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印刷核心工艺步骤:从分色到固化全流程把控-捷配科普
发布时间:2025-09-24 22:19 浏览量:7
丝印彩色印刷的最终效果,依赖于 “分色 - 制版 - 油墨调配 - 套印 - 固化” 五大核心步骤的精准把控 —— 分色偏差会导致色彩失真,网版质量不佳会引发图案模糊,套印不准会出现重影,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批量报废。与单色丝印相比,彩色丝印的工艺复杂度更高,需针对每一步骤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标准操作流程。今天,我们解析丝印彩色印刷的全流程工艺,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关键参数与注意事项,帮你掌握实操要点。
一、第一步:彩色图案分色设计 —— 色彩还原的基础
分色是将完整彩色图案分解为独立单色图案的过程,分色质量直接决定最终色彩精度,需根据印刷需求选择 “CMYK 四色分色” 或 “专色分色”,并确定合理色序。
1. 分色方式选择
CMYK 四色分色:适用于色彩丰富、含渐变色的图案(如风景图、人像图),通过青(C)、品红(M)、黄(Y)、黑(K)四种基础色油墨叠加,还原出多种色彩。分色时需使用专业软件(如 Photoshop、CorelDRAW),将图案按 CMYK 模式拆分,每个颜色生成独立的灰度图(灰度值对应油墨覆盖率,白色为完全通透,黑色为完全封闭);
专色分色:适用于色彩单一、有明确品牌色的图案(如 logo、文字标识),每种颜色对应一种定制油墨(如品牌红、专属蓝),无需通过四色叠加。分色时直接按图案中的颜色数量拆分,每种颜色生成独立的单色矢量图(边缘需清晰,无渐变)。
例如,某饮料包装的彩色图案含渐变色,采用 CMYK 分色;其品牌 logo 为专属红色,采用专色分色,最终共制作 5 块网版(4 块 CMYK+1 块专色红)。
2. 色序确定原则
色序(即印刷颜色的先后顺序)直接影响色彩叠加效果,需遵循 “先浅后深、先透明后不透明、先小面积后大面积” 的原则:
先浅后深:浅色油墨(如黄色、青色)先印,深色油墨(如黑色、品红)后印,避免深色覆盖浅色(如先印黑色再印黄色,黄色会被黑色覆盖,无法呈现);
先透明后不透明:透明油墨(如 CMYK 四色油墨多为透明)先印,不透明油墨(如白色、银色专色油墨)后印,确保透明色能通过叠加呈现混合色;
先小面积后大面积:小面积图案(如 logo 细节)先印,大面积图案(如背景色)后印,避免大面积印刷时蹭花小面积图案。
常见 CMYK 色序为:黄(Y)→青(C)→品红(M)→黑(K),若含白色专色(用于深色承印物打底),则白色先印,再印 CMYK 四色。
二、第二步:彩色丝印网版制作 —— 图案转移的关键
网版是丝印彩色印刷的 “核心载体”,需根据承印物材质、图案精度选择网版材质与目数,并严格控制制版工艺,确保网孔通透区与图案完全匹配。
1. 网版材质与目数选择
网版材质:
PET 网纱:成本低(每平米约 20 元),张力稳定性一般,适合小批量、低精度印刷(如纺织面料印花,分辨率≤200dpi);
不锈钢网纱:成本高(每平米约 80 元),张力稳定、耐磨损,适合大批量、高精度印刷(如电子元件标识,分辨率≥300dpi);
网版目数:目数指每英寸网纱的孔数,目数越高,网孔越小,油墨通过量越少,图案越精细:
低目数(40-100 目):适合厚油墨印刷(如纺织发泡印花、金属铭牌凸起图案),油墨层厚度可达 30-50μm;
中目数(120-200 目):适合常规彩色印刷(如包装、塑料壳),油墨层厚度 15-25μm;
高目数(250-400 目):适合高精度图案(如电子元件的细小字符),油墨层厚度 5-10μm。
例如,手机外壳的彩色精细图案选用 300 目不锈钢网版,T 恤的彩色印花选用 120 目 PET 网版。
2. 制版工艺流程
网版清洗:用酒精擦拭网纱,去除油污与灰尘,确保感光胶能均匀附着;
感光胶涂布:将液态感光胶(如水性感光胶、油性感光胶)均匀涂布在网版两面,涂布厚度根据油墨层需求调整(厚胶适合低目数网版,薄胶适合高目数),涂布后在 40-50℃烘箱中预烘 30-60 分钟,使感光胶半干;
