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总“中招”?这7类人最容易中暑,快看看有没有你
发布时间:2025-07-14 03:04 浏览量:19
夏天一到,“中暑”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东京曾分析过400名中暑患者,发现容易被高温“放倒”的人,身上往往带着几个共同特点。今天就来聊聊哪些人是中暑的“高危户”,以及怎么避开这个“夏日杀手”。
- 喝水“偷懒”的人:有些人忙起来半天不喝一口水,或者渴了才猛灌两口。身体缺水时,汗液排不出来,热量散不出去,就像电脑没装散热风扇,很容易“死机”。尤其是不爱喝白开水,总用饮料、冰饮代替的人,糖分反而会让身体更缺水。
- 超重或肥胖的人:体重超标的人,皮下脂肪厚,就像裹了层厚棉被,热量很难透过皮肤散发。而且胖一点的人稍微动一动就出汗多,电解质流失快,中暑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是中暑的“重点关照对象”。比如高血压患者血管调节能力差,高温下血压波动大;糖尿病会损伤神经,影响出汗功能,身体“散热系统”容易失灵。正在吃降压药、利尿剂的人也要注意,这些药可能让身体排水增多,更易缺水。
- 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会退化,有时候已经很热了,自己却没感觉,等到头晕时已经晚了。而且老人常伴有基础病,一旦中暑,病情往往更严重。
- 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的人:户外工作者、快递员、建筑工人,还有盯着厨房灶台的厨师,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里,身体持续产热却来不及散热,就像放在火炉上的水,迟早会“烧开”。
- 爱穿深色紧身衣的人:深色衣服吸热能力是浅色的好几倍,紧身衣又不透气,汗液没法蒸发,热量全闷在衣服里,等于给身体“加热”。
- 大量喝酒的人:酒精会让血管扩张,加速身体水分流失,还会麻痹中枢神经,让人对高温的预警变迟钝。夏天晚上喝啤酒撸串看似惬意,其实正悄悄给中暑“铺路”。
- 喝水有技巧:别等渴了才喝,每天至少喝1.5-2升水,少量多次,每次100-200毫升。出汗多的时候,喝点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 穿对衣服:选浅色系、宽松透气的棉麻材质,就像给身体装了“通风口”。户外工作时,戴宽檐帽、穿长袖防晒衣,既能挡太阳,又能减少晒伤。
- 及时躲“热”: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出门的话,每半小时到阴凉处歇一歇。家里和办公室要常开窗通风,空调温度别太低,26℃左右最舒服,避免一冷一热生病。
- 吃对东西:多吃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如西瓜、黄瓜、绿豆汤,既能补水又能降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它们会让身体产生更多热量。
- 留意身体信号: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大量出汗、四肢无力,这是轻度中暑的信号,赶紧到阴凉处,喝些淡盐水,解开衣服散热。要是体温超过38℃,伴有呕吐、意识模糊,别犹豫,立即送医院,中暑加重可能危及生命。
夏天防暑,关键不在“治”而在“防”。尤其是上面说的7类人,别觉得自己“扛热”就大意。毕竟,高温天里,对自己的身体多一分细心,就能少一分中暑的风险,舒舒服服过夏天,才是最实在的事,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