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大爷乡下一个月用500度电,儿子气得将电线剪短,下一秒懵了
发布时间:2025-07-12 01:58 浏览量:18
乡下的老屋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六十五岁的齐建国独自生活在这里,每天按时吃饭睡觉,日子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县城里的儿子齐志明偶尔回来看看,总觉得父亲过得太孤单。直到那张电费单送到手里,志明才发现,父亲的生活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五百度电,这个数字让他无法理解。一个老人,到底在做什么,需要用这么多电?
01
电话响了三遍,齐志明才接起来。
“你是齐建国的家属吗?”供电所的声音很客气,“你父亲这个月用电五百度,电费一千八百二十三块。这个数字有点不对劲,你最好来确认一下。”
志明愣了几秒。五百度电?他自己家四口人一个月也就用个一百来度。一个老头子,能用五百度?
“是不是电表坏了?”志明问。
“电表我们检查过了,没问题。你还是来看看吧。”
志明放下电话,心里开始发毛。父亲一个人住在乡下老屋,平时省吃俭用,怎么可能用这么多电?
他开车赶到供电所,工作人员拿出记录表。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齐建国,用电量498度,电费1823元。
“这不可能。”志明盯着那个数字,“我爸一个人住,怎么会用这么多电?”
“现在很多老人不知道节约,家里电器全天开着。”工作人员见多了这种事,“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志明的脸色很难看。这个月他的小店生意不好,刚愁着房租的事,现在又来了父亲的电费。一千八百多块,够他家生活费了。
他开车往乡下赶,一路上越想越气。老头子到底在搞什么?
老屋坐落在村子边上,是志明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母亲去世后,父亲坚持要住在这里,说城里太吵,不习惯。
车子还没停稳,志明就看到了不对劲的地方。老屋的每个房间都亮着灯,在中午的阳光下显得特别刺眼。
他推开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客厅里,空调正开着制热,呼呼地吹着热风。墙角放着一台电暖器,红色的加热丝亮得发烫。餐桌上,电磁炉插着电,虽然没在使用,但指示灯一直亮着。
“爸!”志明喊了一声。
齐建国从卧室走出来,看到儿子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
“您看看这是什么!”志明掏出电费单,声音都有些发抖,“五百度电!您一个人用五百度电!”
建国接过单子,看了看,很平静地说:“是挺多的。”
“挺多的?”志明差点跳起来,“爸,您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一千八百多!我一个月赚的钱都不够您交电费的!”
建国把单子还给他:“我有退休金,用得起。”
志明气得说不出话来。他环顾四周,卧室、厨房、甚至用不着的杂物间,所有房间的灯都开着。
“您开这么多灯干什么?大白天的!”
“我愿意开。”建国的声音很平静,“我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可是这太浪费了!”志明指着那些电器,“空调和电暖器一起开,您不热吗?”
“不热。我怕冷。”
“那也不能这么用电啊!您知道现在电费多贵吗?”
父子俩的声音越来越大。建国坐在沙发上,看着愤怒的儿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你管得着吗?”建国终于开口,“这是我的房子,我的电费,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志明被这句话气炸了。他在县城拼死拼活地做生意,省吃俭用地过日子,父亲在这里大手大脚地浪费。
“您这是跟钱过不去!”志明的声音有些嘶哑,“一个月一千多块电费,您知道这钱能做多少事吗?”
建国站起来,走到窗边:“我不需要你管。”
志明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无力感。他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摔门走了。
建国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回头看了看空荡荡的客厅。所有的电器还在运转,发出细微的声音。他走到母亲的照片前,轻声说:“老伴,儿子生气了。”
02
志明开车回到县城,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妻子林秀娟正在厨房做饭,看到他的脸色就知道出了事。
“怎么了?”秀娟放下手里的菜,“是不是爸出什么事了?”
志明把电费单甩在桌上:“您看看这个。”
秀娟拿起单子,眉头皱了起来:“五百度?这么多?”
“他一个人住,开着所有的灯,空调电暖器一起开。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愿意这么用。”志明越说越气,“一千八百多块钱,他说用得起!”
