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秆小麦品种,2025年进入“历史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5-05-21 06:37  浏览量:3

和当前大多数的“中等秸秆”品种相比,矮秆小麦品种、高秆小麦品种属于2个极端——利弊相连,没有形成主导地位。

例如,占据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一位的“百农207”,审定株高是76厘米。

矮秆小麦品种(审定的株高70厘米左右),一直都有,但是,因为矮秆本身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却是很多育种家难以克服的。

1)矮秆小麦品种,地上植株的生长量和地下部分的根系是成正比的,只有解决了“成穗率不低于40万”且“审定的千粒重46克”以上,才是矮秆小麦品种“抗减产、稳定高产”的基础。

2)抗病方面的问题:俗话讲,“身大力不亏”和“身高体壮”,矮秆小麦品种过去一直难以摆脱抗病能力偏弱的问题——审定的5大病害,“三个高感病”或者“四个高感病”,以及田间实际对根茎腐烂病害(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4大类、20多种致病菌的综合抗性)。

3)抗旱和抗干热风能力。必须具备较高的千粒重(籽粒大、色泽好,不能籽粒发黑或“小黑粒”),不能大穗(所谓的“矮秆大穗”等于“武大郎娶了潘金莲”=亩成穗少、籽粒小),矮秆+大籽粒(审定的千粒重46克以上),才可以抗旱又抗干热风。

4)矮秆不抗倒的问题。

有些人头脑简单低“想当然”地认为:矮秆就抗倒,是为大错特错,如下图《麦类作物学报》:矮秆小麦品种不抗倒的实例比比皆是。

因为,庄稼抗倒能力好不好,取决于3点融为一体:根系发达+抗根茎腐烂能力强+秸秆韧性好。也就是说,不管高、中、矮,抗倒伏的概率基本上都是“一半对一半”——比如,很多矮秆小麦品种审定公告中明确标注“抗倒较好”或者“抗倒一般”。如果矮秆小麦品种在根系发达不发达、抗根茎腐烂病害能力强不强、秸秆是“脆”是“软”还是“韧性好”(向田间外侧按压小麦秸秆测试便知)。

5)增产幅度问题。

如下图,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节水节肥一亩增产200斤以上,是为最佳表现,其次,至少在同样的肥水条件下,可以比地邻一亩增产几百斤。最次,审定公告中的“最低亩产”不可以低于540公斤(省级入选中等品种的标准是审定公告的“最低亩产”560公斤以上)。

综上所述,入选一个真正好的矮秆小麦品种的7个标准就“真相大白”了:

一、审定的抗病鉴定,5大病害限“一个高感病”(不可以超过“2个高感病”)。

二、审定公告的“最低亩产”在540公斤以上。

三、审定的亩成穗40万左右、审定的千粒重46克以上——这是矮秆小麦品种根系发达的基本要求。

四、田间表现对茎腐枯白穗、根腐黑籽粒有良好抗性(至少要强过地邻其它品种)。

五、品种不能晚熟,以避免遭受干热风的“高温逼熟”和遭遇冰雹的风险。

六、种植户实际种植中,能比地邻一亩增产几百斤。

七、不限制农民“自留种”和“自售种”——因为这是《种子法》第37条赋予所有农民的神圣权利,越限制农民“自留种”或“自售种”的品种,等于销售压力大(品种忽悠成份大,实际表现欠佳)。越是不限制农民“自留种”和“自售种”的品种,越证明该小麦品种“供不应求”。

经过@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的多方考察、多个基地对比,矮秆小麦品种的“优胜劣汰”的历史性转折点就在2025年,之前一些缺陷较多的矮秆小麦品种将逐渐退出市场——虽然一些品种会“垂死挣扎”更加疯狂的促销活动,但是,真正的好品种永远是“下一个”,永远在下一年。因为,科技进步不会停止,更不会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