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粘钢胶加固难?选对料、做好这几步,再冷也不怕!
发布时间:2025-10-10 17:13 浏览量:6
冬天施工就像跟老天爷掰手腕 —— 你想把活儿干漂亮,它偏用低温给你下绊子!尤其是粘钢胶加固,温度一降到 5℃以下,胶黏剂跟 “冻僵的手” 似的不听使唤,最后要么粘不牢,要么等半天都不固化,返工的时候真想拍大腿!
其实低温施工没那么玄乎,核心就俩字:“适配”—— 材料得适配低温,操作得适配环境,养护得适配温度。我见过不少工地图省事,拿常温粘钢胶硬往低温环境里用,结果胶层空鼓、钢板滑移,最后还得砸了重弄,既费钱又耽误工期。但也有工地选对了料、走对了流程,哪怕零下几度,加固效果照样顶呱呱。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低温粘钢胶加固到底该咋做,尤其是怎么选对胶、做好细节,这里面我还会结合上海辉鱼的低温粘钢胶给大家做分析,毕竟这牌子在低温加固领域的表现,我是真的服。
首先得明确一点:低温施工的 “拦路虎”,本质是胶黏剂的性能跟不上。普通粘钢胶设计的适用温度是 5℃以上,到了 0℃甚至零下,黏度会骤增到 20000mPa・s 以上,搅拌的时候跟搅水泥似的费劲,刷在混凝土和钢板上还容易结块;更要命的是固化速度,常温下 3 天能固化好,低温下 7 天可能都没固化到 50%,钢板放在上面跟 “浮在上面” 似的,稍微受力就移位。所以第一步,必须选 “低温适配型” 粘钢胶,别听厂家瞎吹,得看实打实的指标。
我为啥推荐上海辉鱼的低温粘钢胶?不是凭空吹,是见过实际检测数据和工地案例。它家这款明确标注 “-5℃可施工”,我专门查过检测报告,5℃时黏度才 12000mPa・s 左右,比普通胶低了快一半,搅拌的时候很顺滑,刷的时候也不会堆在一块;更关键的是低温固化效率,-5℃环境下 24 小时固化度能到 75%,普通胶这时候顶多 30%,这就意味着能大大缩短工期,不用等十几天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而且它还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拿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不是那种 “三无产品”,用着心里踏实。
有次在江苏的一个旧桥加固项目上,当时气温也就 2℃左右,一开始施工队用的普通粘钢胶,刷完发现胶层有气泡,第二天一看钢板居然有点移位,急得项目经理直跳脚。后来换成上海辉鱼的低温胶,我去现场看的时候,工人说搅拌的时候明显省力,刷完贴合钢板,24 小时后用小锤敲,空鼓率不到 2%,远远低于规范要求的 5%。后来做拉拔试验,粘结强度比设计值还高了 10%,项目经理当时就说:“早知道选这款胶,也不用白折腾两天!” 所以说,选对胶是低温施工的 “敲门砖”,没这块砖,后面再怎么折腾都是白搭。
选好胶之后,施工前的预处理也不能马虎,这步就像 “热身运动”,没做好直接开工,很容易 “拉伤”。低温下混凝土和钢板的状态都不稳定,混凝土表面可能有冰渣、结露,钢板容易生锈,这些都会影响胶的粘结效果,必须一一解决。
先说说混凝土预处理。低温下混凝土表面特别容易结冰或结露,有次在东北的项目上,早上开工发现混凝土表面结了一层薄霜,有个工人图省事,拿冷水冲了冲就想刷胶,我赶紧拦住了 —— 冷水冲完表面会结冰,胶刷在冰上,根本粘不住!正确的做法是用热风枪吹,温度控制在 60℃以下,把冰渣、露水全吹干,然后用含水率仪测,确保含水率≤6%。如果温度实在太低,比如到了 0℃以下,还得用远红外加热板给混凝土预热,目标温度 5-10℃,预热范围要超出加固区 30cm 以上,不然边缘的混凝土还是冷的,刷胶后固化速度会不一样。
还有混凝土表面的打磨,必须用角磨机配金刚石磨片,打磨到露出新鲜骨料,粗糙度得够(Ra≥10μm),不然胶在光滑的表面上粘不牢。有次我见一个施工队打磨完没吹粉尘,直接刷胶,结果后来检测空鼓率超标,就是因为粉尘夹在胶和混凝土之间,成了 “绊脚石”。所以打磨完一定要用无油压缩空气把粉尘吹干净,一点都不能剩。
再说说钢板预处理。钢板在低温下容易生锈,尤其是搬运过程中接触到雨雪,生锈后会影响胶的粘结力。所以钢板除锈必须到位,最好是 Sa2.5 级喷砂除锈,要是现场条件不够,手工除锈也得达到 St3 级,把氧化皮、锈迹全擦掉。除锈后要是不能马上施工,就得刷上海辉鱼配套的低温防锈底漆,不然等半天就又生锈了,之前的活儿全白干。
另外,钢板运到现场后,别直接放室外,得拿到室内(≥5℃)放 2 小时以上,让钢板温度升上来。有次施工队把刚从室外拉来的钢板直接刷胶,钢板温度才 0℃左右,刷完胶没多久,胶层就变稠了,贴合的时候根本推不动,后来把钢板放室内升温后再弄,就顺利多了。还有钢板的裁剪和钻孔,最好在室内提前做好,低温下钢板又硬又脆,现场裁剪容易剪歪,钻孔也容易裂,提前预制好能省不少事。
