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70℃!北方这场高温“烤”验,我们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5-05-20 19:20  浏览量:4

开篇引入:高温震撼

最近,北方的朋友们可算是体验了一把 “步步惊心”,不过这惊心的不是别的,正是这酷热难耐的天气。走在大街上,仿佛鞋底都要被地面的高温熔穿,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热锅上,那感觉,别提多难受了。还有人调侃说,这地面热到都能直接煎鸡蛋了,打个鸡蛋上去,不一会儿就能闻到蛋香。

5 月 20 日,北方大范围高温持续,午后高温区的地面温度普遍超过 50℃,山西、河南、宁夏部分站点地表温度超 70℃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如此高温,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我们的生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高温现状:数字说明

在 5 月 20 日这天,高温天气可谓是 “大展身手”,将北方多个地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 “蒸笼”。山西阳城的地表温度一骑绝尘,达到了惊人的 72.9℃ ,直接打破了当地观测史最高地温纪录,这温度,感觉地面都能 “冒烟” 了。河南孟州也不甘示弱,同样测得了 72.9℃的高温,和阳城并列 “高温榜首”。祁县的地面温度为 72.1℃,永济是 71.5℃,万荣 70.1℃,临猗则是 70℃ ,它们也纷纷打破了当地 5 月最高地温纪录 。

除了这些 “破纪录” 的地区,山西、河南、宁夏的其他部分站点地表温度也都超过了 70℃,午后高温区的地面温度更是普遍超过 50℃。放眼望去,整个北方地区仿佛被高温 “笼罩”,处处弥漫着炽热的气息。

原因探寻:三大因素

这次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并不是 “偶然为之”,而是由高空暖脊、干热气团和焚风效应这三个 “大 boss” 共同作用导致的 。

高空暖脊就像是一个 “大罩子”,在大气中形成一个高压区,把冷空气都挡在了外面,地面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气温自然就不断上升。它就好比是给北方地区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热气只能在里面 “打转” 。

干热气团则是带来高温的 “主力军”。在高空暖脊的 “助力” 下,干热气团不断增强,所到之处,不仅温度升高,空气也变得异常干燥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热气团在北方上空 “盘旋”,不断向地面输送热量,地面就像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烤箱里,温度能不高吗?

焚风效应的出现也加剧了这次高温。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被迫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雨;而到了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形成又干又热的焚风 。太行山、黄土高原等地地势较高,相对于东侧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就很容易形成焚风效应,使得这些地区的气温进一步升高 。

影响面面观

如此罕见的高温天气,就像一个 “多面杀手”,给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城市运行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

(一)农业之殇

河南、山东等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区,此时正值小麦灌浆的关键时期 。然而,高温天气带来的干热风却成了小麦的 “大敌”。干热风就像是一个无情的 “抽干机”,让小麦在短时间内大量失水,导致灌浆不足,麦粒干瘪 。据相关数据预估,此次干热风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减产 5% - 8%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粮食产量的减少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入,还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毕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

(二)生活难题

在生活方面,高温天气让人们纷纷开启了空调 “续命” 模式,这也导致空调用电负荷激增 。以河北、山东等地为例,随着气温的升高,电网负荷预计将增长 20% - 30% ,这给电力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电力工人不得不顶着高温,对电网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

与此同时,高温天气下,医院里中暑病例也明显增加 。老人、儿童和户外工作者等弱势群体由于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在炎热的天气里,户外工作者如快递员、外卖员、建筑工人等,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面临着中暑甚至热射病的风险 。而老人和儿童,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在高温天气下,身体机能下降,也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三)城市困境

高温叠加干旱,也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水资源带来了严峻挑战 。部分城市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水资源紧张,一些水库的水位下降明显,甚至出现干涸的情况 。水资源的短缺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还对城市的工业生产、绿化灌溉等造成了影响 。一些工厂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以节约用水;城市的绿化带也因为缺水而变得枯黄 。此外,高温天气还可能导致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大,一旦遭遇强降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给城市的交通和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

应对之策

面对如此严峻的高温天气,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

(一)个人防护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高温天气下,要尽量减少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这个高温时段外出 。如果不得不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穿上轻薄、透气的浅色长衣长裤,既能阻挡紫外线,又能帮助散热;戴上宽檐帽,为头部和脸部遮挡阳光;涂抹高倍数的防晒霜,给皮肤加上一层 “保护罩” 。同时,记得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身体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在户外感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些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情况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

(二)企业责任

企业在高温天气下也肩负着重要责任 。当气温达到 35℃以上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而且,高温津贴属于工资的一部分,不能用防暑降温饮料或其他福利来充抵 。目前,不同地区的高温津贴标准也有所不同,像广东每人每月 300 元,江苏每月 300 元,发放时间为 6 月至 9 月 。

当最高气温达到 37℃以上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6 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 3 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在高温天气期间,企业还应当为户外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含盐饮料,定时发放,帮助他们补充水分和盐分 。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防暑降温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调整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员工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未来警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这次北方多地超 70℃的地面高温,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天气异常,它更像是大自然对我们敲响的一记警钟。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强烈警示,告诉我们,如果再不重视环境保护,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越来越频繁,甚至成为常态 。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这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比如,节约用水,刷牙时用杯子接水,而不是一直开着水龙头;洗衣时,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 。出行时,多选择绿色出行方式,1 公里内步行,既锻炼身体又环保;3 公里内骑行,享受骑行的快乐;5 公里内乘坐公交,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购物时,带上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汇聚成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