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烟囱外壁堵漏竣工 外壁基层预处理达标保障附着力

发布时间:2025-08-26 10:07  浏览量:13

本次项目针对混凝土烟囱的典型渗漏问题(如纵向裂缝渗漏、施工缝渗漏、蜂窝麻面渗水),结合烟囱高耸结构特性与户外复杂工况,制定 “渗漏检测 - 基层处理 - 分级堵漏 - 防腐加固 - 验收监测” 五步实施方案,具体环节如下:

混凝土烟囱外壁渗漏具有 “隐蔽性强、路径复杂” 特点,需通过 “多手段联动检测” 明确渗漏根源:

外部可视化探查:采用 “无人机航拍 + 高空吊篮人工排查” 组合方式 —— 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与热成像仪,对烟囱全高度外壁进行拍摄,识别雨水冲刷痕迹、墙面返碱区域;作业人员通过吊篮近距离检查,重点标记裂缝、施工缝、蜂窝麻面等疑似渗漏部位,用记号笔标注位置与尺寸;渗漏路径追踪:对疑似渗漏点,采用 “高压水试漏法” 辅助定位 —— 用低压水枪(压力 2-3MPa)对标记区域喷水 30 分钟,同时安排人员进入烟囱内部,观察筒壁内侧是否出现湿润痕迹,精准锁定渗漏点及渗漏路径;数据化记录:将所有渗漏点位置、类型、尺寸录入《烟囱外壁渗漏分布图》,按 “渗漏严重程度” 分级,为后续分级堵漏提供依据。

基层表面的灰尘、松散混凝土、旧涂层是影响堵漏材料附着力的关键,需按 “渗漏点类型” 差异化处理:

裂缝区域处理:沿裂缝走向,用无尘打磨机打磨出 “V 型槽”,槽壁需打磨平整,无松散混凝土;用压缩空气吹扫槽内灰尘,再用丙酮擦拭槽壁,清除油污与残留杂质,确保基层干燥;施工缝 / 蜂窝麻面区域处理:施工缝:用角磨机清除缝内残留的密封胶、浮浆,打磨缝口两侧各 50mm 范围,露出新鲜混凝土面;蜂窝麻面:先用錾子剔除疏松混凝土颗粒,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孔洞内灰尘,干燥后用环氧腻子填补小蜂窝,大蜂窝需植入直径 6mm 的螺纹钢筋,增强结构强度;共性要求:所有处理后的基层,需用 “2 米靠尺” 检测平整度,用 “回弹仪” 测试混凝土强度,强度不足区域需先用聚合物抗裂砂浆找平养护,再进入堵漏工序。

针对裂缝渗水明显、形成水流的区域,核心是 “阻断渗漏路径 + 增强结构抗渗性”:

高压注浆封堵:沿裂缝走向,每隔 20-30cm 钻设注浆孔,植入注浆针头;选用 “环氧树脂灌浆料”,按比例调配,通过高压注浆机从下至上逐孔注浆,直至相邻针头冒出均匀浆液,关闭阀门稳压 30 分钟,确保浆液填满裂缝;注浆完成 24 小时后,切除注浆针头,用环氧腻子抹平注浆孔;刚性防水加固:在注浆区域外侧,涂刷 1 层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该涂料可渗透至混凝土内部,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晶体,堵塞毛细孔隙;涂刷时采用 “刮涂 + 滚涂” 工艺,确保涂层均匀无漏涂,养护 7 天。

针对仅局部湿润、无水流的渗漏点,重点是 “密封缝隙 + 防止雨水渗入”:

柔性密封处理:对裂缝 / 施工缝,先涂刷 1 层环氧界面剂,干燥后嵌入 “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需与缝隙紧密贴合,再用 “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表面用刮板刮平;刚性增强覆盖:在密封胶外侧,铺贴 1 层 “玻璃纤维网格布”,再涂刷 1 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形成 “柔性密封 + 刚性保护” 的复合防水结构,避免密封胶因温度变化开裂。

针对仅出现返碱、无明显湿润的区域,核心是 “封闭毛细孔隙 + 防止返碱复发”:

用砂纸打磨返碱区域,清除表面白霜,再用丙酮擦拭干净;涂刷 1 层 “环氧封闭底漆”,封闭混凝土毛细孔隙,阻止内部碱性物质外渗;干燥后涂刷 1 层 “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兼具耐候性与装饰性,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基层。