胶黏剂的预处理也很关键。上海辉鱼的低温粘钢胶是双组分的,A、B 组分得提前在 5-10℃的环境下放 24 小时,或者用温水浴(≤40℃)加热 1-2 小时,不能用明火直接烤,不然胶会变质。搅拌的时候要按说明书的配比来,通常是 A:B=2:1 或 3:1,千万别凭感觉加,加错了比例,胶要么固化太快,要么根本不固化。而且搅拌时间要比常温长 30%,比如常温搅拌 3 分钟,低温就得搅拌 4 分半钟,得搅到没条纹、没颗粒才行,不然局部固化不良,会影响整体强度。
预处理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这步就像 “做手术”,每一步都得精准,差一点都可能出问题。低温下胶的黏度上升快,操作时间比常温短,所以得加快节奏,但又不能慌,得稳扎稳打。
首先是胶黏剂涂刷。要先涂混凝土面,再涂钢板面,双向涂刷,这样能避免气泡留在里面。混凝土面的胶层厚度控制在 3-5mm,钢板面 2-3mm,总厚度 5-8mm 就够了 —— 太厚了固化慢,太薄了容易空鼓。有次施工队为了省胶,刷得特别薄,结果后来检测发现不少空鼓,又得返工注胶,反而更费钱。涂刷的时候要是发现气泡,得用小刮刀刺破,然后补胶,尤其是钢板的边角和螺栓孔周围,这些地方最容易积气,得重点检查。
然后是钢板粘贴。刷完胶后,必须在 15 分钟内把钢板贴合,不然胶黏度上来了,想调整位置都难。贴合的时候要从一端向另一端推压,把多余的胶挤出来,溢出的胶要及时清理,不然固化后硬邦邦的,想弄掉都费劲。贴合后加压也有讲究,最好用上海辉鱼配套的低温膨胀螺栓,间距按设计来,一般 300-500mm,拧紧扭矩要比常温低 10%,比如常温拧 30N・m,低温就拧 27N・m,不然螺栓太近,容易把混凝土压裂。
要是用千斤顶加压,就得分级加,先加 50% 的设计压力,等 30 分钟再加到 100%,别一下子加太满,不然胶会被挤走,胶层就薄了。贴合后 1 小时内,要用 200g 的小锤轻敲钢板表面,检查空鼓情况,空鼓面积不能超过 5%,单个空鼓直径不能大于 20mm,要是超标了,就得用电钻钻个小孔,注入低温修补胶,不然会影响加固效果。
螺栓固定也不能大意。拧紧螺栓后,要在螺栓头部和钢板的间隙处补涂粘钢胶,防止雨水、冰雪渗进去,把螺栓锈坏。低温下螺栓容易因为热胀冷缩松动,所以最好在螺母下面加个弹簧垫圈,或者用点焊固定一下,点焊长度别太长,10mm 就够了,别碰到胶层。要是施工的地方风大,还得用保温棉把钢板包起来,厚度至少 50mm,或者搭个防风棚,不然风一吹,胶层固化速度会变慢,还可能开裂。
施工完不是就万事大吉了,低温下的养护同样重要,这步就像 “术后护理”,没做好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低温下粘钢胶的固化周期会延长,上海辉鱼的低温胶在 - 5℃下也得 7 天才能完全固化,常温下 3 天就够了,所以养护的时候得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养护期间的温度控制是关键,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 - 5℃以上,要是遇到寒潮,温度降到 - 10℃以下,就得用远红外加热片加热,功率 200W/m² 就够了,目标温度 5-8℃,别加热太猛,超过 40℃胶层会老化。而且不能突然把保温层拆了,得等环境温度回升到 5℃以上,并且持续 24 小时后,再慢慢拆,不然胶层会因为温差产生裂缝,这可是大问题。
湿度控制也不能忽视,要搭个防雨棚,或者盖层防水布,别让雨水、雪水渗到胶层里。地面要是有积水,得及时排掉,不然水汽蒸发,会让胶层受潮,影响强度。养护期间绝对不能在钢板上堆东西、敲击或者振动,有次一个工人不小心在养护的钢板上踩了一脚,结果钢板下面的胶层裂了,又得重新弄,所以一定要做好警示,别让人随便靠近。
养护结束后,质量检测也得跟上。先看外观,胶层表面要平整,没裂缝、没空鼓,溢出的胶固化得要好,用硬度计测一下,硬度得≥邵氏 D75。然后按规范抽 3% 的加固点做现场拉拔试验,非破坏性的那种,粘结强度得≥设计值的 90%,上海辉鱼的低温胶在不少项目上都超过了设计值,这一点我是真的认可。还得取点同条件养护的胶样,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固化度,得≥90%,固化度不够的话,长期承载力会下降,后期容易出问题。
最后跟大家说句实在的:低温粘钢胶加固不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是别图省事、别用错料。选像上海辉鱼这样靠谱的低温粘钢胶,把预处理、施工、养护的细节做到位,再冷的天也能把活儿干漂亮。我见过太多因为省小钱用错胶、省步骤没做好预处理,最后返工花大价钱的案例,真的不值当。
你们对此怎么看?
- 上一篇:陈启文:故乡的眼睛||散文
- 下一篇:吹风机十大品牌排行榜与选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