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鸟就下蛋少了!教你3个方法,轻松让你养的鸟多下蛋!
发布时间:2025-09-25 17:11 浏览量:10
每年一到秋天,家里的鸟就开始蛋少了,习性状态也差了。是不是发现,就连蛋都好像少得可怜。
其实这可不是它们突然不想下了!秋天的到来,真的会让母鸟的产蛋量大幅下降,别急,这种情况完全正常,我们可以找出原因,然后再想办法恢复它们的产蛋量。
首要原因,就是换羽毛了,母鸟都得要脱一层皮,好像是它们的秋季大扫除。这个过程通常会让它们停产3-4个月。
再说,秋天的光照越来越少,笼养鸟的生物钟也开始紊乱,吃得也不如夏天多,还有气温问题,温度一降,鸟也没那么以往那么活跃。
所以,如果发现母鸟的蛋少了,不用太担心,这只是秋天的常见现象。在这方面,我有3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调整过来,让鸟恢复原来的产蛋状态。
秋天来了,鸟下蛋少了,怎么办?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调整饲料。秋季,母鸟的营养需求增加,只有给它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它们的产蛋机能正常运转。
在这一方面,蛋白质就是必须要增加的,蛋白质就像是母鸟产蛋的动力源泉。秋天,母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维持身体能量,也能更好地产蛋。
我们可以在饲料里加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粕、鱼粉、虾粉等。除了这些动物性蛋白,黑豆等植物性蛋白也可以加入。增加蛋白质,让鸟的身体状态更好,产蛋自然就有保障。
再个就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少!秋天鸟的生理需求高,如果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鸟的健康和产蛋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维生素A、D、E这些基础维生素,能帮助它们维持健康的代谢功能,促进蛋的形成。
另外矿物质补充更是关键,尤其是钙。没有足够的钙,蛋壳就会薄,产蛋的质量也会下降。你可以在饲料中加一些贝壳碎粒、骨粉等矿物质,帮助母鸟更好地产生蛋壳结实的蛋。
除此之外,还得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饲养密度。很多朋友觉得把鸟养得多些能增加蛋产量,其实这样并不一定好。密度太大,活动空间变小,习性也会受到影响。每笼养2-3只鸟是最理想的,既能避免相互干扰,也能确保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休息环境。
温度对鸟的产蛋影响很大,特别是秋天气温逐渐下降,很多鸟友都会遇到母鸟不下蛋的情况。其实,秋季母鸟的生理需求在变化,温度过低会让它们感觉到不适,进而影响到产蛋。
其实,母鸟产蛋的最佳温度是13℃到23℃,如果温度低于10℃,产蛋量就会明显下降。秋季,天气转凉,特别是夜间,气温更低。
这时候,如果鸟舍没有做好保温,鸟自然就感到寒冷。很多人不知道,寒冷不仅让鸟习性不舒服,还会直接影响它们的激素分泌,导致产蛋量减少。
那么,如何确保鸟的舒适度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鸟舍北侧搭建塑料暖棚。利用太阳能增加舍内温度,尤其是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这样可以提高舍内的温度,让鸟儿不再感到寒冷。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人工加热设备,比如火炉、热风炉或暖气片,这些设备能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鸟舍的温暖,帮助鸟维持正常的产蛋状态。
不过,使用加热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二氧化碳积聚或者煤气中毒,通风是非常重要的,保持空气新鲜才能确保母鸟的健康。
我们都知道秋天,光照逐渐减少,特别是笼养鸟,它们的生物钟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产蛋。为了确保母鸟能够维持正常的产蛋量,我们必须提供足够的光照。简单来说,补充人工光照是秋季提高产蛋的有效手段。
正常母鸟每天需要至少16小时的光照时间,秋天白天短,夜晚长,如果不加以补充,母鸟的激素分泌会受到抑制,导致产蛋量下降。
所以,人工光照是一个很实用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在鸟舍内安装40-60瓦的灯泡,确保鸟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光源可以根据鸟舍的面积来调整,每平方米大约需要2.5到3瓦的灯光,灯泡最好安装在距离地面约2米的地方。
为了更接近日光的效果,最好是早晨和傍晚各开灯一段时间,让鸟的生物钟和自然光照尽量同步,特别是傍晚,当太阳落山时,适当的补光可以避免鸟进入休眠状态,帮助它们保持活跃,维持正常的产蛋节律。
补充光照不仅能让母鸟保持活力,还能调节它们的生物钟,确保它们在秋冬季节依然保持较高的产蛋能力,简单有效,这个方法绝对不容忽视。
▽
秋天的到来确实会让母鸟的产蛋量有所下降,但只要我们从营养、温度、光照等方面做好调节,完全可以让母鸟继续稳定下蛋。
其实,秋天并不是鸟的低产蛋期,只要我们用心管理,母鸟依然能在这个季节稳定高产蛋量。
所以日常一定要,给鸟提供最好的环境和营养,确保它们每一只都能健康成长,继续产出优质的蛋,并保持高产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