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记住3点,一天比一天好!附中医精准调治案例
发布时间:2025-05-24 01:30 浏览量:2
中医认为,抽动症的发生与“火、郁、虚” 密切相关,调理需抓住以下关键:
1.清内火:饮食不当(如嗜食油炸、甜食)易生痰热,引动肝风,导致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症状。需通过中药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同时严格忌口“助火” 食物。
2.疏肝郁:情绪压抑(如长期被指责、压力大)会导致肝气不畅,加重抽动。需改善家庭沟通方式,用包容替代批评,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3.补阴虚:内火久耗会损伤津液,致筋脉失养,出现肢体抽动。需通过食疗或中药滋阴润燥,恢复身体津液平衡。
说个门诊案例:
患儿,10岁男孩,被抽动症困扰了1年多。一开始只是频繁眨眼,家长没在意。没想到后来越来越严重:清嗓子声像“卡了痰”,肩膀一耸一耸的,紧张时还会突然踢腿。在学校被同学笑话“怪人”,成绩也跟着下滑,脾气变得敏感易怒。
刻诊:舌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仔细询问发现,喜欢喝可乐,爱吃炸鸡,总是嘴巴干口渴、大便硬 ——这些都是身体“生病”的信号。
辨证:痰热风动、肝郁化火
治则:清热化痰、疏肝熄风,辅以滋阴润燥
给他开了方子:钩藤、柴胡、白芍、玄参、茯苓、甘草等。
另外,必须忌口:
❌停掉可乐、奶茶、炸鸡、巧克力
食疗方:
✅清热润燥,补津液
-银耳百合莲子羹:每周3次,滋阴润肺,缓解喉咙干、大便干;
-酸梅汤(无糖版):乌梅、山楂、甘草煮水,酸甘化阴,补身体水分。
结果如何?
2周后:清嗓子次数减少,大便变软了;
6周后:耸肩基本消失,能安静写作业30分钟;
3个月后:抽动症状几乎没了,脾气变温和。继续巩固逐渐停药,随访未见反复。
这个孩子的情况就在于3点:
1.吃出来的“内火”
可乐、炸鸡这类甜腻、油炸食物,就像往身体里浇“汽油”:
-脾胃消化不了,变成痰湿和火气,堵在喉咙里,就会不停清嗓子、眨眼;
-肝火旺了,身体像装了“小马达”,控制不住地耸肩、踢腿,就像汽车油门失灵。
2.情绪“憋”出来的病
家长总批评“别乱动”,心里越紧张,抽动越厉害。中医说:“肝主情绪,情绪压抑就像堵住的水管,压力越大,水喷得越猛。”
3.身体“缺水分”了
内火消耗了身体的津液,就像土地干旱开裂:
-喉咙干、大便硬;
-筋脉得不到滋润,就会不自主地抽搐。
结语:
抽动症不可怕,找对方法是关键!
抽动症更不是“怪病”,而是身体在提醒“内火太旺、情绪太闷、津液太少”。中医用“清火、疏肝、润燥”三步法,配合家庭耐心引导,就能帮孩子找回对身体的掌控感。
只要方向对了,孩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