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高”正面交锋!生态环保铁军的高温“战记”

发布时间:2025-08-05 16:49  浏览量:4

八月的衡阳,骄阳如炬。39℃的高温炙烤着利德有陶瓷有限公司,脱硫塔的金属外壁烫得灼手,30米高的监测平台像悬在半空的“蒸笼”。上午10时,衡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邓向红和唐力勇已背着近30斤重的烟气采样器站在塔下,这里是他们与高温、高空、高危“三高”环境正面交锋的战场,也是守护“衡阳蓝”的前沿阵地。

01

高温里的“湿透”与“不退”

“设备检查完毕,登塔!”邓向红一声简短指令,打破热浪包裹的沉寂。她率先踏上锈迹斑斑的爬梯,上升数米,脱硫塔散出的热气便如潮水般涌来,顺着衣领、袖口钻进衣服,仿佛瞬间被扔进桑拿房。额头上很快凝满汗珠,视线被糊成一片白雾,汗珠砸进眼眶,涩得她不住眨眼,却始终稳稳攥着滚烫的采样枪。

唐力勇紧随其后,镂空铁梯被晒得发烫,隔着鞋底都能感到灼痛。汗水顺着脸颊淌下,在下巴汇成水珠,滴落在蓝色制服前襟,洇出大片深色痕迹。两人在平台站稳时,蓝色制服已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贴在皮肤上又闷又烫。

“这温度,设备都容易‘中暑’。”邓向红一边擦汗一边检查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是判断企业排放达标的关键。一个半小时采样结束,下塔时他们的制服能拧出半盆水,防护手套里的汗水顺着指尖成串滴落,唐力勇记录数据的本子上,汗水晕开了字迹,他却只顾着核对每一个数字,他们深知,这些数据是企业排污达标的“标尺”,是守护“衡阳蓝”的“底线”,容不得半点差池。

02

高空处的“胆怯”与“前行”

脱硫塔平台宽仅1.2米,护栏锈迹斑斑,脚下铁板的间隙能看清几十米下的地面。邓向红本有轻微恐高,第一次上塔时腿抖得握不住采样枪,如今却能半跪在平台边缘,一手紧扣护栏,一手微调采样枪角度。“风来了,扶稳!”唐力勇话音刚落,一阵热风突袭,平台猛地晃了一下。邓向红下意识将采样枪护在胸前,身体压得更低,直到屏幕数据稳定,才缓缓舒了口气——因为她深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枪头若偏移10公分,半小时采样就可能白费。

唐力勇见她额角汗珠滚进衣领,想换她下来休息,却被摆手拒绝:“我熟设备,还有3个点位还没有测完。”她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些年,她带着站里的新人爬过几十座高塔,从瑟瑟发抖到从容淡定,背后是无数次咬牙坚持的引领。

03

高危中的“细致”与“担当”

烟道内有有毒气体、高空有坠落的风险、高温有引发中暑的隐患,让每次监测都像一场“冒险”。但邓向红和唐力勇的操作始终一丝不苟:登塔前,唐力勇检查了三次安全带卡扣,邓向红还是亲自拽了拽:“必须听到‘咔嗒’声才放心,安全是监测的前提。”采样前,邓向红调试了两遍烟气检测仪,唐力勇还是凑近看了看显示屏:“数值稳定了才算数,数据准是监测的根本。”

当最后一组数据采集完成,邓向红小心地将采样枪从烟道中抽出,枪头上沾着的黑色粉尘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她用密封袋收好滤膜,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珍宝:“这是企业排放的‘体检报告’,也是我们保护环境的‘硬证据’。”

抬头望去,衡阳的天空蓝得透亮,像一块被精心擦拭过的蓝宝石。邓向红望着这片“衡阳蓝”笑了:“你看,咱流的汗,都成了这颜色的养分。”唐力勇点点头,手里的采样枪还带着余温,那是他们与“三高”环境搏斗的印记,更是生态守护者最滚烫的初心。

这便是衡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在高温中坚守,在高空中跋涉,在高危环境中逆行,他们用专业和担当,为生态环境监测筑牢“数据防线”。正是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监测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用汗水浇灌绿色,用坚韧守护家园,才让“衡阳蓝”的画卷愈发鲜亮,让生态保护的答卷写满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