天清爽,屋子里的霉味散了,连空气都带着干净的甜味。
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起来推开窗——月亮从云里钻了出来,又大又圆,清辉洒下来,把客舍的瓦顶都照得发白,比往日亮多了。
这初秋的月,原是要等云散了,才能看得这么分明。
想起长安城里的亲人,这时候,他们是不是也在看这轮月?
等过些日子,云彻底散了,月亮更亮了,清辉一定会洒满整个凤城,那时候,自己是不是就能回家了?
—【15】—
暑入秋来午更强,风排雨遣晓差凉。
如何绕砌千枝蕙,只是开门一阵香。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其一》
杨万里住在山里,初秋的天气真怪,早上刚下过雨,风里带着凉意,穿件单衣还有点冷;
可到了中午,太阳一出来,暑气又冒了出来,比夏天还热几分。
他蹲在院子里看那几丛蕙兰,绕着台阶长了上千枝,叶子绿绿的,花苞鼓鼓的,可平时总闻不到什么香味。
这天早上,雨刚停,他推开门,一阵清香忽然扑了过来,浓得化不开,像是谁把香粉撒在了空气里——原来这蕙兰,非要等这初秋的晓凉,才肯把香气全放出来。
—【16】—
暑梦虫虫似醉中,片云挟雨过长空。
不知秋色来多少,分数暖凉卜晚风。
——宋·朱浚《都城初秋和赵京府》
朱浚在都城的官署里,夏末的暑气还没散,他天天昏昏沉沉的,像是喝醉了酒,趴在案上就睡,梦里全是虫鸣,唧唧喳喳的,吵得人不得安宁。
午后,天上飘来一片云,带着雨就过了长空,雨不大,下了一会儿就停了。
空气里一下子凉快下来,不知道这秋色到底来了多少——是来了三分,还是五分?
走到廊下等晚风,风从东边吹来的时候,带着点暖;从西边吹来的时候,又带着点凉。
暖多凉少,秋色大概来了四分;凉多暖少,就是五分了。
原来初秋凉暖像天平两端,得称一称才知秋色深浅。
—【17】—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其十二》
中元节刚过,初秋的月亮又大又圆。
月光洒在身上,白得像霜,却不觉得冷;像水一样流下来,沾不湿衣裳,清清爽爽的,舒服极了。
想起小时候过中元节,家里总要摆供品,烧香纸,热热闹闹的,今年却安安静静的,没什么仪式。
可这初凉未冷的天气,月光不冷不热,风不急不躁,倒比中元节的热闹更让人心里熨帖。
飒飒西风吹薜萝,炎天伏枕一时过。
山中事事秋来好,只恐浮云变态多。
——明·张实居《初秋偶题》
夏末的炎天热得只能伏在枕头上,一动都不想动。
忽然,西风吹了起来,飒飒地吹过墙上的薜萝,叶子沙沙响,一下子就觉得凉快了。
山里的秋天,事事都好:泉水更清了,果子挂枝了,连空气都带着甜。
可心里又有点怕,这天边的浮云,变来变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乌云,下起雨来。
山里再好,浮云也还是会变。
可薜萝还在,西风还在,浮云变就变吧,只要心里的根扎得稳,变天也不怕。
火老金柔暑告残,乘凉正好望西山。
秋声来处无寻觅,只作窗前竹叶间。
——宋·俞桂《初秋》
夏末的“大火”星渐渐西沉,暑气像烧尽的炭火,慢慢凉了下来,秋风却像刚炼好的金子,软乎乎的,带着暖意。
这时候乘凉正好,抬头望西山,山影在暮色里淡淡的,比夏天青黢黢的样子柔和多了。
想听听秋声,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秋声从哪里来——不是蝉鸣,不是鸟叫,静悄悄的。
忽然,窗前的竹叶沙沙响了起来,风穿过竹叶,那声音清清爽爽的;
才明白:原来秋声就藏在这竹叶间,不声不响。
初秋微雨造轻寒,倚遍东岑阁上栏。
不谓是时烟霭里,松斋人作画图看。
——宋·邵雍《归城中再用前韵》