秀娟沉默了一会:“爸可能是年纪大了,糊涂了。”
“糊涂?”志明冷笑,“他清醒得很!我跟他说浪费,他说我管不着。”
儿子齐小宇从房间里出来,听到父母在说爷爷的事。
“爷爷怎么了?”小宇问。
“你爷爷用电用疯了。”志明把气撒在儿子身上,“以后你少去他那里,别学他的浪费习惯。”
小宇有些不解。在他印象中,爷爷一直很节俭,连剩菜都舍不得倒掉。
秀娟拉了拉丈夫的胳膊:“你先冷静一下。爸一个人住在那里,可能是太孤单了,需要这些电器陪伴。”
“陪伴?”志明的声音越来越大,“他要陪伴可以到城里来住啊!用得着在那里浪费电吗?”
“你能不能耐心一点?爸年纪大了,我们应该理解他。”
志明不想再说下去。他走到阳台上,点了根烟。楼下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为了生活奔波。他想起自己这个月的营业额,比上个月少了三千多。房租、人工、进货,每一笔钱都要精打细算。父亲却在乡下挥霍电费。
第二个月的电费单很快就到了。四百二十度,一千五百多块。
志明看到这个数字,血压都上来了。他二话不说,开车直奔乡下。
这次,老屋的情况更加离谱。除了原来的那些电器,建国又添置了几台新设备。一台大功率的空气净化器在客厅里轰鸣,厨房里多了一台电烤箱,卧室里还有一台除湿机。
“爸!”志明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您这是要干什么?”
建国从后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小设备。
“又买新电器了?”志明指着那些机器,“您是不是想把我气死?”
“我没想气你。”建国把手里的东西放到桌上,“我就是想过得舒服一点。”
“舒服?”志明走到空气净化器旁边,“这个要一千多瓦的功率!您知道吗?”
“不知道。”
“还有这个除湿机,您房间里有那么潮湿吗?”
建国看了儿子一眼:“我愿意买。”
志明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爸,我不是不让您过好日子。可是您这样用电,太夸张了。我们一家四口住楼房,一个月也就百来度电。您一个人用四百多度,这合理吗?”
“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建国的语气很坚决。
“可是这样下去,您的退休金够用吗?”
“够用。不够用还有存款。”
志明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他走到那台新的电烤箱前,插头都没拔,一直在耗电。
“您买电烤箱干什么?您又不烤东西。”
建国没有回答,只是看着窗外。
志明突然有种感觉,父亲像是故意在跟他作对。每次他来质问,父亲的态度都很强硬,好像在较劲。
“我就是要用。”建国终于开口,“你管得着吗?”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志明心里。他看着父亲倔强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愤怒和无助。
他摔门离开了。
车子开到村口,邻居赵婶拦住了他。
“小明啊,你爸最近怎么了?”赵婶的脸上写满了担心,“我经常看到他大半夜还在屋里忙活,不知道在干什么。有时候凌晨两三点,他家的灯还亮着。”
志明的心里咯噔一下:“他在干什么?”
“不知道啊。我隔着窗户看过,好像在摆弄什么东西。”赵婶摇摇头,“你爸一个人住着,我们都挺担心的。”
志明谢过赵婶,心里开始怀疑。父亲大半夜不睡觉,在屋里忙什么?那些电器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03
第三个月的电费单让志明彻底失控了。五百三十度电,一千九百多块钱。
他拿着单子,手都在发抖。这三个月的电费加起来,差不多有五千块。他的小店一个月的利润也就三千多。
秀娟看到他的表情,知道事情严重了。
“这次多少?”她小心地问。
“五百三十度。”志明的声音很小,但充满了愤怒。
秀娟倒吸了一口凉气。她想说些什么安慰的话,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志明坐在沙发上,脑子里想着赵婶的话。父亲大半夜在屋里忙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电?
