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之窗204‖宣肺祛痰的“舟楫之材”—桔梗
发布时间:2025-11-14 21:41 浏览量:3
初冬时节,风露渐寒,天地间的清润之气日渐消散,此时,燥邪最易乘虚而入,直伤肺腑。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一旦受扰,便易出现咳嗽缠绵、咳痰不爽之症,或干咳无痰、咽喉干痒,扰人日常。而在中药的宝库中有一位“祛痰能手”,名为桔梗,其性平而味苦辛,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恰似为此时节的肺腑不适量身定制,以其独特功效化解燥邪带来的困扰。
桔梗又名“六角荷”、“铃铛花”、“包袱花”等,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入药。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其“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李时珍曾言“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古籍记载
追溯古籍,桔梗的药用价值早已被先贤所认知。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次将桔梗纳入经典方剂配伍,其创制的“桔梗汤”以桔梗配甘草,专治实热咽痛;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补充其“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苏敬等在《新修本草》中明确其“主咳嗽,胸胁满痛,痢疾,肺痈吐脓。”
祛痰机理
桔梗之所以能在众多化痰药中脱颖而出,当属其独特的祛痰机制。无论是单独配伍使用,还是融入复方之中,桔梗都能凭借宣肺、祛痰、载药的三重作用,在燥邪盛行的季节护肺安身,成为应对秋末冬初肺燥痰多的良药。
其一,宣畅肺气以绝痰源。中医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而肺气失宣是痰浊停滞的关键。桔梗味辛性平,辛能散邪、宣通肺气,可恢复肺主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肺气宣发则津液能正常布散,避免津液停聚成痰;肺气肃降则能推动痰浊向下排出,从根源上减少痰浊生成与堆积。
其二,苦泄之性以化黏痰。对于已形成的痰浊,尤其秋末冬初燥邪引发的黏痰,桔梗的苦泄之性可直接作用于痰浊,稀释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浊在呼吸道的黏附力,让原本难咯的黏痰变得易于咳出,起到“化浊排痰”的直接效果。
其三,载药上行以增药效。中医认为,桔梗的茎秆中空,形似“管道”,其药性轻清上浮,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向上焦、胸肺、咽喉等部位汇聚,增强药效。正如清代医家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所言:“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秋末冬初的肺燥痰多,常需搭配北沙参、麦冬等滋阴润燥之品,作为“舟楫之药”,桔梗能载引这些药物上行至肺,精准作用于病灶,既增强润燥之力,又提升祛痰效果,使润燥与祛痰相辅相成。这一特性也使其在方剂配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配伍应用
药对配伍:
1.桔梗配甘草:即《伤寒论》中的“桔梗汤”,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二者相须为用,增强利咽止痛、祛痰消肿之力,适用于咽喉肿痛、肺痈吐脓等症。
2.桔梗配苦杏仁:桔梗宣肺,苦杏仁降肺,一宣一降,调和肺气,适用于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是调理肺气的常用组合。
3.桔梗配薏苡仁、冬瓜仁:桔梗排脓,薏苡仁、冬瓜仁利湿排脓,三者协同,适用于肺痈、肠痈等化脓性疾病,能促进脓痰、脓液排出。
方剂配伍:
1.银翘散(《温病条辨》):以桔梗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行,助力诸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咽痛口渴。
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桔梗在此方中作为“引经药”,载人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之药上行,达于肺脏,实现“培土生金”,主治脾虚湿盛、肺脾气虚所致的咳嗽痰多、食欲不振。
药理作用
桔梗富含多种皂苷,具有祛痰镇咳,抗炎抑菌,调血脂,降糖降压,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
食用价值
桔梗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不仅可以药用,也可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养生食材。以下介绍几个简单用法:
1.桔梗茶:取桔梗10克,蜂蜜一勺,加水冲泡10分钟茶饮,可化痰利咽,适用于慢性咽炎、咽痒干咳人群。
2.凉拌桔梗菜:取新鲜桔梗或干桔梗若干,处理后加入蒜末、小米辣、生抽、米醋、白糖、盐等,可利咽消肿、祛痰镇咳,适用于咳嗽有痰、咽喉肿痛人群食用。
3.桔梗陈皮粥:干桔梗30克,陈皮15克,小米120克,冰糖适量。可理气健脾、利咽止咳,适用于咳嗽有痰、咽痛音哑、脘腹胀满人群食用。
使用注意
1.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2.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
3.孕妇、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桔梗,这味载誉千年的本草佳品,既是古籍中能“载药上行”的“舟楫之药”,也是当下可随手取用的护肺食材。无论是应对秋燥痰多引起的不适,还是日常护肺利咽,它都能以温和之力发挥功用。循其道,善其用,让这份古籍中传承的养生智慧,护您四季呼吸清润、身心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