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热土|乡村小暑

发布时间:2025-07-10 05:00  浏览量:20

“小暑至,盛夏始”,小暑一到,天气变得无比炎热,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小暑即小热,热的程度还没达到顶点。

在乡村居住时,我常常翻看日历,对节气特别感兴趣。日历牌上每个节气的介绍让我增长了见识。当我看到小暑时,尤为亲切。因为它的名字给人一种贴实感,带着火热的表象,温度的内核,也为庄稼的成熟积蓄着力量。

事实上,乡村的小暑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热。成片的树林,广阔的稻田还有纵横的河沟都是热的道场,温润的热,水汽的热,热里包裹着乡村的质朴。

我家周围的杨柳最多。小暑时,大片的树叶子舒舒服服地接受阳光的热情抚慰。那叶的绿就在小热的呵护中变得深邃而浓稠。其实,树叶子不仅仅是绿,还发亮,太阳光线在叶子上汇集,不爱挪动脚步。树的叶子绿,树就长得好,又粗又大的树在村子有不少。

小暑的热可不是盖的,我们乡村人干点活都汗流浃背。田野上的那些小花小草能受得了吗?我和小伙伴们跑到田野上去看一看,看小草是不是像我们一样流汗不止。小草在大太阳底下委实有点不知所措。不过,它们仍然支棱起身躯对抗着小暑的热度,草叶的纹理在热气中愈加清晰,从叶片到根茎都透着翠绿的气量。

喜欢小暑燥热的是稻田里的秧苗。足够的水分,月份的足量积温,都是这些秧苗们愉快生长的催熟剂。爷爷说秧苗可喜欢小暑这样的热度了,这话我信,我天天去看稻苗,它们一天比一天长高了,像极了我们这些孩童的成长。小暑时,我和爷爷去稻田里转转,耳边有咔吧咔吧的声音传来,爷爷说那是它们拔节的动静,你也是这么长的。“我也会拔节?”爷爷笑笑点头。爷爷说我拔节时没动静,拔节的速度也没有稻苗的快。

日历上说,小暑物候有三: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我不解其意。父亲说持续的艳阳普照,大地酷热无比,连吹来的风都是温热的。随着热风来袭,田里的蟋蟀热得团团转,赶忙举家搬迁,躲在庭院的墙角里避暑,以求暂时的凉快。《诗经·七月》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地面温度继续上升,连老鹰也热得受不了了,纷纷盘旋在天空中,毕竟上面的空气要凉快一些。

小暑虽小热,但这热依然让人难解。大人们用一碗酸梅汤来消暑。那味道酸酸甜甜、凉凉爽爽。村子里,家家都做酸梅汤,一家一个口味。品尝酸梅汤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开心的事,走东家串西家,酸梅汤喝了无数,暑气也就减弱了许多。

小暑的白天很热,晚上却是宜人。有时,爷爷带着我们去稻田里走走。他边走边朗诵一段诗词,像“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让我们听得十分着迷。

乡村的小暑,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如今,身在城里度小暑,常常忆起旧时旧事故人,随之而来的那份乡情,越发浓稠。

文章仅用于“云南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无稿费。

作者:陈裕

编辑:何健美

二审: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