晚上十点,志明开车到了乡下。他没有进屋,而是躲在墙角观察。
老屋里灯火通明,每个房间都亮着。志明能听到里面传来各种电器的声音,嗡嗡的,响个不停。
他看到父亲的身影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停下来查看什么东西。过了一会,父亲走向后院,又过了十几分钟才回来。
凌晨一点,屋里依然灯火不熄。志明困得睁不开眼,最终还是开车回了城里。
第二天一早,志明就赶到了老屋。他想趁父亲外出的时候,进去看看那些电器到底是什么。
建国去了村里的小店买菜,志明趁机溜进了屋子。
客厅里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除了那些明显的电器,角落里还有几台他从没见过的设备。这些机器连着复杂的线路,有些还显示着数字,他完全看不懂。
志明试图关掉一台空气净化器,发现开关根本不管用。他拔掉插头,机器停了,但很快又自动启动了。
“这是什么东西?”志明自言自语。
他走到卧室,发现那里也有几台奇怪的设备。一台小型的机器正在制造什么气体,另一台在墙角安静地运行着。
志明越看越糊涂。这些东西看起来像医疗设备,但父亲从来没说过自己有病。
他来到厨房,发现连这里也有新添置的电器。除了电烤箱,还有一台他叫不出名字的机器。
志明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隐瞒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些设备绝对不是用来享受的,更像是用来治疗什么疾病的。
他正想仔细检查,听到了汽车声。父亲回来了。
志明匆忙离开,心里满是疑问。
当天下午,他又找到了父亲。
“爸,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志明试探地问。
“挺好的。”建国的回答很简短。
“您买那些电器,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建国看了儿子一眼:“你管得着吗?”
又是这句话。志明的火气又上来了。
“我当然管得着!您是我爸,您用我们家三个月的生活费去交电费,我能不管吗?”
建国放下手里的茶杯:“我有退休金。”
“退休金是有,可是您这样花法,能花几年?”志明的声音越来越大,“您到底买那些机器干什么?您告诉我实话!”
建国站起来,走到窗边。他沉默了很久,突然说了一句让志明无法理解的话:
“这些电,不是我一个人在用。”
志明愣住了:“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建国不想再说下去。
“什么叫不是您一个人在用?这屋子里就您一个人!”志明觉得父亲在胡言乱语,“爸,您是不是真的糊涂了?”
建国回过头,眼神中有一种志明从未见过的坚定:
“我没糊涂。我清醒得很。”
志明看着父亲,心里涌起一种绝望的愤怒。父亲就是故意的,故意用这些话来气他,故意不解释那些电器的用途。
“既然您不愿意说,那我只能用我的办法了。”志明的声音变得冰冷。
04
志明在五金店里买了一把电工钳,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父亲不听劝,那就从源头解决问题。
他要把进户的电线剪短,让父亲没法接那么多电器。
回到家里,秀娟看到他手里的工具,有些担心。
“你要干什么?”
“解决问题。”志明的脸色很难看,“既然他不听劝,我就让他没电可用。”
“你疯了?”秀娟抓住他的胳膊,“那是你爸爸!你怎么能这样做?”
“我怎么了?”志明甩开妻子的手,“他三个月用了五千多块电费!我辛辛苦苦赚钱,他在那里胡乱挥霍!”
“可是你不能剪电线啊!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
志明不想再听劝告。他觉得妻子不理解他的处境,不知道那些电费对这个家意味着什么。
“我只是剪短一点,不是全部剪断。”志明解释,“让他接不了那么多电器就行了。”
儿子小宇从房间里出来:“爸,您要对爷爷做什么?”
“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志明冷冷地说。
小宇的眼睛红了:“爷爷对我很好,您不能伤害他。”
“我没有伤害他!”志明的声音很大,“我是在救他!再这样下去,他会把所有的钱都花光的!”
秀娟看着丈夫,心里很害怕。她从来没见过志明这么愤怒,这么失去理智。
“你先冷静一下,我们想想别的办法。”她小心地说。
“没有别的办法了。”志明把电工钳放进包里,“他不听劝,我只能这样做。”
第二天上午,志明开车到了乡下。他在村口等了一会,看到父亲拿着一个小包出门了,应该是去村里买东西。
志明等父亲走远了,才进入老屋。
那些电器还在运转,发出各种声响。志明看着它们,心里涌起一股破坏的冲动。
他走到外面,找到了进户的电线。线路很粗,需要用力才能剪断。
志明拿起电工钳,对准了电线。只要剪掉一截,父亲就没法再接那么多电器了。
“只要剪掉一点点就行了。”他对自己说。
电工钳的刀口碰到了电线的外皮。志明深吸了一口气,准备用力。
就在这时,隔壁赵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小明!小明!”赵婶的声音很急,“你爸爸晕倒了!在村口!”
志明的手停住了。电工钳还夹着电线,但他已经顾不上了。
“在哪里?”他扔下工具,跟着赵婶跑了出去。
村口的小路上,建国坐在地上,脸色苍白得吓人。几个村民围在旁边,不知道该怎么办。
志明冲过去,跪在父亲身边:“爸!您怎么了?”
