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押注的焙茶,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发布时间:2025-10-30 08:54 浏览量:8
下一个茶饮圈顶流要来了?
此前,TikTok上标有#Matcha(抹茶)标签的视频浏览量已超150亿次,随之出现的抹茶消费热潮更是造成日本抹茶供应短缺,全球抹茶原料价格普遍上涨。在饮品端,凭借与抹茶相似的用法,一种茶原料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即焙茶。
近期,从小众茶馆、甜品店单店到星巴克、阿嬷手作等连锁品牌,持续推新焙茶产品。截至10月29日,#焙茶# 在小红书的浏览量达3412.4万次、讨论量为23.2万次,焙茶正悄然成为茶饮产品中的“主角”。那么,作为抹茶的“近亲”,焙茶又是否能如抹茶一样,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图片来源:星巴克中国、喜茶、一点点官方微博)
下一个顶流要来了
焙茶的多重可能
NEWS
”
何为焙茶?
日本焙茶(ほうじ茶,Hōjicha)是一种经过烘焙的日本绿茶,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高温烘焙工艺产生独特的类似坚果、焦糖、咖啡或锅巴的香气和醇和的滋味。焙茶粉就是用焙茶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粉末状产品。
而抹茶是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因此,二者在制作工艺上有显著差异。
早期的焙茶多在日式咖啡馆与手作甜品店等较为小众的店铺中出现。现今,焙茶凭借低咖啡因、高香醇厚的特点,逐渐从日本、韩国市场向中国蔓延。当不起眼的配角逐步走向大众视野,烘焙品牌扎堆推出区域性、季节性的焙茶产品。
好利来茶心芝士蛋糕(焙茶味),Crave Bakery&Coffee的焙茶卷、Drunk Baker的焙茶冻奶豆乳芋泥方块和栗子焙茶压扁可颂、SALEtSUCRE的焙茶巧克力抹茶三明治与焙茶布朗尼核桃焦糖三明治等烘焙食品。同时,焙茶还被制成焙茶风味麦旋风等产品。
△(图片来源:好利来)
焙茶烘焙市场如火如荼,向来走在创新前沿的新茶饮品牌也开始进行市场试探。
如1点点的焙茶奶茶、喜茶的水牛乳焙茶等,将焙茶与牛奶、波波、水牛乳等搭配,打造出多元化的茶饮可能;星巴克和皮爷咖啡则推出了焙茶拿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品牌不仅限于特色焙茶饮品。前有乐乐茶上架焙茶半熟布蕾烧、后有阿嬷手作上新焙茶荞麦雪糕,在新茶饮品牌探索新口感、新品类的过程中,焙茶似乎成为其突破口。
除新茶饮外,传统茶企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焙茶这一细分领域,通过研发与市场布局探索新的增长空间。例如,逅唐茶业、浙茶集团旗下品牌九宇等企业已推出焙茶粉等深加工产品,吴裕泰北京前门店则将焙茶融入茶点创新,主推包含焙茶口味的茶饼干。不过,相较于新茶饮品牌在焙茶应用上的广泛布局,目前明确涉足焙茶产品开发的传统茶企仍属少数,整体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品质调控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专家林智指出,日本焙茶的原料通常是采用番茶(一种夏秋采收的低级蒸青绿茶)、煎茶,甚至是制作抹茶或玉露时剩下的茶梗和叶子(称为“出物”)作为原料的,成本相对较低。
经过高温焙火处理后,焙茶的滋味更为醇和,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显著减少;香气独特,带有坚果香、炒米香,还隐约透出类似咖啡的香味;色泽则变为金黄色,冲泡的茶汤呈琥珀色或浅红褐色,与黄大茶颇为相似。
尽管在营养成分含量上,焙茶不及抹茶及其他绿茶,但其突出优势在于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小。烘焙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会部分降解和异构化,咖啡碱会升华和减少,其中咖啡因含量通常仅为一般茶叶的1/3-1/2,酯型儿茶素也会分解,使得苦涩味大幅减轻,适合老人、孕妇和小孩以及偏好淡茶或不太习惯喝茶的人群,有利于进一步打开茶业市场。
市场情况一览
焙茶的机遇和隐忧
NEWS
”
微信指数显示,今年10月以来,焙茶热度暴涨,最高值达21393426。即便焙茶已被应用于蛋糕、三明治、奶茶等多个产品中,但市面上的焙茶主流形式集中在茶粉。林智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的茶类本身就极为丰富,人们对传统茶的选择空间很大,焙茶的饮用习惯便未得到进一步普及。
不过,焙茶粉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当前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焙茶粉(图片来源:逅唐茶业)
“说茶”以市面上9个品牌为样本,统计其焙茶粉产品,发现这些产品的净含量涵盖20g、30g、50g、100g等多种规格,价格区间从16.8元到58.6元不等,整体来看,价格较为亲民。
包装形态上,罐装与袋装是主要类型,罐装多见于小规格产品如九宇抹茶、PKFB。袋装则以100克常规规格为主,满足了家庭囤货、便携饮用等多元化消费场景,消费者在选购时可通过对比单位价格来评估性价比。纵观现有市面上的产品,其能适配于多种应用场景,小红书上面关于焙茶DIY的帖子更是数不胜数,消费者能拥有更多选择。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当焙茶的更多优势被挖掘,其在市场将占据重要地位。
焙茶的广泛应用,对新茶饮或茶叶深加工产业是有益的,但企业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林智表示,未来若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可重点朝此方向发展。不过,日本绿茶与中国绿茶存在差异:日本以蒸青绿茶为主,而中国则以炒青绿茶为主。那么,采用蒸青工艺制作的焙茶与炒青工艺制作的焙茶,在风味上有何差异?目前对此领域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不过可以推断,此类焙茶产品的风味特征契合大多数消费人群。对国内产业而言,或可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焙茶市场规模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其正凭借较低的成本和独特的香气成为茶饮、烘焙市场的新热点。未来,随着品牌推广和供应链完善,焙茶有望进一步渗透大众消费市场,形成更具规模的产业生态。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 上一篇:美的浴霸怎么样?功能与性能的深度体验
- 下一篇:晚播小麦高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