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宿管大爷被热死!更多隐情曝光,招生办:是外包,马上装空调

发布时间:2025-07-07 20:53  浏览量:19

最这几天,全国各地进入高温时期,就连哈尔滨都热的在排队装空调。

如此极端天气下,很容易引起中暑,情况严重的更是会有生命危险。

这不,据媒体报道,青岛大学一个宿管大爷,竟然被活活热死在了大学校园里。

按理说,现在学校都安装了空调,怎么连这点事都没处理好?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月6日清晨,青岛大学滢园宿舍区,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了校园的宁静。

一位60多岁的宿管大爷,永远倒在了值班室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

讽刺的是,室内温度计定格在 43.2℃。

这个比室外高温更灼人的数字,成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注脚。

宿管张大爷所住的地方,是一间不足6平米的值班室,而且四周通风也不好。

即便屋内三个旧风扇都开足了马力,依然带不来一丝清凉。

更重要的是,大爷还总把电扇都对着角落的流浪猫旋转。

学生们记得,那是张大爷收养来的。

每当学生们劝他自己也吹一吹时,他总笑着说:"小猫怕热,人扛扛就过去了。"

可谁也没料到,这个总把 "扛扛就好" 挂在嘴边的老人,终究没扛过43.2℃高温。

这位宿管大爷的去世,引发了青岛大学众多学生的热议。

据学生所说,这位张大爷生活极其拮据,平时只能靠吃挂面果腹,因为"面条抗饿",衣服鞋子也都是捡学生不要的。

事发的前几天,他还兴高采烈地跟熟悉的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一件棉袄和一双新棉鞋,今年冬天又不会被冻了。

可是,张大爷的暖冬还没到,人却先走了。

更过分的是,老人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居然还被学校拖欠了整整8个月工资!

8个月啊,换作是谁能受得了?

公众普遍认为,高校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既然如此,为何会拖欠工资?

而且就在大爷去世的前不久,青岛大学刚刚举办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和音乐会。

有钱搞面子工程,却没钱给最基层的劳动者安装一台空调,这样的对比让人心寒。

面对汹涌的舆论,校方的回应却让人更加愤怒。

招生办工作人员一句"宿管都是外包的,统一由物业管理",就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什么叫外包?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外包了就不用管了吗?

更离谱的是,7月7日,山东明德物业管理集团发布声明称:离世人员非该公司员工或外包人员。

这则声明一出,直接推翻了校方的外包言论,让他们再次步入舆论漩涡。

就在青岛大学宿管大爷去世的前一天,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也发生了高温中暑事件。

好在发现及时,晕倒没多久就被送去了医院,而且中暑的是位年轻学生,很快也醒了过来。

但这件事刚传到网上,就引起了学校学生的众怒。

据学生们所说,他们都住在没有空调的宿舍里,头顶只有一个悬挂式小风扇,但因为气温太高,吹出来的都是热风。

平常热急了,就只能靠冲凉降温,可冲完凉不到20分钟又浑身是汗。

晚上更是他们的噩梦时刻。

天气闷热,开窗户有蚊子,不开窗户又闷的透不过气。

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常常到凌晨两三点,天气稍微凉快点才能勉强入睡。

但一到早上六点左右,就又会被热醒。

为了躲避酷热,学生们想出了"蹭空调"的办法——跑到校内的超市里待着。

可宿舍晚上要关门,他们只能在超市待到晚上9点多,然后又得回到闷热的宿舍里继续煎熬。

这样的环境下,已经有多名学生中暑送医。

让人心寒的是,面对多起中暑事件,学院的回应直接让人无语:"电路老了,带不动空调。"

可这个解释,在学生们看来漏洞百出。

有学生直言:“校内的超市、商铺同样使用的是老电路,却能够安装空调正常使用,为何宿舍就不行?”

这灵魂一问,直接戳破校方的面子工程。

更让人不满的是,校方面对所有的质问都是一句“校领导正在紧急商量解决办法”,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这样的“紧急商量”到底要商量到什么时候?

难道要让学生在这个夏天一直忍受高温的折磨吗?

事件反思

张大爷去世后,学生们做了两件事:在平房前摆满白菊,在网络上刷屏讨薪。

那些曾经被忽视的 "隐形人",终于在热浪中发出了集体呐喊。

更值得关注的是烟台南山学院学生的抗争。

他们制作了 "高温生存指南" 在校园流传,自发测量各栋宿舍的温度,甚至有学生带着温度计去校办讨说法。

这种理性维权的姿态,正在倒逼高校正视问题。

到目前为止,青岛大学已宣布 "加急改造宿管值班室电路",烟台南山学院也承诺 "本周内开放图书馆作为纳凉区"。

但这些补救措施挽救不回一条生命,更掩盖不了高校管理体系中长久存在的积弊。

这场高校高温危机,本质上是对高校文明程度的拷问。

真正的大学精神,不该只体现在教学楼的铭牌上,更要藏在对每个生命的尊重里。

当张大爷的铁皮屋装不上空调,当学生在 "蒸笼" 里夜不能寐,再辉煌的学术成就也会失去温度。

我们呼吁建立高校高温防护的 "硬标准":设定室内温度安全阈值,明确降温设备配置规范,将后勤人员工作环境纳入年度考核。

更重要的是打破 "外包即免责" 的怪圈,让高校真正承担起对所有校园成员的责任:无论是教授还是宿管,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保洁员。

此刻,青岛大学平房前的白菊仍在盛放,烟台南山学院的学生还在等待空调。

这些滚烫的诉求背后,是一个朴素的期待:在知识的殿堂里,不应有生命被高温遗忘,不应有汗水白流成泪。

当高校不再把 "面子工程" 当作政绩,当管理者真正走到铁皮屋和宿舍楼里感受温度,或许才能回答那个终极问题:

教育的意义,究竟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构建有温度的文明共同体?

这场高温下的反思,不该随着天气转凉而冷却。

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每个在烈日下坚守的普通人,都不该成为文明进程中的 "牺牲品"。

结语

张大爷的悲剧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重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痛心的教训,能够唤醒更多人对基层劳动者权益的关注,能够推动高校管理制度的根本改变。希望这个夏天,劳动者的悲剧不要再上演。

参考文献:

1.哈尔滨日报:《烟台一高校宿舍无空调,学生热到中暑被救护车拉走,校方回应:领导正在商量解决办法》2025-07-05

2.纵深新闻:《烟台37℃高温下,学院宿舍没空调?学生热晕送医:冲凉20分钟又汗透,超市蹭空调到9点》2025-07-05

3.九派新闻:《青岛大学一宿管大爷被曝中暑身亡,校方深夜通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深感痛心和惋惜》2025-07-07

4.上游新闻:《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离世,山东明德物业管理集团:非公司员工或外包人员》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