曝光:将分色后的单色图案菲林(透明区域对应图案,不透明区域对应非图案)覆盖在网版感光胶面,用紫外线曝光机(功率 300-500W)曝光 10-30 秒(曝光时间根据菲林厚度、感光胶类型调整),使曝光区域的感光胶固化;
显影:将曝光后的网版放入清水中冲洗,未曝光的感光胶(对应图案区域)被冲洗掉,露出网孔,显影后在 60-70℃烘箱中烘干 60-90 分钟,完成网版制作。
制版后需检查网版质量:图案边缘需清晰无毛刺,网孔无堵塞,非图案区域的感光胶无漏光固化(否则会导致油墨无法通过)。
三、第三步:彩色油墨调配 —— 色彩精准的保障
丝印彩色油墨需根据分色要求调配,确保颜色与设计图一致,同时需调整油墨的粘度、干燥速度,适配承印物材质与印刷工艺。
1. 油墨颜色调配
CMYK 四色油墨:直接使用标准 CMYK 油墨,无需额外调配,但需检查油墨批次色差(不同批次的同一颜色可能存在偏差),可通过色差仪(精度 ΔE≤1)检测,偏差超限时需添加微量色浆调整;
专色油墨:需根据潘通色卡号(如 Pantone 186C)定制,将基础色浆(如红、黄、蓝、白、黑)按比例混合,例如调配 Pantone 186C(红色),可按 “90% 红色浆 + 8% 黄色浆 + 2% 黑色浆” 的比例混合,调配后用色差仪检测,直至 ΔE≤0.5。
2. 油墨性能调整
粘度调整:油墨粘度需适配网版目数与刮刀速度,低目数网版(≤100 目)粘度控制在 1000-2000cP(用粘度计测量),高目数网版(≥200 目)控制在 500-1000cP,粘度过高会导致油墨无法均匀通过网孔,过低会导致图案渗色;粘度可通过添加稀释剂(降低粘度)或增稠剂(提高粘度)调整;
干燥速度调整:根据固化方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UV 固化)添加干燥助剂,自然干燥的油墨可添加慢干剂(延长开放时间,避免网版堵塞),UV 固化的油墨需添加 UV 引发剂(确保 3-5 秒内固化)。
四、第四步:逐色套印 —— 图案对齐的核心
套印是将各单色图案精准叠加在承印物上的过程,套印偏差需控制在≤0.1mm(高精度场景)或≤0.3mm(常规场景),否则会出现重影、色彩错位。
1. 承印物定位
平面承印物(如纸张、塑料板):使用定位销或定位夹具固定,确保每次印刷时承印物位置一致;
曲面承印物(如杯子、塑料壳):使用专用曲面印刷机,通过真空吸附或机械夹紧固定,印刷时网版随承印物曲面同步移动,避免位置偏移。
2. 网版对齐与印刷
首次对齐:安装第一块网版(如黄色),印刷 1-2 件样品,用卡尺测量图案与承印物边缘的距离,调整网版位置,确保图案居中;
后续套印:安装第二块网版(如青色),通过显微镜(放大 10-20 倍)观察青色图案与黄色图案的对齐情况,调整网版的 X、Y 轴位置与角度,直至套印偏差≤0.1mm,再批量印刷;
刮刀参数控制:刮刀角度(45-60°)、压力(1-3kg/cm²)、速度(50-100mm/s)需保持一致,避免因参数变化导致油墨转移量不同,影响图案厚度与颜色均匀性。
五、第五步:干燥固化 —— 附着力与稳定性的关键
每印完一种颜色需进行干燥,避免后续套印时油墨粘连,全部颜色印完后进行最终固化,确保图案附着力达标。
1. 中间干燥(逐色干燥)
自然干燥:适用于水性油墨,在 25-30℃、湿度 50%-60% 环境下干燥 30-60 分钟,适合小批量印刷;
热风干燥:适用于油性油墨,在 60-80℃热风烘箱中干燥 10-20 分钟,干燥效率高,适合中批量;
UV 干燥:适用于 UV 油墨,用 UV 灯(波长 365nm,功率 80-120W/cm)照射 3-5 秒,瞬间干燥,适合大批量、高精度印刷(如电子元件)。
2. 最终固化
全部颜色印完后,根据油墨类型进行最终固化:
水性 / 油性油墨:在 80-100℃烘箱中烘烤 60-90 分钟,增强油墨与承印物的附着力;
UV 油墨:用 UV 灯二次照射 5-10 秒,确保油墨完全固化,附着力可达 5B 级(划格测试无脱落)。
固化后需检测附着力(划格测试)、耐摩擦性(用橡皮擦摩擦 50 次无褪色)、耐溶剂性(用酒精擦拭 10 次无脱落),确保符合使用需求。
丝印彩色印刷的工艺步骤需 “步步可控、参数精准”,通过严格把控分色、制版、套印、固化的每个细节,才能实现色彩精准、图案清晰、附着力达标的印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