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不停“抢烘”忙 华阴市19个粮食烘干服务点为秋粮归仓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5-10-21 10:28 浏览量:9
渭南日报 记者 李二娟/文 见习记者 马周宁/图
10月17日,华阴市黄金穗家庭农场里,湿玉米的过筛、输送、烘干等环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烘干塔内正在烘干的玉米约100吨,三道热风系统持续运转,以恒定温度对玉米进行烘干处理。”农场负责人杜朋介绍,自9月29日启动烘干设备以来,农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烘干能力达240吨。截至目前,已完成约5000吨玉米的烘干任务,预计还有5000吨的烘干任务。
华阴市恒态品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铲车正来回翻动仓库内的湿玉米,确保玉米堆通风良好。
把湿玉米烘干到符合入库标准,整个烘干过程需要六七个小时。“收购回来的湿玉米水分含量普遍在35%至40%之间,经过烘干后,水分含量能控制在14%以内,完全达到粮食入库要求。”杜朋说,为保障设备连续运转,农场安排了4名操作人员和2名维修人员轮班值守,确保设备“零故障”运行。
采访间隙,一辆载有25吨玉米的卡车驶入仓库。“这批玉米是前几天收购的,已在农户家里存放了2天,必须抓紧烘干。”杜朋解释道,今年的玉米普遍湿度偏高,一旦堆放时间过长,就容易发生霉变,导致品质和价格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华阴市恒态品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在与时间赛跑。公司负责人杨建军指着刚维修好的烘干设备说:“今年的玉米水分比往年大,导致设备负荷增加,玉米容易粘在设备内壁上,影响烘干效率和设备寿命。”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加派维修人员不间断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还新购置了通风设备,通过提前通风降低玉米湿度,为后续烘干“减负”。
“农户集中收获时,仓库里堆放的玉米数量骤增,如果烘干不及时,粮食很容易变质,给农户造成损失。”杨建军表示,除了新增通风设备,公司还安排2台铲车对仓库内的湿玉米进行来回翻动,确保玉米堆通风良好,避免霉变。
烘干设备的高效运转,不仅保障了企业的收储能力,更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华阴市罗敷镇武旗营村的种粮大户张建康今年种植了约5公顷玉米,他将自家收获的玉米全部以湿粮形式出售。张建康说:“田间地头直接收购,不仅节省了人工晾晒的时间和成本,还避免了因天气变化导致玉米霉变的风险,极大地方便了农户。”
华阴市设置粮食烘干服务点19个,形成了覆盖全市主要产粮区的烘干网络,有效解决了秋淋天气农户晒粮难问题,为粮食颗粒归仓奠定基础。“针对当前秋收作业需求,我们成立了4支农机应急作业保障服务队,调集1000余台玉米收割机具分类抢收,全面提升秋收效率。目前,全市秋收作业完成过半,秋粮收获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华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股干部张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