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困局:审美疲劳、影像内卷、手感灾难……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2  浏览量:1

“如果我早知道结局是出二手,我就不应该多花3000上Ultra。”

Ultra=影像旗舰?这个等式从何时开始成立,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它确实让普通用户和摄影爱好者体验到了更强的拍摄能力。从产品本身出发,影像升级是让消费者感受升级最直观的方式之一,那为何还会出现有人后悔的局面呢?

按照最开始的定义,Ultra是同系列中最强的一款。然而,现在国内主流厂商的Ultra基本都是影像旗舰,与其说是“最强的一款”,不如说是“拍照最强的一款”。在这一点上,即便是iPhone,也不能免俗。

一方面,影像相关配置越来越强,今年不仅有1英寸超大底,还有2亿潜望长焦,35mm大底主摄,一镜双潜望,所有的重要升级都是围绕影像展开,这一点确实同系列其他产品没法比的。

另一方面,影像配置增强的同时,硬件开始明显趋同化。不是这两家用一样的主摄,就是那两家用一样的潜望长焦和超广角,在硬件参数越来越难以拉开差距。最终彼此之间差异最大的,反而是需要主观感受的影调。

除了配置同质化,另一个问题是外观趋同带来的审美疲劳。

今年的影像旗舰除了华为Pura80 Ultra坚持三角镜组,小米、OPPO、vivo等品牌都是大圆镜组,普通用户很难分清谁是谁。尽管实际体验差异显著,但外观趋同易让用户误判功能相似性,也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这样的外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感,这也是Ultra的痛点问题。硕大的镜头模组让握持手感变得极其别扭——无论怎么调整姿势,要么硌手,要么镜组沾指纹,最终影响成像质量。

为了塞进更大的传感器,之后Ultra的屏幕普遍扩大到6.8英寸左右,再加上直屏+直角中框组合潮流,手感直接崩盘。

这里有个特例,就是vivo X200 Ultra。小米15 Ultra和OPPO Find X8 Ultra的镜组只是比较大,而vivo X200 Ultra是凸,特别凸。

有个说法,用食指顶住凸出的镜组,当做一个支点,这样能握持得更省力。这虽然听起来也有点离谱,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亲测时间一长,食指会很难受,镜组周边的纹路还有可能会加深这种感觉。

我真的很好奇,鼓吹这种办法的人,真的有坚持下来吗?真的单手握持超过15分钟吗?跟着自己习惯自然握持就好了,没必要应给手机整一个设计亮点出来。

如果对你来说,手感以及非影像相关的配置更重要,那么同系列的标准版和Pro,乃至一些中端性价比手机可能都比这些Ultra更适合。

客观地说,Ultra这几年进步很大,为日常拍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也带来了更高层次的创作能力,高到足以让消费者对iPhone祛魅。

相对的,它们也存在配置同质化,审美疲劳,手感下降等问题,越来越难说服消费者买单。这时候问题来了,除了影像,Ultra有没有其他发展方向呢?

先讲游戏,当下符合“游戏超大杯”定义的,几乎只有红魔10 Pro+,接下来iQOO可能也会加入这个赛道。

iQOO 15 系列有望增加一个Ultra版本,搭载第二代骁龙8至尊版、2K LIPO直屏、潜望长焦、无线充,甚至有望加入主动散热风扇+IP68防水——这在游戏手机里还是头一遭。这一点在OPPO K13 Turbo系列上就已经有所端倪了,作为搭载主动散热风扇的千元机,就做到了满级防水。

在配置上,“iQOO 15 Ultra”明显将性能属性拉满。从市场角度来说,当下确实有“游戏超大杯”成长的土壤。

《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

其中移动游戏贡献了1253.09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6.55%,占总收入的74.59%,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取自《QuestMobile 2025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洞察报告》

具体到游戏生态,除了《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绝区零》、《鸣潮》这类本身配置要求较高的游戏外,电竞赛事也是手机品牌抢占年轻市场的重要抓手,仅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去重用户活跃用规模就达871万,更不用说玩家自身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至少在游戏需求和生态上,“游戏超大杯”完全有发展空间,主流品牌加码游戏这样的细分领域,也能催促红魔等现有玩家继续升级软件和硬件体验。

除了游戏,还有一类更倾向日常使用的超大杯,我们先将其成为“均衡超大杯”吧。

这类旗舰手机往往没有明显短板,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维度都照顾到了,比如荣耀Magic7 RSR保时捷设计,同系列的荣耀Magic7 Pro同理。

不要看Magic7系列在网上讨论度不高,但体验一下就能发现,它在屏幕、性能、续航、信号、手感、系统等都还不错,对AI的理解更是比友商高出一个层次。

像笔记就能做到录音、转文字、AI处理一条龙,看似简单但确实不是大家都能做到的。影像只是在和影像旗舰对比下才显得不足,但满足日常拍摄完全绰绰有余。

我经常将它称为“养老机”,这不是阴阳怪气,是真觉得它很适合不折腾手机,只是把手机当工具的用户。如果这么看,三星S25 Ultra、华为Mate70 Pro+、华为Mate70 RS非凡大师也很符合“均衡超大杯”的定义,如果用拿影像旗舰的标准看它们,我认为是不合适的。

但是这类手机的问题也在这里,因为各方面都不错,反而少了突出的记忆点。不过,荣耀接下来会推出一款“大家都没见过”的Ultra,或许这部手机可以刷新大家对荣耀的看法,加深记忆点。

显然,Ultra并非只有影像一种发展方向,至少还有游戏,均衡两种方向,后两者并非臆想的产物,而是真的会有实际产品面世,去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不同用户群的需要。

不止如此,Ultra影像旗舰今年也出现了一些改变,都在适当调整形态让大家用的更舒服,典型如OPPO Find X8 Ultra,还有被低估的华为Pura80 Ultra和小米15 Ultra,一个形态对握持友好,一个机身相对轻巧,让用户更愿意拿起来去定格美好瞬间。

Ultra旗舰的真正价值,不只是软硬件进步,还在于如何让用户愿意拿起来,用起来。影像可以是核心卖点,但不是唯一方向——游戏、均衡体验同样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