堵漏完成后,对烟囱外壁进行整体防腐处理,避免新的渗漏隐患,同时保持外观整洁:

大面积防腐涂层:除堵漏区域外,对其余外壁表面进行除锈、除尘后,涂刷 “环氧云铁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总干膜厚度达 180μm,确保涂层耐盐雾性、耐人工老化性;外观统一处理:堵漏区域的涂料颜色需与周边涂层一致,用砂纸对涂层交接处进行打磨过渡,确保视觉上无明显拼接痕迹;配套设施修复:对烟囱外壁的爬梯、检修平台,除锈后涂刷环氧富锌底漆 + 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更换老化的安全护笼与防滑垫,确保运维安全。

为确保堵漏效果,采用 “短期试水 + 长期监测” 双重验收机制:

短期试水验收:所有工序完成后,对烟囱外壁进行 “全面喷水试验”,24 小时后检查内部筒壁,无湿润、渗水痕迹即为合格;长期监测:在原渗漏点附近安装 “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筒壁含水率,数据同步传输至厂区中控室,持续监测 3 个月,含水率稳定在正常范围,确认堵漏效果长效可靠。

混凝土烟囱高度高、外壁垂直,高空堵漏作业风险高、精度难保障,项目通过 “立体防护 + 精准工具” 破解:

安全防护体系:作业人员全程使用 “双钩安全绳”,吊篮配备 1.2 米高防护栏、应急制动装置及防滑底板;烟囱底部 30 米范围设置硬质隔离警戒区,配备专职安全员,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前对吊篮、绳索进行荷载测试,对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精度控制手段:采用 “激光标线仪” 定位裂缝走向,确保 V 型槽开凿顺直;注浆时使用 “数字压力表” 精准控制注浆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用 “湿膜测厚仪” 实时监测防水涂料厚度,确保涂层均匀达标。

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强度直接影响堵漏材料的粘结效果,项目通过多环节管控确保兼容性:

基层含水率控制:施工前用 “混凝土含水率测定仪” 检测基层含水率,>8% 时采用 “热风机” 烘干,避免因含水率过高导致注浆料不固化、密封胶起泡;材料适配性选择:根据混凝土强度选择对应强度的灌浆料,避免因材料强度不匹配导致收缩开裂;密封胶选用 “低模量型”,适应混凝土热胀冷缩变形;粘结强度检测:堵漏完成 7 天后,抽样进行 “拉拔试验”,确保材料与基层结合紧密。

建立 “工序自检 - 监理验收 - 第三方检测” 三级管控体系,关键环节 100% 达标:

工序自检:施工班组对每道工序(基层处理、注浆、密封胶施工)进行自检,填写《自检记录》,重点检查 V 型槽尺寸、注浆压力、涂层厚度;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对高压注浆、防水涂层施工等关键工序现场验收,采用 “裂缝宽度仪” 复查裂缝封堵效果,用 “电火花检漏仪” 检测涂层完整性;第三方检测:竣工后委托权威机构检测,包括 “混凝土抗渗等级测试(≥P8)”“涂层耐候性检测”“渗漏点含水率监测”,所有指标合格后方可移交。

通过分级堵漏与防腐强化,彻底阻断雨水渗入路径,避免混凝土筒壁因雨水浸泡出现酥松、钢筋锈蚀,确保烟囱结构强度长期稳定,杜绝因筒壁破损导致的坍塌、生产停机风险。

堵漏后的 “防水 + 防腐” 复合结构,使烟囱外壁抗渗、抗腐蚀能力大幅提升,减少未来大规模维修或重建的频次;同时,涂层的自洁性减少日常清洁工作量。

雨水渗入可能导致烟囱内部防腐内衬脱落,引发烟气泄漏,项目通过堵漏确保烟气全部通过脱硫、脱硝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等环保要求,帮助企业规避因泄漏导致的环保处罚风险。

项目针对不同渗漏类型的分级堵漏方案,可复制应用于各类混凝土高耸构筑物的外壁堵漏工程,尤其适用于多雨、高湿地区的工业设施,为同类项目提供了 “精准定位、科学堵漏、长效可靠” 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