建国的嘴唇发紫,呼吸很急促。他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小设备,志明从来没见过。
“快送医院。”有村民说。
志明抱起父亲,放进汽车后座。赵婶也跟着上了车。
“您看到我爸倒地之前在干什么吗?”志明一边开车一边问。
“他好像在用那个小机器。”赵婶指着建国手里的设备,“用了一会就倒下了。”
志明通过后视镜看了看父亲,心里开始慌乱。父亲的呼吸越来越弱,脸色也越来越差。
村里的卫生所很简陋,只有一个老医生。他检查了一下建国的情况,脸色变得严肃。
“是低血糖,但还有别的问题。”老医生说,“你们最好去县医院检查一下。”
志明又把父亲送到了县医院。在急诊科等待的时候,他拿起父亲手里的那个设备仔细看了看。
这是一个白色的小机器,上面有几个按钮和一个小屏幕。志明按了按钮,屏幕上显示出一些数字,但他完全看不懂。
机器的一边连着一根细管,另一边写着几个英文字母。志明不认识,但他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台医疗设备。
他想起了老屋里那些奇怪的机器,想起了父亲大半夜的忙碌,想起了那句“这些电不是我一个人在用”。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心里浮现。
05
医生的检查结果让志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患者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医生看着检查报告,表情很严肃,“肺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百分之三十。按照这个情况,他需要长期进行氧疗。”
志明愣住了:“氧疗?”
“就是吸氧治疗。”医生解释,“这种病人的肺部已经严重受损,不能正常地吸收氧气。必须借助制氧设备来维持生命。”
志明看了看父亲手里的那个小设备:“这是什么?”
“便携式制氧机。”医生接过来看了看,“质量还不错,应该是进口的。病人随身携带这个,说明他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
志明的脑子里一片混乱。父亲有这么严重的病?为什么从来没告诉过他?
“这种病... 能治好吗?”他小声问。
医生摇摇头:“只能维持和缓解。患者年纪这么大,病情又这么严重,最多还有两到三年时间。”
两到三年。这几个字像锤子一样砸在志明心里。
他坐在病床边,看着昏睡中的父亲。建国的脸色很苍白,鼻子里插着氧气管。监护仪器在旁边滴滴地响着,显示着各种数字。
志明想起了老屋里那些奇怪的电器,想起了每个月高得吓人的电费,想起了父亲那句“这些电不是我一个人在用”。
原来如此。
那些电器不是用来享受的,是用来救命的。父亲一个人住在乡下,需要这些机器来维持生命。
志明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自己这几个月的愤怒和指责,想起今天差点剪断的电线。如果真的剪断了,会发生什么?
他不敢想下去。
建国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他看到儿子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
“小明?”建国的声音很虚弱。
“爸,您醒了。”志明握住父亲的手,“您感觉怎么样?”
“没事,就是有点累。”建国想坐起来,志明赶紧扶他。
“爸...”志明的声音有些颤抖,“医生告诉我了。您的病...”
建国点点头:“看来瞒不住了。”
“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志明的眼泪掉了下来,“您为什么要一个人承受这些?”
建国看着窗外的夜色,沉默了很久。
“我怕你们担心。”他的声音很平静,“更怕你们觉得我是个负担。”
“您怎么会是负担呢?您是我爸爸!”
“小明,我知道你们的日子不容易。”建国转过头看着儿子,“你的生意刚起步,小宇要上学,娟子也要工作。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志明想起那些电费单,想起自己的愤怒和指责,心里像刀割一样痛。
“那些电器...”
“都是治病用的。”建国点点头,“制氧机、空气净化器、恒温设备、加湿器... 医生说我需要一个干净、温暖、湿润的环境。那些机器一刻都不能停。”
志明的声音哽咽了:“可是您为什么不解释?我那样说您,您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
建国苦笑:“我宁愿你觉得我任性,也不愿意让你觉得我可怜。”
病房里安静下来。志明握着父亲的手,心里满是愧疚和自责。
“爸,那您说'这些电不是我一个人在用'是什么意思?”
