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动大规模空袭,基辅夜空被照亮,12小时空袭约致44人死伤

发布时间:2025-09-29 14:20  浏览量:9

当地时间9月28日,乌克兰多地遭遇近年来最猛烈的俄军空袭。

乌方通报称,俄军在12小时内发射了643架无人机和导弹,覆盖东部、中部及南部地区,首都基辅至少4人死亡,另有40余人受伤。

此次袭击目标直指居民区和心脏病中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痛斥这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行径”,并强调“莫斯科必须为战争罪行付出代价”。

基辅市政府公布的画面显示,多栋住宅楼在空袭中燃起熊熊大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遇难者遗体。

此次空袭正值乌克兰与西方盟友加速推进军援谈判之际。泽连斯基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后透露,美国正考虑向乌提供射程达24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以打击俄罗斯本土军事设施。

空袭引发的安全风险迅速外溢至北约成员国。

波兰武装部队作战司令部宣布,为应对俄军无人机可能的越境威胁,该国与北约盟军战机紧急升空,地面防空系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这是继波兰击落19架俄军无人机后,北约东翼再次启动的大规模防御行动。

北约秘书长吕特证实,代号“东部哨兵”的多国联合巡逻已扩展至10国,包括法国“阵风”、德国“台风”等先进战机在波兰边境执行24小时不间断巡航。

北约正在东欧部署新型“无人机墙”系统,通过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和激光拦截装置,构建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立体防御屏障。

这一举措被俄方视为“冷战式军事包围”,俄外长拉夫罗夫警告称,任何对俄领空的越界都将招致“毁灭性回应”。

此次空袭的另一焦点是欧洲最大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

俄方通报称,乌军袭击导致该电站唯一外部输电线路损毁,被迫启用备用柴油发电机维持冷却系统运行,已连续四天处于“孤岛状态”。

国际原子能机构证实,核电站周边炮火密集,工作人员无法修复受损线路,核燃料棒过热风险显著上升。

这一危机与2022年核电站遭炮击事件形成呼应。当时6枚导弹直接命中反应堆冷却池,险些引发切尔诺贝利级灾难。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强调,当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比三年前更脆弱”,呼吁俄乌立即在电站周边建立非军事区。

然而,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责乌军“将核电站军事化”,拒绝接受任何外部干预。

泽连斯基宣布,以色列提供的首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已在基辅投入使用,另有两套将于年底前部署。

美国方面,价值900亿美元的对乌军售计划进入实质谈判阶段,其中包括F-16战斗机、ATACMS战术导弹等尖端装备。

这些武器若全部交付,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将提升数倍。

作为反制,俄罗斯正通过能源市场施加压力。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将对“不友好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削减30%,此举导致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单日飙升12%。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能源武器化”策略旨在分化北约阵营,迫使部分国家在对乌军援问题上妥协。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第1450天,战场形势呈现“消耗战”特征。

北约东翼的军事化部署与俄罗斯的核威慑形成危险对冲,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定时炸弹”效应更让局势充满不确定性。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粮食安全挑战加剧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俄乌双方展现政治智慧,为停火谈判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