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烘干护粮:从“保数量”到“提品质” 山东筑牢秋粮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10-13 19:13 浏览量:8
在临邑县种粮大户魏德东的烘干车间里,刚收获的玉米裹着田间泥水,籽粒泛着水色,攥在手心能挤出潮气,堆放在角落不到半天就微微发热;而经过低温烘干设备20小时热风循环后,同样的玉米变得金黄干爽,捧起时簌簌作响,含水量从32%精准降至14%以下,不仅杜绝了霉变风险,更符合优质仓储标准——这组鲜明的“湿干对比”,不仅是粮食物理状态的转变,更折射出山东秋粮保障从“抢收保数量”到“烘干提品质”的深层升级,让“粮满仓·好丰光”真正落到“颗粒优质归仓”的实处。
烘干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丰产不丰收”的关键矛盾,守住秋粮安全的“品质底线”。今年秋雨连绵,新收玉米含水量普遍超30%,若缺乏烘干处理,即便抢收及时,湿粮堆存3天就会出现结块、霉点,籽粒发黑发瘪,不仅市场收购价暴跌30%以上,严重时甚至只能作为饲料或废弃处理,农户一季辛劳可能付诸东流。山东的破局之道,在于将烘干环节从“辅助工序”提升为“核心防线”:对种粮大户,支持其配置低温烘干设备,魏德东的设备单日处理200吨玉米,2000多亩玉米经烘干后,每斤售价较湿粮高出0.12元,亩均增收近百元;对普通农户,政府动态公布1800余处烘干服务点,平原县鲁望公司专门腾出糯玉米烘干设备,接收散户湿粮,让原本可能霉变的玉米“变废为宝”。这种“分类施策”的烘干保障,本质是通过技术干预守住粮食品质,让“丰收”不仅体现在面积和产量上,更转化为农户实实在在的收益。更深层看,山东的烘干服务已超越“单一技术支持”,构建起“品质保障+市场衔接”的全链条体系,重塑秋粮归仓的价值逻辑。
从湿粮的“危机四伏”到干粮的“安全优质”,山东烘干护粮的实践,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内涵升级,1800余处烘干服务点的运转,不仅是对抗阴雨天气的应急举措,更成为山东构建“从田间到粮仓”品质管控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秋粮丰收的图景,更是农业大省以精细化服务守护粮食安全、赋能农民增收的生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