从山中回到城里,初秋的微雨刚下过,空气里带着点轻寒,爬上东岑阁,把栏杆都倚遍了。
远处的烟霭濛濛的,山啊,树啊,都藏在雾里,看不真切。
没想到,就在这烟霭里,松斋的人正把这景色当画看——或许在松斋人眼里,这烟霭、这轻寒、这模糊的山影,比晴天的清晰更有味道,像幅没画完的水墨画。
有时候,模糊也是种美,自己总想着把事情看清楚,算明白,倒不如松斋人活得通透:
—【21】—
漠漠一望渚田青,禾耳丛生泛野萍。
自到秋来无好日,满天欲雨乱蜻蜓。
——清·嵇永仁《初秋杂咏·其七》
站在田埂上,初秋的渚田一眼望不到边,绿油油的,禾苗的耳朵(禾耳)一簇簇的,长得正旺,野萍漂在水面上,泛着青。
可自从秋来,就没几个好天气,天上总是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蜻蜓飞得低低的,乱哄哄的,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没个定准。
想起夏天的时候,田里的蜻蜓排着队飞,天气晴得像块蓝布,如今这样乱糟糟的。
心里闷:庄稼要晒,人盼晴,这雨天何时是头?
但看看喝饱水的禾苗长势更旺,又觉得:乱就乱吧,晴有晴好,雨有雨好,苗壮比啥都强。
—【22】—
今年六月不胜凉,七月炎蒸不可当。
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
——宋·杨万里《初秋行圃四首·其一》
今年的天气真怪,六月的时候冷得不像话,穿两件衣裳还觉得凉,到了七月,暑气一下子冒了出来,热得人喘不过气,像是被蒸在笼里。
这几天,一阵秋风刚过,又下了场雨,天气忽然就舒服了——不冷不热,风里带着桂花香,太阳晒在身上暖暖的,不烫人。
想起庙里的和尚,总说“好天气宜烧香”,虽不是信佛的人,可这天气,确实让人心里平和,想做点清静事。
点上香,香灰慢悠悠地落下来,风一吹,飘向远处。
这天气,不烧香可惜了,不为求什么,就为这难得的舒服,跟老天说声谢。
—【23】—
薄薄云衣淡淡明,一蝉向晚独留声。
池边绿叶随风卷,开尽莲花秋水盈。
——清·嵇永仁《初秋杂咏·其三》
傍晚在池边散步,天上的云薄薄如轻纱,透着淡淡月光。
往日蝉鸣吵得人头疼,今天只一只蝉在树梢叫,声音哑哑的,像在跟夏告别。
池边的荷叶,被风吹得卷了起来,绿中带黄,前几天还开得满池的莲花,如今都谢了,只剩下空荡荡的莲蓬,立在水里。
秋水倒是满满的,平得像面镜子,映着云,映着蝉,映着卷起来的荷叶。
走就走吧,秋水来了,安静也有安静的好。
—【24】—
缺月当空夜未央,荷风细细袭衣香。
半床卧听南溪雨,酿得山居一夜凉。
——明·魏偁《初秋早起作》
住在山里,秋夜的月亮还没圆,缺了一角,挂在天上,夜还长着呢。
荷风从池塘那边吹过来,细细的,带着莲花的香,袭在衣上,香得人心里软软的。
半躺在床上,没睡着,听见南溪的雨沙沙响,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像是山里在酿什么好东西。
到了后半夜,雨停了,摸了摸被子,凉丝丝的——原来这雨,是山里的酒曲,一夜功夫,就把暑气酿成了清凉。
这山居的夜,有缺月,有荷香,有溪雨,还有这酿出来的凉,比什么好酒都醉人。
—【25】—
雨来一洗肺肝热,风过远吹禾黍香。
谁识山翁欢喜处,短檠灯火夜初长。
——宋·陆游《初秋小雨》
山村里,夏末的暑气把人的肺肝都烤得冒火,忽然下了场小雨,凉丝丝的,肺里的热气一下子就被洗干净了。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田里禾黍的香,甜甜糯糯的,飘进鼻子里,心里都觉得香。
村里的人都笑,山翁怎么天天乐呵呵的?
