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小麦品种的“麻烦”,你知道几个呢?
发布时间:2025-06-01 07:17 浏览量:25
晚熟小麦品种,抽穗晚、灌浆晚、收获晚,其中的“麻烦”很多,你知道几个呢?
所有的小麦,灌浆期只有1多个月的时间,而且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利于灌浆(小麦适宜灌浆的温度是20℃至24℃之间),高温之下灌浆不良而被“高温逼熟”,千粒重低,籽粒秕瘦,甚至籽粒发黑,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大家都知道,三夏大忙,小麦收获俗称“龙口夺粮”——收到家里才是粮食,一场干热风,直接减产几成甚至减产过半(越是所谓的“矮秆大穗”晚熟小麦品种越减产严重,因为其亩穗数少、千粒重又低),如果遇到暴雨成为“雨后麦”直接影响品质,就算你晚熟两三天、一两天甚至半天,一旦遇到冰雹直接就废了。
就算干热风、暴雨、冰雹你家晚熟小麦品种侥幸躲过去了,但是,别人家的小麦都收完了,谁家联合收割机专门等着你家的小麦呢?
别人提前几天灌浆、提前成熟,籽粒的水分可能13%,甚至高一些,但超不过20%。
但是,晚熟的小麦品种,收获之后的籽粒水分少则25%左右,多则30%多,如果拉到家里感觉产量也可以,但是,等籽粒降到国标水分(13%),减产多少你自己知道,你只是“饿猫抓尿脬——空喜欢”。
如果晚熟小麦收获后你直接出售,粮食收购扣除的水分,让你“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正如中国农大王志敏教授讲的: 晚熟的大穗品种,不但亩穗数上不去,而且不抗旱、不抗热,灌浆不好,直接导致品质差,甚至籽粒品种低劣——那些出售某些小麦品种的种业公司,他们自己卖的小麦品种所产的粮食,他的家人是不吃的。
在@北方农村网科研基地,几个晚熟的育种材料,晚收获2天,等待8月份整理对比时——晚熟小麦品种的千粒重从41克(收获时)降到36克,而其它正常成熟的小麦品种,千粒重从46克至50克之间几乎没有降低。
而且,当前很多的育种单位,晚熟小麦品种采取“一票否决”。
同时,各省的正规审定渠道、国家的正规审定渠道,偏晚熟的品种是“不能通过审定的”——只是在联合体审定中,个别企业的“暗箱操作”而审定晚熟品种。
因为,小麦是常规作物,没有翻天覆地的种质资源的“新的导入”——都是过去老品种的杂交选育,基本上都是“急功近利”的利己主义者行为,在产量上限上,没有任何一个小麦品种是真正突破的——也就是,当前的所有小麦品种,没有任何一个小麦品种有突破性提高(如果有,都是忽悠),提升的更多的是【抗病方面】——抗减产能力的提升。
晚熟小麦品种的所谓高产,只是一些人的“厚着脸皮子”在忽悠。
正如山东农业大学张卫东老师所讲: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大幅度提升小麦产量,单靠品种很难做到。
这一点,鼎优农业的朱伟岭先生在视频中讲过:小麦高产靠技术(同样的天气,同样的品种),玉米高产靠品种(因为玉米是杂交种,不同的品种杂交优势差异巨大)。
一些种业公司的观摩田、测产田,大多数是“赔着钱搞出来的”(有的一亩两方鸡粪、800斤化肥),甚至是“赔着钱投入”加“找几个退休老头”的双重忽悠。
1)百亩以上的测产田相对靠谱——因为,他们对百亩赔着钱投入的概率降低。
2)百亩以上的全部实收产量相对靠谱——只收几亩的测产都有“人为的操作空间”。
3)审定的“高感病”一大串,何以高产?
4)审定公告的产量低至400公斤左右,多厚的脸皮子才敢自吹“高产记录”?
5)不能让种植比地邻一亩增产几百斤的所有高产记录,都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