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5 月 19 日至 21 日),山东省天气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内陆地区遭遇今年首轮持续性高温热浪,鲁西北、鲁中、鲁南部分区域最高气温将突破 37℃,局部可达 40℃;而南部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气温维持在 25~28℃,形成鲜明的 “避暑区”。全省以晴到多云为主,无明显降雨,但沿海海域将出现大雾天气,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能见度低于 500 米,局部不足 200 米,同时南风陆地阵风可达 6~7 级,海上阵风 8 级。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尤其是内陆高温区域,需加强防晒和防暑措施。
鲁西北、鲁中、鲁南地区:高温 “火力全开”,19-20 日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等地最高气温 37~39℃,局部突破 40℃;21 日高温范围缩小,但鲁中、鲁南部分地区仍维持 35~37℃。昼夜温差较小,夜间最低气温 18~25℃。
半岛沿海地区:气温凉爽宜人,青岛、烟台、威海最高气温 20~24℃,但沿海海域有大雾,且南风风力较大,陆地阵风 4~5 级,海上阵风 6~7 级。
鲁西南地区:菏泽、济宁等地最高气温 27~30℃,整体气温较为舒适,但午后紫外线较强。
防暑降温:高温区域尽量避免午后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高温作业人员需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防晒防风:紫外线辐射强,外出需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沿海地区注意防范大风,加固户外设施。
大雾预警:沿海居民及航运从业者需密切关注海上大雾动态,避免发生事故。
农业防护:农民需防范干热风对小麦灌浆期的影响,可通过灌溉增加田间湿度。
短期(1-3 天):高温持续,鲁西北、鲁中、鲁南部分地区维持 35℃以上,沿海地区多云间晴,伴有轻雾;南风转北风,风力较大,需警惕扬尘和海上作业安全。
中期(4-7 天):23 日起全省可能出现分散性阵雨,高温略有缓解,但鲁中、鲁南部分区域仍可能维持 35℃左右;南北风交替频繁,需关注临近预报调整出行计划。

山东是中国受干热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多出现在小麦灌浆至成熟期。2023 年 5 月,山东曾因干热风导致局部小麦减产约 5%。气象部门建议通过喷灌、叶面施肥等措施减轻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