他们不知道,他的欢喜藏在后半夜:夜刚长起来,坐在短檠灯下,看书,写字,雨洗过的空气清清爽爽,禾黍香从窗缝里钻进来,陪着他,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26】—
森萃青青绕碧塘,霜姿霭霭动幽香。
寒风不变终身节,绿叶纷然映晚凉。
——清·玄烨《初秋咏竹》
碧塘边的竹子长得密密麻麻,青青翠翠的,绕着塘围成一圈。
秋霜刚打过竹叶尖,像给竹子描了层白边,霭霭的雾气里,飘着竹子的幽香,淡淡的,却很清冽。
寒风一吹,竹子轻轻晃,却没弯下腰——它这终身的气节,是风怎么吹都不会变的。
叶子还是绿的,纷纷扬扬的,映着傍晚的凉意,绿得更精神了。
想起自己治理天下,也该像这竹子,任寒风再吹,气节不能变;任世事再凉,初心不能改。
—【27】—
禾穟轻黄尚浅青,村舂已报隔林声。
忽惊暮色翻成晓,仰见双虹雨外明。
——宋·杨万里《初秋暮雨》
初秋田埂上的禾穟刚有点黄,还带着浅青,透着青涩。
村里的舂米声隔着林子传过来,咚咚的,告诉人们,快到收获的时候了。
傍晚忽然下起雨来,天一下子黑了,躲在树下,等雨停。
雨停后,暮色怎么变成了晓色?
抬头一看,雨外的天上,挂着两道彩虹,明明亮亮的,像两座彩色的桥。
这天气,跟人生似的,黑一阵亮一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看见彩虹。
—【28】—
长风吹出万山云,酿作甘霖四野均。
畦背蓑衣牛背笛,津津喜色洽吾民。
——宋·赵奉《初秋喜雨·其一》
初秋的长风吹过万山,把云都吹了出来,云聚在一起;
酿作甘霖,平平整整地洒在四野,田里的庄稼喝饱了水,绿油油的。
田埂上,披着蓑衣的农人在犁地,牛背上的牧童吹着笛子,调子欢快得很。
看见农人的脸上都带着笑,眼睛亮晶晶的,喜色从脸上传到心里,整个村子都透着股子高兴。
这雨,是老天爷赐的,更是农人的盼头,雨一下,庄稼好了,百姓笑了,这才是最好的秋。
—【29】—
柴门过雨稻花香,一抹轻烟锁绿杨。
四句吟成谁与和,怀人日日九回肠。
——宋·赵奉《初秋喜雨·其二》
柴门刚下过雨,空气中飘着稻花的香。
远处的绿杨树上,绕着一抹轻烟,白白的,像给杨树系了条腰带。
赵奉站在门口,随口吟了四句诗,想找人来和,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在远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呢?
怀人的心思,像被雨泡过的藤条,缠得他心里七上八下,一天到晚,肠子都要转上九回。
—【30】—
月明如水侵衣湿,台榭沉沉秋夜长。
坐久高僧禅语罢,淡然相对玉簪香。
——元·赵雍《初秋夜坐》
台榭上,秋夜的月亮明晃晃的,像水一样洒下来,侵得衣裳都湿了。
台榭沉沉的,没什么声音,夜长得像条路,怎么走都走不到头。
和高僧坐了很久,高僧的禅语早就说完了,两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话。
案上的玉簪花开得正香,淡淡的,却很持久,在月光里,香味好像也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绕着两人飘。
人生的道理,有时候不用多说,静静坐着,闻闻花香,看看月亮,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