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20分也能上211!国家急需专业扩招,“捡漏”机会考生速看!
发布时间:2025-06-10 16:39 浏览量:9
扩招是为了服务国家那些“卡脖子”的领域,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这些。同时也要让教育资源往中西部地区多倾斜倾斜。
太原理工大学新增加了量子信息科学、能源互联网工程这俩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扩大了人工智能专业的招生规模。
这些可都是紧紧跟国家产业升级的需求对上号了,目的就是给这些关键领域输送专业人才,帮着解决那些技术难题。
现在高考人数慢慢下降了,学龄人口的结构也有了变化,所以教育资源得跟着动态调整一下。教育部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这三个原则,来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
就拿中西部的高校来说,石河子大学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多招 900 人,通过调整招生区域,让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分配得更均匀。
这次扩招的专业,大多都特别看重在行业里的实践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以后就业的时候更有竞争力。
比如说湖南师范大学,新增加了临床医学、数据科学这些专业,而且还有硕博点。
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积累不少实践经验,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低分进名校的机会变大了:扩招之后有些高校的分数线可能会降。就像太原理工大学,以前理科 580 分才有机会冲一冲,2025 年说不定 570 分左右就行。石河子大学在东部地区的分数线可能会降 20 分以上呢,这对分数不是特别高的考生来说,可是个能进 211 高校的好机会。
新兴交叉学科有“捡漏”机会:像广西大学的“智慧农业”,云南大学的“法学 + 计算机”双学位这些新兴交叉学科,因为是第一年招生,竞争没那么大,考生有可能用比较低的分数,拿到这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机会,这就相当于“捡漏”了。
区域发展平衡带来的好机遇:像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这些西部高校,扩招重点都往中东部倾斜。考生可以借着这个地域政策的好处,用比较低的分数拿到 211 高校的学历,为以后的发展打个好基础。
有些高校扩招的专业,可能就业面比较窄。比如说云南大学的生态学、中国农大的农学这些传统学科,就业市场对它们的需求没那么大。考生选专业的时候可得慎重,别因为选得不好,影响以后找工作。
有些高校盲目扩招,可能会让教学资源变得紧张。就像有个 211 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扩招到 2000 人以后,老师不够用,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少了,这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考生得留意一下,看看高校的教学资源能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求。
中西部的 211 高校性价比确实挺高的,但是有些企业,特别是金融、互联网这些行业的,还是更倾向于招东部高校或者一线城市生源的学生。这地域因素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考生的就业选择。所以考生在选学校的时候,得在学校层次和地域之间好好权衡权衡。
优先考虑战略领域: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这些专业,刚毕业工资就挺高的,AI 算法岗应届生年薪能有 25 万 + 。不过这些专业对学习能力要求也高。考生得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看看自己适不适合选这些专业。
避开过热风险:选学科评估是 A 类的高校扩招专业,像北邮的人工智能专业就不错。别选那些普通高校都扎堆扩招的专业,这样才能保证选的专业教学质量高,以后就业也更有竞争力。
“冲稳保”搭配好:把扩招的高校放到“冲”的那一档,像太原理工、湖南师大这样的。然后再搭配一些往年分数线差不多的稳档高校,合理安排一下志愿梯度,这样能提高被录取的成功率。
注意服从调剂:千万要避免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尤其是对那些扩招的院校,一定要重点勾选服从调剂,这样能增加被高校录取的机会。
利用保研优势:211 高校的保研率一般在 10% - 20%,比普通本科高不少呢。考生可以早点计划参加科研项目或者竞赛,为以后保研做好准备。
提升跨学科能力:对于像“生物 + 信息”这种交叉学科,考生可以通过辅修课程或者修个双学位,多学一些相关知识,让自己就业竞争力更强,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