建国的眼神变得温柔:“因为还有你妈妈在用。”
06
出院后,建国带着志明来到了后院的一个小屋。
这间屋子志明很少进来,印象中一直是堆放杂物的地方。推开门,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屋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母亲的照片,角落里摆放着她生前的衣服和首饰。一台空气循环设备在安静地运行着,另一台除湿机在墙角工作。
“这里也需要用电。”建国解释,“要保持干燥,保持空气流通,不然你妈妈的东西会发霉变质。”
志明走到母亲的照片前,伸手抚摸着照片上的脸庞。母亲走了三年了,但这里的一切都保持着她在世时的样子。
“我每天都会来这里坐一会。”建国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感觉她还在身边。”
志明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想起母亲生病的那段时间,父亲每天守在病床边,寸步不离。母亲走后,父亲变得很沉默,很少笑了。
“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建国的声音很平静,“我想在走之前,尽可能地陪着她。”
“爸...”志明跪在父亲面前,“对不起,我错了。我不知道这些,我以为您在浪费钱...”
“你没错。”建国摸摸儿子的头,“是我应该告诉你实话。”
“您为什么不告诉我?我是您儿子,应该照顾您的。”
建国看着墙上母亲的照片:“你妈妈走的时候,我答应过她,不给你们添麻烦。她最担心的就是我成为你们的负担。”
“您不是负担!”志明的声音有些激动,“您是我爸爸,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
“小明,我知道你的孝心。”建国拍拍儿子的肩膀,“但我不想在病床上度过最后的时光。我想有尊严地活着,也想有尊严地离开。”
志明想起这几个月来的争吵和指责,心里满是愧疚。父亲用那些电器维持生命,用电力保存对母亲的思念,他却只看到了电费单上的数字。
“那些新添的电器...”
“医生建议的。”建国指着屋里的设备,“空气净化器能减少我的呼吸负担,恒温设备让我不会因为温度变化而病情加重。每一台机器都有它的作用。”
志明想起那台电烤箱:“那个烤箱呢?”
建国笑了笑:“你妈妈生前最爱吃我烤的红薯。我想着,万一哪天她回来了,我还能给她烤一个。”
这句话让志明彻底崩溃了。他抱着父亲,哭得像个孩子。
母亲生前最后的日子里,父亲每天守在病床边,一守就是三个月。现在父亲也病了,却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不愿意成为任何人的负担。
“爸,我接您到城里住。”志明哭着说,“我照顾您。”
“不用。”建国摇摇头,“我想死在这里,和你妈妈离得近一些。”
“那我们一家搬回来陪您。”
“更不用。你们有你们的生活,小宇还要上学。”建国站起来,“只要你们不嫌弃我用电就行了。”
建国开玩笑地说着,但志明听出了其中的苦涩。
07
志明和父亲达成了协议。他每个周末都会回来陪伴父亲,同时请电工为老屋重新布线,确保那些维持生命的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电费依然很高,但志明再也没有抱怨过。他甚至主动为父亲添置了更好的制氧设备,让父亲的呼吸更加轻松。
秀娟知道真相后,也经常带着小宇回来看望公公。她会给建国做一些软烂的食物,小宇会陪爷爷聊天,说学校里的事情。
建国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他不再需要隐瞒自己的病情,不再需要独自承受那种孤独和恐惧。
冬天来了,建国的病情开始恶化。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需要更长时间的吸氧。
志明提出要送父亲住院,被建国拒绝了。
“我想在这里。”建国坐在母亲照片前,“和她在一起。”
志明理解父亲的选择。他请了护工,24小时照顾父亲,自己也经常住在老屋里。
那些电器依然在运转,为建国维持着最后的生命。志明每天都会检查它们,确保没有任何故障。
十二月的一个夜晚,建国在睡梦中安静地走了。就像他希望的那样,有尊严,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
志明发现父亲去世的时候,那些电器还在正常运行。制氧机的绿灯依然闪烁,空气净化器依然在工作,整个房间温暖如春。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志明发现了一本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一台设备的用途,每一度电的去向,还有对儿子的理解和歉意。
最后一页写着:“小明,爸爸不是故意要气你,只是想在最后的时间里,做回自己。那些电器是我的生命线,也是我和你妈妈的连接线。谢谢你最后的理解和陪伴。”
志明坐在空荡荡的老屋里,听着那些电器的声音。他决定保留这里的一切,包括那些高额的电费。
因为他终于明白,有些东西比金钱更珍贵。理解来得太晚,珍惜也来得太晚,但爱永远不会太晚。
外面开始下雪,老屋里依然温暖如春。那些电器还在运转,就像父亲的生命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