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常见施工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09 18:21 浏览量:21
机组未接地的问题:
机组安装高度高,容易遭受雷击,由于机组未接地,导致机组减震块多次莫名起火。
机组不接地,当发生漏电时,还容易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
电源线径偏小的问题:
螺杆机普遍出现电源线径偏小的问题,电源线径小,电阻相应会增大,电源线发热量大,会导致电源线外部的绝缘层软化,出现漏电、短路等事故。
防火要求:
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9.3.11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1 穿越防火分区处;
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 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 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注: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室外换热的问题:
室外安装的机组安装于通风良好的地方;安装空间小,换热效果差,出现高压保护,且维修不便。
室外机安装于室内,无法与室外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换热。
室外机安装安装于室内,根本无法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
室外机组安装于室内,通过隔板使进风和出风分开,保证换热效果。
隔板:
室外机组安装于室内,增加导风弯头,将热风排到室外,保证换热效果。
机组附近有一个厨房的排烟风机,油污吸附在机组翅片上,影响机组换热。
机组附近有一个排烟管道,油污粘到机组翅片上,影响机组换热。
室内安装的机组送、回风要设置合理。
室内气流组织问题:
室内机组送、回风口太近,容易出现气流短路,机组可以正常运行,到室内效果无法达到。
室内装修吊顶阻碍机组送风,部分送风直接回到机组,导致效果差。
室内机组安装过高,冷风都很难送下来,热风根本就送不下来,效果差。
室内吊顶回风的问题:
室内机组的回风应接回风管,避免机组从吊顶回风,对于吊顶空间很大的情况,从吊顶内回风相当于是新风机组,负荷很大,影响室内空调效果。
分歧管安装问题:
分歧管安装应水平,前后保证一定长度的直管,保证分流均匀。
分歧管前后应有支架固定。
分歧管两支管处于垂直状态,且直管长度不够,部分室内机组由于分流的制冷剂量少,出现效果不好。
用三通代替分歧管,同样导致分流不均,工程返工重做。
冷却塔安装问题:
冷却塔为不知名品牌,连铭牌都没有,换热能力不够,导致螺杆机组出现高压保护,影响到用户开业,用户认为是机组问题。
多台冷却塔并联时,接水盘的安装高度必须相同,偏差应不大于30mm,否则会出现溢水。
保温不好漏水的问题:
管道支架处保温,要增加木托。
保温未做好漏水,在天花石膏板上形成霉变痕迹。
上下木托安装错位,管道保温存在缺口形成凝露水。
没有安装托架,管道保温后直接压在托架上,保温海绵受压,厚度变薄,容易形成冷凝水。
保温胡乱缠绕,保温不严密,形成冷凝水。
木托固定不规范,此固定方式不能固定紧木托,容易使木托错位,且安装时费工、费时。
保温管接缝处没有涂胶,风管直接压在保温的水管上,在安装时错误地先接了风管,然后再包保温,由于操作不便没有在保温管接缝处涂胶密封,形成了大量冷凝水。
机组接管处没有保温,机组接管处的金属软管和阀门都没有保温,产生的冷凝水全部滴落在天花板上。
保温空间太小,保温不到位,管道布管安装时,应考虑管路之间的距离,要方便操作。从主管道接管至各支管,不应安装三通两边再分流和汇流,汇流时两支管水流是对流的,这样安装水流阻力很大,应在主管上分别分流至各支管。
用薄板材缠绕保温,费时费力,再厚也无济于事,吃亏不讨好。
帆布软接没有保温,形成凝露水。
1)机组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处的坡度应控制在1%及以上。
2)排水管干管的坡度应控制在3‰及以上。
排水管的支架间距要求:
排水管的支架间距过大。
存水弯要求:主要涉及吊柜、大风管内机。
接水盘位于负压位置时,存水弯设计。
机组排水管无存水弯、排水坡度不够。冷凝水积聚在接水盘内无法排出,增加了被吸入风管的机会。
风管材质的问题:
玻美风管吸潮返卤,在风管内壁形成大量水珠。
噪音的问题:
吊柜、全热交换新风机组等风量较大机组直接安装于办公室吊顶内,室内噪音很大。
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
风冷螺杆机组安装于室外,由于噪音大,加装隔音墙。
冷却塔风、水珠对周边用户会造成影响,加装导流罩。
水冷螺杆露天放置是绝对不行的。
机房内布置得井井有条。
1)机组和水泵基础周围应设置排水沟;
2)设备四周应预留足够的维修空间;
3)水系统泄水阀应设置的排水沟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