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温在家开空调!专家再次提醒:家里闷热别不舍得那点电费

发布时间:2025-07-15 01:25  浏览量:18

你知道吗?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有超过73%的中暑病例发生在家中,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家中有空调却不开,或开得极少。这一数字,彻底颠覆了大众对“中暑只会发生在户外”的认知。真相是:高温+密闭+通风差的家,比太阳底下更容易酿成“隐形的杀手”。

“不开空调省电”真的省不了健康。尤其是对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来说,闷热的环境是一种慢性伤害。作为一名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我在门诊中接诊过太多因“舍不得开空调”导致热射病、心衰加重、甚至昏迷入院的病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上演的悲剧。

午后的厨房热浪、没有空调的卧室、闷热潮湿的客厅——你以为只是“热得难受”,其实身体正在悄悄报警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舍不得那点电费”,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健康代价。

高温为何在家里更危险?

很多人以为在家里有水、有风扇、有遮阳就没事了。但家中封闭的环境,反而更容易积聚热量。墙体、水泥地面、家电运行带来的热岛效应,都在悄悄“焖烧”你的身体。

热失衡是核心问题。人在高温中,必须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但在闷热环境下,汗液蒸发变慢,身体排不出热量,体温迅速升高。特别是老人、婴幼儿,他们的调节功能差,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意识模糊

临床中,我见过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夏天怕费电,中午在不开空调的书房看书。几小时后家人发现他意识模糊,送来抢救时体温已飙至40.5℃,诊断为重度热射病。虽经抢救脱险,但留下了轻微认知障碍。这是高温在“熟悉安全的环境”中埋下的隐患。

“开风扇就行”是误区,还可能加重风险

很多人说不想开空调,“风扇吹着也挺凉快”。但事实是:风扇只是加速空气流动,根本不能降低室温。当室温超过35℃时,吹风扇其实是在用“热风”加速身体失水,反而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在35℃以上高温环境中,仅使用风扇的中老年人群体,出现核心体温上升的风险比使用空调者高出2.4倍。这是风扇无法降低体温,只是暂时性地带走皮肤表面汗液,一旦环境热负荷过高,风扇可能让人更快“脱水脱力”

空调“不开”背后的心理误区

很多人舍不得开空调,其实并非不懂道理,而是出于“节省”的惯性心理。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节能、省钱成为潜意识里的优先选项。但问题是,这种看似理智的选择,忽略了“健康成本”这一更大的变量

我曾接触过一位出租车司机,家里住在顶楼,夏天几乎不开空调。后来因反复头晕、乏力就诊,检查发现是轻度脱水诱发的低血压。他说自己每月电费也就100元出头,但因为多次请假看病,少赚了近千元。这就是“省小钱、花大钱”的典型案例。

中暑:不仅仅是“晕一会儿”那么简单

很多人对中暑的认知仍停留在“出点汗、喝点水就好了”。事实是:中暑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可高达50%。它不仅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更可能在短短数小时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文献引用:根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年发布的数据,全国热射病病例中,居家高温导致的约占42.7%。

这意味着,在家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独居老人、产后恢复期女性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发生中暑,发现和救治的时间窗口极短

高温下,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1. 老年人:调节体温能力下降,出汗功能减弱。

2. 婴幼儿:汗腺发育不成熟,依赖环境调节。

3. 孕妇:基础代谢高,容易因热应激心率加快。

4. 慢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高温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

5. 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对高温感知迟钝,行动缓慢。

这些群体在高温下,必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长时间闷热环境

高温天在家如何科学避暑?

不是非得把空调开到“冷飕飕”,而是要科学设置、合理使用

· 白天建议将空调设定在26℃左右,既舒适又节能。

· 夜间睡眠时可以开启“睡眠模式”,保持恒温。

· 定时通风,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 多饮水,但避免大量出汗后猛灌冷饮,应小口频饮温水。

· 厨房烹饪时,使用排气扇+空调同步运行,防止热气积聚。

“未病”视角:不是怕热才开空调,而是预防热伤害

我们应该从“预防病”的角度,重新理解“开空调”这件事。不是等到“受不了”才开,而是要在身体发出微弱预警信号时就介入——比如乏力、头晕、心跳加快、烦躁出汗

特别提醒:慢病患者和老年人,夏季建议家中全天维持恒温环境,避免温差过大、湿度异常。

作为医生,我更推崇的是“主动健康管理”,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再治疗。

高温会过去,但健康不能等待

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哪有空调,也没事。”但那时候城市热岛效应没现在严重,建筑密度没这么高,当年你年轻

今天的你,可能已经不再适应那种“硬抗高温”的体质了。现在的“热”,远比过去更猛烈、更持久。2024年,全国多个城市连续高温天数刷新历史记录。

从医生的角度看,与其省下几度电的费用,不如保住身体的底气。健康,是最大的节能

想一想,那台空调,或许正是你今夏最重要的“生命守门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年第31卷第6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年第57卷第3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4年高温监测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