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时节!医生忠告:宁可坐着吹吹空调,也别随意做这5种运动

发布时间:2025-07-17 03:36  浏览量:19

大热天一到,老年朋友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天太热了,出门一动就冒汗。”

确实,这种三伏天的高温天气,对我们身体的消耗特别大。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心脑血管、骨关节、肺功能都没有年轻人那样灵活应对,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暑、猝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等大问题。

这时候,有些人还想着坚持锻炼,觉得“流点汗好”,但医生要提醒大家:高温天运动要讲究方法,不能瞎折腾。有些运动,看起来简单,其实在高温环境下做,对身体伤害很大,甚至可能要命

高温时节,宁可在屋里坐着吹吹空调,也别随意做这5种运动。

很多老人喜欢中午后吃完饭出去快走,觉得“晒晒太阳,走走更健康”,但你知道吗?正午到下午三点,地表温度可能高达五六十度,空气就像蒸笼一样,不但闷热,还缺氧。

尤其是城市道路,两边没树荫,地面反射热气,走个十几分钟,头晕、心慌、出汗不止的情况就出来了。更危险的是,高温会让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容易引发晕厥甚至猝死

夏天快走可以做,但一定要选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凉爽时进行,穿轻薄透气的衣服,戴帽子,带水,走慢点,都很关键。

很多老年人喜欢在广场、公园里打太极,觉得动作慢、强度小,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这也要分时间和环境。

在烈日下打太极,虽然动作缓慢,但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强光下,容易引发中暑,特别是头晕、恶心、心跳加快

而且太极要集中精力,如果本身有点低血糖或者吃得不多,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倒下。

尤其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在高温下打太极等于给心脏“加负担”。建议打太极也选早晚,避开太阳直射,找个有树荫的地方,身边最好有家人陪伴。

不少人早起精神好,觉得“晨跑最健康”,但天热的时候,空腹晨跑其实对身体非常不友好。

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出现头晕、手抖、出冷汗。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空腹跑步可能直接引起血糖波动,甚至昏迷。

大清早气温虽然不高,但空气湿度大,氧气相对少,跑步时呼吸急促,加上没吃东西,心脏负担反而更重。而且晨跑属于高强度运动,对膝盖、腰椎的冲击也很大。

医生建议:中老年人早上可以散步,吃点东西再出门,像一小碗燕麦粥、一个鸡蛋,就能避免空腹带来的风险。高温天不适合激烈运动,慢慢走、轻轻动,才是黄金法则

有人觉得骑车比走路轻松,风吹起来凉快,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你感受到的风,可能是“热风”,并不等于凉快。

在阳光直射下骑车,尤其是骑电动车、骑自行车,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会快速出汗,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丢失,很容易中暑

严重时,甚至发生“热射病”,这是高温环境下最危险的一种急症,体温可飙升到40℃,人会昏迷,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

特别是骑车戴头盔时,头部包得严实,热量散不出去,更加危险。如果真要骑车,建议选择清晨或夜间,戴遮阳帽、穿防晒衣,半小时就应该休息一次,喝水补盐。

跳广场舞是很多阿姨大妈的最爱,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一举两得。但高温天跳广场舞,也得讲究方法。

长时间跳舞、高强度扭动身体,加上人多空气不流通,体温会上升很快。特别是夏天晚上,有些广场舞从七点跳到九点,不停歇,累得满头大汗,喝水还少,这种做法对身体非常不好。

女性老年朋友如果有骨质疏松、膝关节磨损,跳久了还会加重关节负担,久而久之膝盖会越来越痛。

医生建议,跳广场舞一次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中间要休息,及时补水,选通风的场地,动作不宜太快太猛。锻炼不是比谁跳得多,而是看谁跳得科学

很多老人有个观念:“流汗就是在排毒,越热越要动。”其实这是个大误区。

我们流汗的本质,是身体在自我降温,不是“排毒”。高温时大量出汗,反而会让身体丢失电解质,血液变浓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人,剧烈运动时,心脏供血不足,极易引发猝死

医生建议:夏天锻炼要“动静结合”,不动不行,但乱动更危险。可以改成室内运动,比如在家里做做广播操、踩脚踏车、简单拉伸,或者坐着抬腿、甩手臂,动动筋骨,活动关节。

高温运动后,很多人只知道喝水,其实这样远远不够。因为流汗流走的不只是水,还有钠、钾等电解质。

光喝白开水,反而可能引起“低钠血症”,导致头晕、恶心、肌肉抽搐。建议老年人在运动后可以适当喝点淡盐水,或者吃点西瓜、黄瓜、番茄、橙子这类含钾的水果。

也可以喝点绿豆汤、冬瓜汤,既补水又清热解暑,是夏天运动后的“养生汤”。

锻炼身体的确重要,但前提是“量力而行”。身体是本钱,不能因为一时的“坚持”而拿健康做赌注

医生常说:“适度运动是良药,过度运动是毒药。”尤其是在高温时节,宁可少动一会儿,坐着吹吹空调,保持清凉,也别硬撑着去“挑战身体”。

聪明的人不是最拼命的人,而是最懂得保护自己的人

高温天是对身体的考验,不是锻炼的最佳时机。中老年朋友在这个时候更要学会“藏锋”,避热、避晒、避劳累。

减少户外剧烈运动时间,注意补水补盐,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时段,才是长寿的秘诀

健康不是靠硬撑来的,而是靠科学的生活方式慢慢养出来的。希望大家在这炎热的夏天,既能动起来,也能活得更安心、过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