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俗话说:三伏热不热,就看小暑节气,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25-07-07 18:00  浏览量:19

俗话说:“三伏热不热,就看小暑节气”,小暑节气能预兆出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吗?

依据小暑节气来预判今年的三伏天热不热,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智慧。在古代,老祖宗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再融合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物候农谚等诸多因素,解释了小暑节气是如何预判今年三伏天热不热的。

那么,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呢?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

第一、天文历法判三伏

俗话说:“夏至三庚暑头伏”,到第四个庚日开始为中伏开始,待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这是三伏天日期的传统算法。

庚在五行之中属金,代表肃杀之气。夏至阳气鼎盛,直到庚日出现,阴气开始生长。这阴阳相互碰撞,相互斗争,便出现了“伏藏”的天气。所以,庚日的多少,是决定三伏天长短的关键。

今年,三伏天数为30天,较去年减少了10天。所以,今年炎热的天数会相对较少。

第二、阴阳五行判三伏

在阴阳学中,小暑为八卦中的“离”卦。依据卦象看,离卦为上下阳爻,而中间阴爻隐现,这说明在阳气达到鼎盛,阴气开始生长。

夏至的火气遇到庚金时,依据五行中火克金的说法,会不断增加热度,气温会随之增高。如果小暑节气期间,庚日多于一个,则火金相克加剧,甚至会出现“烈火熔金”的高温天气。

第三、小暑物候判三伏

小暑节气有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意思是说,小暑节气到来,热风开始吹来,气候会变得干燥。蟋蟀开始离开草丛,躲进居宇之中。老鹰也会因为地面气温较高,而多在天空盘旋。

如果,一些物候动物有异常举动,可能会预示今年三伏的气温会比较极端。例如:古书《齐民要术》记载:“蟋蟀上堂,伏热难当”。

第四、民间谚语判三伏

在民间,老祖宗也总结了许多预判三伏天气的农谚,来提醒后人注意防暑降温。例如:

1.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2.小暑热透,三伏汗流。

3.蟋蟀争鸣早,伏天蒸笼倒。

4.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叶焦。

最后,俗话说:“三伏热不热,就看小暑节气”,这句俗语是老祖宗根据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古老智慧。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天气预测更加准确,这些传统文化只能提供参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