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消毒公司用的流水线洗碗机清洗2万套餐具的流程

发布时间:2025-08-14 09:33  浏览量:2

餐具消毒公司使用流水线洗碗机清洗 2 万套餐具的流程,需要兼顾效率、清洁度和卫生标准,通常分为除渣、核心清洗、后处理、质检包装四大阶段,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批量餐具的清洁与安全。以下是详细流程:

一、去除大块残渣,减少清洗负担

目的:通过人工 + 设备配合,提前清除餐具表面的食物残渣,避免堵塞流水线设备,提升后续清洗效率。
流程:

接收回收的餐具(碗、盘、勺、筷、杯等)通过周转箱运至车间。除渣:除渣高压喷淋快速清除餐具表面的大块食物残渣(如米饭、菜叶、肉类残渣等),避免残渣进入后续清洗环节堵塞管道或污染清洗水。残渣通过流水线下方的废料收集槽统一处理(如作为厨余垃圾清运)。

二、核心清洗:流水线洗碗机的 “三段式清洗”

流水线洗碗机是核心设备,通过粗洗→精洗→漂洗三段式流程,利用高温、高压和洗涤剂彻底去除油污和微生物。

粗洗:冲掉表面浮污设备:输送带上的餐具进入预洗区,通过高压喷淋管(水温约 40-50℃)冲洗。作用:利用流动水冲掉餐具表面残留的细小残渣、油污,减少主洗阶段的洗涤剂消耗;粗洗后的废水(含大量残渣)通过过滤槽(滤网孔径约 2-5mm)初步过滤,残渣定期清理,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主洗:高温 + 洗涤剂深度去污设备:预洗后的餐具进入主洗区,喷淋管喷出高温(50-65℃)、高压的混合水(含食品级洗涤剂,如碱性蛋白酶、表面活性剂)。作用:高温可软化油污,高压水流冲刷餐具内外表面(包括碗沿、盘底等死角),实现深度清洁;主洗后的废水经精密过滤器(滤网孔径≤1mm)过滤后循环使用(减少用水量),定期更换以避免污染。漂洗:去除残留洗涤剂,初步杀菌设备:主洗后的餐具进入漂洗区,高温(75-95℃) 的清水(或含少量漂洗剂,增强去污)。作用:彻底冲掉餐具表面残留的洗涤剂,同时高温(≥82℃持续 30 秒以上)可初步杀灭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后续消毒奠定基础;漂洗液需持续更换,确保清洁。

三、后处理:干燥 + 消毒,确保卫生达标

清洗后的餐具仍带水分,需通过干燥和消毒去除水分、杀灭残留微生物,避免二次污染。

烘干:去除表面水分设备:漂洗后的餐具进入烘干区(通常为热风循环烘干,温度 50-70℃,风速 3-5m/s)。作用:通过热风快速蒸发餐具表面的水分(尤其是碗底、杯口等缝隙处),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烘干时间根据餐具类型调整(如塑料餐具约 30-40 秒,陶瓷餐具约 20-30 秒)。消毒:强化杀菌,符合卫生标准:作用:杀灭残留的致病菌和病毒,确保餐具细菌总数≤30CFU/cm²,大肠菌群、致病菌不得检出(符合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

四、质检、包装与储存:避免二次污染

质检:人工 + 设备双重检查消毒后的餐具通过输送带传送至质检区,工人肉眼检查:是否有残留污渍、水渍、破损;同时随机抽取样品,用 ATP 生物荧光检测仪快速检测微生物残留(数值≤10RLU 为合格)。不合格餐具(如带污渍、破损)挑出,返回预处理环节重新清洗或直接报废。包装:密封防护合格餐具进入自动包装机:根据类型(如碗盘套装、单独勺子)套入食品级 PE 薄膜(厚度≥0.02mm),或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套(需符合食品接触标准),包装时确保密封无破损,避免运输中污染。包装上需打印消毒日期、保质期(通常为 7 天)、公司信息等(符合法规要求)。储存与配送包装好的餐具整齐码放在无菌周转箱中,存入通风、干燥的仓库(温度≤25℃,湿度≤60%),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按订单需求配送,运输过程中确保周转箱平稳,防止包装破损;送达后提醒客户尽快使用,避免长期存放。

关键注意事项

设备维护:每日清洗过滤器、喷淋臂(防止堵塞),每周检查洗涤剂 / 漂洗剂浓度(主洗洗涤剂浓度约 0.5-1%,漂洗剂约 0.1-0.3%),确保参数稳定。效率匹配:流水线速度需根据 2 万套 / 天的量调整(通常速度 1-1.5m/min,单条线每小时可处理 1500-2000 套,多线并行满足需求)。卫生管控:车间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设备表面,员工需穿无菌服、戴手套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通过以上流程,可实现 2 万套餐具的高效、合规清洗,确保餐具清洁度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