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将投入35万台农机具备战“三夏”

发布时间:2025-05-21 15:09  浏览量:3

加强协调联动 畅通绿色通道 强化科技支撑 抓好机收减损

5月20日,记者从省农机发展中心获悉,今年“三夏”期间,全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35万台,其中投入谷物联合收获机1.5万台,播种机2.2万台;机收率、机播率预期达到99%以上。

为全力以赴打赢“三夏”攻坚战,5月19日,省农机发展中心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农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紧盯小麦收获、玉米复播等重要生产环节,严部署、细谋划、快行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

加强协调联动,合力夺取丰收。通知要求,各市农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要加强与交通运输、应急、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开展夏收气象预报预警、农机转运绿色通道、农机优惠用油等服务;要成立“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专班,分片包干指导“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组织有关部门会商;要建立覆盖各级农机部门的机收工作联系机制,组织好作业供需对接,落实好机具动态跟踪,将农业机械及零部件、油料等纳入重点保供和储备物资,提前摸清底数,及时掌握农机生产企业、销售网点的供销情况,协调填补需求缺口,提早发现和解决困难问题;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安排专人值班,对作业进度实行日报;要关注“小散偏”地块和机收有困难的农户和农民群众,提前走访对接今年小麦机收作业需要,帮助落实作业机具,做到应收尽收。

畅通绿色通道,保障作业进度。要做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按程序落实一车一证、免费发放,严禁发生倒卖或收费等违规行为;对承运跨区作业机械车辆落实免费通行政策;对跨区作业机具,推动开通农机“绿色通道”,提供接待、咨询等服务,提升“三夏”期间农机通行和作业效率。

强化科技支撑,保障精播细管。认真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对利于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高性能播种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因地制宜推进优机优补;加快推动当前主流机播技术升级和装备更新;依托农机合作社等主体,面向机手开展操作技能、维修保养知识、苗情诊断等实操培训,确保机具“用得好、管得优”;要突出“早、快、准”,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指导农户落实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措施;对玉米、大豆等重点作物,推广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机械化作业,促进根系发育,为秋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宣传培训,抓好机收减损。各市农机部门要紧盯“三夏”重要农时,常态化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宣传、大培训活动,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组织农机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小麦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宣贯力度,开展机械化减损、农机调试维修、农机防灾减灾等技术指导和重点技能实操实训,确保收获机械性能稳定、操作机手技术状态良好。力争将小麦机收损失率稳定控制在1%以内。

注重配合协同,做好应急响应。根据近期气象预报,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可能出现干热风、连阴雨情况,各市要密切关注“三夏”机收期间的天气变化,及早预警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制定和细化机械化防灾救灾技术方案、应对措施和工作预案;在地域相连、作物相近的地区及时开展应急互援工作;针对灾害发生情况,协调就近的防灾减灾和抢收抢种匹配机具,及时组织开展农田积水抢排、粮食抢收抢烘等应急作业服务,努力减轻因灾损失。

加强监督指导,保障安全生产。要结合“三夏”机械化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送检下乡等形式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机手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生产督查,落实具体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要采取措施有效管控农机田间作业、道路通行和农民下地出行安全风险,防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进入现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夏粮农机抢收作业安全。

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