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 两家人从国外回来,三人同时发烧,入院隔离治疗……

发布时间:2025-07-15 19:02  浏览量:19

阳光、沙滩、海浪,

这是张先生和李先生两家人

憧憬了几个月的马尔代夫亲子之旅。

趁着暑假,

两户人家带着小朋友们,

踏上这片热带岛屿,

然而,返程时却被一场

“发热风波”打乱……

飞机落地后,张先生的父亲突然觉得浑身发冷,额头滚烫,测体温竟到了38.9℃。

紧接着,他4岁半的儿子小宝也开始哭闹说头晕,体温38.5℃。

同行的李先生家5岁的儿子小川,同样出现了发热症状,体温38.2℃。

两家人赶紧直奔杭州市某医院发热门诊。

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时,得知他们刚从马尔代夫旅行回来,当即警惕起来:“最近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张先生回想起来,岛上的“花蚊子”特别多,孩子们在沙滩玩的时候总被叮得满腿包,当时也没太在意。医生听他这么说,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染上了登革热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三人登革热抗原均呈阳性,医生当即安排他们转入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治疗。入院后发现,张先生的父亲不仅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也明显下降,身上还陆续冒出了红色皮疹。经过10多天的对症治疗,三人病情逐渐稳定,最终顺利出院。

张先生感慨:“真是后怕,以后防蚊这件事可千万不能大意!”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登革热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特征,同时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数重症病例死亡风险高等特点。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

发病时比断骨还痛 严重可能致死

登革热 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不会“人传人”,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伊蚊一般藏在: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小型积水或容器积水,包括水生植物、花盆底座、贮水容器、饮水机水盘,以及废弃轮胎等。

伊蚊常活跃在:上午7~10点和下午4~7点。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图源:北京疾控中心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图源:北京疾控中心

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后

症状轻或无症状

仅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

甚至死亡

广州市疾控中心呼吁市民

提早应对

要做好灭蚊防蚊

预防登革热在本地传播

特别是近期降雨密集

房前屋后的积水也要及时清理

预防登革热,记住这几点

翻盆倒罐,勤清积水

定期“翻盆倒罐”

如花盆、瓶子等易积水容器

水生植物定期换水

或建议改为土培

防蚊灭蚊,装备到位

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挂蚊帐

常备蚊香、驱蚊剂、电蚊拍等驱蚊灭蚊装备

高危时段,减少暴露

蚊虫出没频繁时间段减少外出

如需外出

尽量少在树阴、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穿上战袍,防蚊叮咬

外出活动时

长袖衣物+长裤(最好浅色)+驱蚊剂

出境出省,全程防蚊

出行前

了解当地是否为登革热疫区

充分做好防蚊准备

旅游期间全程防蚊

出现“热、痛、红、疹”症状要及时就医

主动申报,自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