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亩产1500斤选种五诀窍:适地适种+科学管理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07-08 05:07 浏览量:19
想要小麦亩产突破1500斤,选对种子是成功的第一步。科学选种结合精细管理,是产量攀升的核心保障。选种时需把握五大关键点:
1. 适地适种:本地“脾气”是根本
核心原则,脱离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谈高产是空谈。小麦品种对积温、低温春化需求、降水、土壤类型等极为敏感。
经验教训:过早播种易致冬前旺长,寒潮冻害风险大增;过晚播种则积温不足,分蘖少、穗小粒轻。
科学做法:严格遵循本地传统适播期(如华北“秋分种麦正当时”),并参考当地农业部门发布的最优播期建议。
2. 认准审定:国标省标是保障
核心原则:坚决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
科学依据:审定品种历经多年多点严格试验,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和稳定性得到科学验证。
可靠推荐:如华北冬麦区经典品济麦22,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尤其抗锈病),水肥充足条件下具备冲击1300斤以上产量的潜力,稳产性突出。避免种植未审定、来源不明的“白袋种”或夸大宣传的“网红种”。
3. 区域匹配:抗性短板要补齐
核心原则:根据所在麦区的典型灾害和限制因子,针对性选择高抗品种。
实战经验:
东北春麦区:重点防范春季反复低温冻害(俗称“倒春寒”)及后期干热风。选择如“辽春18号”这类抗寒性强、耐干热风、稳产性好的品种,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
华北冬麦区:主要挑战是倒伏和条锈病、叶锈病。优先选择如“郑麦136”等茎秆矮壮坚韧、抗倒伏能力强、且对锈病有良好抗性的品种。
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秋季多雨易致湿害,春季易发赤霉病。应首选如“扬麦20”这类耐湿性强、抗赤霉病能力突出的品种,保障稳产在900斤左右。
4. 播种适时:不早不晚刚刚好
核心原则:播种期是协调小麦生育进程与气候条件的关键,直接影响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
惨痛教训:
播种过早:冬前营养生长过旺,消耗大量养分,植株组织幼嫩,抗寒力剧降,强寒潮易导致严重冻害甚至死苗(如秋分前播种遇强寒潮)。
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导致麦苗弱小,分蘖极少(如寒露后播种可能仅1个分蘖),根系发育差,最终穗小粒少,显著减产。
管理要点: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结合土壤墒情,在本地推荐的最佳播期范围内适时播种,培育冬前壮苗(主茎叶片数、分蘖数达标,根系发达)。
5. 正规渠道:源头可靠心才安
核心原则:从信誉良好、手续齐全的正规种子经营门店购买。
必备动作:
查验证: 务必索看并核查种子包装上的审定编号(可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查询真伪)、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明等。
留凭证: 妥善保存购种发票和包装袋,为可能出现的质量纠纷提供依据。
问农技: 多向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或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咨询,了解当地主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高产品种。
结语:
小麦高产绝非偶然,良种是基石。摒弃对“亩产神话”的盲目追逐,坚持“适地适种”原则,严格选用审定品种,精准匹配区域抗性需求,狠抓播种时机,从正规渠道购种——这五大选种要点,融合了科学规律与田间智慧,是冲击亩产1500斤目标的坚实保障。攥紧科学选种的钥匙,方能稳稳开启丰收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