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门卫大爷被活活热死,生前照片曝光,网友:相由心生!

发布时间:2025-07-08 02:02  浏览量:20

山东高校门卫大爷被活活热死,生前照片曝光,网友:相由心生!

毕业典礼热闹非凡,门卫大爷却悄然离世——青岛大学还能让人放心报考吗?

【高温、热死、欠薪,一所211大学怎么就成了热搜常客?】

这个夏天,青岛大学又一次登上了热搜。但这次,不是因为它热闹到被称作“演唱会”的毕业典礼,也不是因为毕业典礼门票被黄牛炒到了500元一张。而是因为,一位门卫大爷在狭小闷热的门卫房里倒下,再也没能醒来。

评论区被关闭了,招生季正当口,家长和学生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这样的学校,还能安心报考吗?”

是天气太热,还是制度太冷?这一场悲剧背后,藏着怎样的管理真相?我们必须重新看清青岛大学的两面:一面是镜头前的光鲜,一面是角落里的沉默。

【大爷走了,只留下一台对着猫吹的风扇】

7月初,还没正式入伏,青岛的气温已经逼近40℃。而青岛大学一位门卫大爷,就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永远离开了。

学生们说,那间门卫房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窗户封死,没有空调,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他本可以把风扇对着自己吹,但前一天晚上,楼下那只流浪猫刚生了小猫,他心疼猫太热,索性把风扇调了方向,吹给小猫一家。

而他,就在一旁坐着,默默忍着热,默默煮着一碗挂面。

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大爷,却因为高温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八个月没发工资”,一个人怎么扛?】

大爷不是学校正式编制职工,而是通过外包公司招聘的。可工资一拖就是八个月。他舍不得去学校食堂吃饭,就靠在门卫房里煮挂面,熬过一顿又一顿。

让人心酸的是,他对自己节俭,对流浪猫却毫不吝啬。学生们说,那些猫毛都发亮,就是他每天认真喂的结果。

也有学生说,大爷常常帮大家修电动车,动作小心翼翼,生怕吵醒了还在睡觉的学生。人没了,但他留在学生们记忆里的,是那个总笑眯眯的脸,是他捧着学生送的棉衣棉鞋笑着说“冬天穿刚好”。

只是,冬天还没来,他却倒在了夏天。

【谁来为他的死亡负责?】

面对突如其来的悲剧,学校先是沉默,然后回应称:“该员工属于外包公司,工资发放由第三方负责。”

可很快,那家合作多年的山东某物业公司就公开声明:人不是我们公司的,那栋楼也不是我们管的。

这时的问题变得更复杂了。一个在青岛大学工作的人,学校说他是外包的,外包公司又说他不是自己的人。那到底是谁在管这个岗位?工资从哪发?谁又该为他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负责?

更让人不安的是,有学生反映,学校老师也被拖欠了几个月工资。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整套制度出的问题。

【门卫室简陋,舞台却富丽堂皇】

有人说,青岛大学舍得为毕业典礼花钱。2025年那场毕业典礼,布置得像明星演唱会,灯光、舞台、造型一个不落,门票被黄牛炒到500元一张。全网直播、流量收割、宣传片刷屏,打造的就是一个“会办典礼的大学”人设。

可是同一个校园里,门卫房连空调都没有。不是没有预算,而是没有重视。

据校方回应,学生宿舍和一些办公楼的空调正在施工,预计秋季装完。可门卫房呢?没有人提。

一边是宣传片里的青春活力,一边是现实中默默无闻的基层劳动者连命都保不住。这份反差太刺眼了。

【学生为他发声,是希望,也是警钟】

门卫大爷走了,但他留下了很多温情记忆。学生们发起纪念活动,自发送上鲜花,把他的照片发在社交平台,用一条条留言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愤怒。

他们说:“大爷不是透明人”“他不是谁都可以忘记的人”。这些声音里,我们听到的是学生们对一个善良生命的敬意,也是对校园公平的呼唤。

从古至今,为弱者发声的人,往往是年轻的学生。他们是这个社会最敏锐、最有理想的一群人。青岛大学的学生没有沉默,这是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部分。

【教育如果只剩光鲜,那就失去了温度】

一所大学,不只是培养学术人才的地方,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感。

门卫大爷不是青岛大学的“重点工程”,但他是这所学校日复一日运转的守护者。他没有上过台,也不出现在镜头里,但他的工作,是这个教育系统不可缺的一环。

如果教育系统连这样一个岗位的基本待遇都保障不了,连这样一个生命的离开都能被推来推去,那这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又能学会真正的担当吗?

【结语:高温下的大爷教会我们的,不该被忘记】

还记得文章开头我们问的那个问题:“青岛大学还能让人放心报考吗?”

答案或许并不绝对。但这场悲剧至少提醒了我们:看一所学校,不能只看它的宣传片,更要看它对底层工作人员是否有尊重,对教育责任是否有担当。

在门卫大爷去世的地方,学生们放下了鲜花、衣服和纸条。那里没有演讲台,没有闪光灯,只有一份沉甸甸的爱与怀念。

这个夏天,青岛大学最该铭记的,不是毕业典礼上的掌声,而是那个热到流汗却依然温柔的大爷。他没说一句重话,却用一生教会了大家:教育,不只是成绩与荣耀,更是尊重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