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沂评 | 粮满仓·好丰光|临沂秋粮归仓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5-10-15 16:08 浏览量:7
连续秋雨曾让临沂种粮户揪紧了心:玉米穗泡在湿地里易发芽,收获后没场地晾晒更怕霉变。如今走进沂蒙乡村,烘干塔的轰鸣声给出了答案——225台套烘干设备火力全开,日处理能力达3.5万吨,正将“雨中愁”化作“仓里实”,让“粮满仓·好丰光”的图景在实干中铺展。
抢烘保粮,科技是硬核支撑。沂南县惠农粮食合作社的数字化烘干塔前,种粮大户宋全夏刚送完一车玉米棒,“不用脱粒直接送过来,16小时热风烘干,走时就是干玉米粒”。这个投资210万元的烘干基地,日处理能力达80吨,还提供免费短期存储,解了周边农户“看天晒粮”的难题。沂水县军海农机合作社的烘干机24小时不停转,一天能烘干30吨玉米;兰陵县8处服务点的9台设备日均处理270吨,农户林化强的800亩玉米靠这十天就能烘完,再也不用怕“天气不好全发霉”。从数字化调控到高效运转,烘干设备成了秋粮的“安全锁”。
顺畅归仓,离不开体系化保障。面对湿涝地块,临沂先调358台履带式收割机抢收,再用“收获+运输+烘干”一条龙服务衔接,农户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全流程。平邑县组建近千人“三秋”突击队,沂水县开放村委大院、学校操场当晒场,临沭县灵活允许村内非主干道晾粮,把能利用的空间都变成“保粮场”。更有农业部门的12个帮包组驻点指导,公布烘干服务点信息,让供需精准对接,确保粮食“需烘尽烘”。
烘干塔的热度里,藏着临沂的丰收密码。截至10月9日,全市已收获玉米332.54万亩,烘干玉米达9.68万吨,沂南县诸葛村的“鲁丹510”品种亩产更是突破600公斤。金黄的玉米粒从烘干塔流出,不仅是颗粒归仓的踏实,更是科技赋能、服务暖心的生动注脚。
从抢收到抢烘,从田间到仓房,临沂用每一处细节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当烘干塔的灯光照亮秋夜,当饱满的籽粒堆满粮仓,这便是最动人的“好丰光”,更是“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