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午后赏唐代陆龟蒙的《秋荷》】
发布时间:2025-09-22 02:08 浏览量:8
《秋荷》
唐•陆龟蒙
蒲茸承露有佳色,茭叶束烟如效颦。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注释】
蒲茸:同“蒲绒”。这里指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也可以指蒲草的嫩芽。
承露:这里指承接甘露。 ①汉 班固 《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②晋 潘岳 《西征赋》:“擢仙掌以承露,干云汉而上至。”
佳色:妍丽的颜色;美丽的光彩。①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②唐 元稹 《月三十韵》:“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③元 何中 《游乐安穆山寺》诗:“秋阴出南郭,佳色来远山。”
茭叶:指茭白的叶子。唐 温庭筠 雉场歌: 茭叶萋萋接烟曙,鸡鸣埭上梨花露。
束烟:犹含烟。
效颦: “东施效颦”的省略说法。比喻不考虑条件而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亦作“効顰”。 即效矉。 ①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五:“丑女来効顰,还家惊四邻。” ②清 纳兰性德 《灵岩山赋》:“有目空悬,无心效顰。” ③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谁料流弊却无穷,一班效顰的便随手拉一部书,你也标点,我也标点。”
盈盈:这里指清澈貌;晶莹貌。①《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②唐 白居易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诗:“两乡默默心相别,一水盈盈路不通。” ③宋 张先 《临江仙》词:“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 ④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泪盈盈遗嘱自嗟咨,意迟迟怀恨漫寻思。” ⑤清 吴甡 《感怀》诗:“盈盈星与汉,咫尺犹相望,况復万里远,音书岁月长。”
不得:这里指不能;不可。①《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姓名。閽不得齐于人。”②《后汉书·朱儁传》:“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 ③唐 王昌龄 《浣纱女》诗:“ 吴王 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④《西游补》第十五回:“话得 孙行者 哭不得,笑不得。” ⑤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
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①宋 苏轼 《入峡》诗:“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②宋 吴文英 《水龙吟·惠山酌泉》词:“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 ③清 陈维嵩 《念奴娇·看山如读画读画似看山》词:“一身冷翠,此间三伏无夏。”
遗香:这里指残花。
(蒲茸)
【译文】
蒲草的嫩芽沾着露水,呈现出美好的姿色;茭白的叶子萦绕着雾气,如同在模仿荷花娇美却显逊色。
一片盈盈相隔的秋水无法渡过,那清冷的翠色与残留的幽香,带着愁绪迎面而来。
〔参考资料:古诗词日历〕
【译文二】
蒲花细嫩的花蕾承载着晶莹的露珠,展现出美丽的色彩;茭叶像是被捆绑的烟雾,效仿了皱起的眉头。
碧绿的水面宽广无际,却无法渡过去,使人感到困惑;冷冽的绿色散发出幽香,让人陷入忧愁之中。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以“衬”为巧思,不直写荷,却处处见荷,在清冷意境中藏着细腻审美与淡淡怅惘,以荷自喻,保持独立品性与高贵人格。
“蒲茸承露有佳色,茭叶束烟如效颦。”一二两句是说,蒲草的嫩芽沾着露水,呈现出美好的姿色;茭白的叶子萦绕着雾气,如同在模仿荷花娇美却显逊色。这是写“蒲茭之效颦”。
诗人先写蒲草的美好,是嫩芽沾露,色泽清新;再写茭白的美好,是叶片缠雾,姿态朦胧。之所以先写二者之美好,实则是为了衬托秋荷之美好。且秋荷的美好,没法学,倘若非要学起来,倒有点西施效颦的意思。“东施效颦”,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典故,用在这里指学荷花的美好,只能得其表面美好,而不能学其内在美好。以“东施效颦”,来笑蒲茭光有其表,而无内在美,徒增笑柄,贻笑大方。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三四两句是说,一片盈盈相隔的秋水无法渡过,那清冷的翠色与残留的幽香,带着愁绪迎面而来。这是写“秋荷之品性”。
这两句从“人”的视角切入,情景相融。“盈盈一水”,化用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既写秋水相隔的实景,也暗含“欲近荷而不得”的距离感。“冷翠遗香”,言荷花品性——清香溢远,冷艳动人。“冷翠”,为视觉上荷叶带秋寒的绿。“遗香”,为嗅觉上荷花残香。一冷一幽,勾勒出荷花凋零,风骨犹存的样子。“愁向人”三字,将景物的清冷转化为人的主观情绪。表面看是秋荷之愁,实则言诗人之愁,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我们要学会告别,学会接纳,学会独立。
整首诗,无一字言“荷”,却以蒲、茭为衬,以水、香为引,处处言荷,把秋荷之美好与秋日之清愁,写得含蓄动人,尽显咏物诗“不即不离”的高妙境界。
【赏析二】
陆龟蒙笔下的秋荷,是一幅墨色渐浓的水墨小品。"蒲茸承露有佳色,茭叶束烟如效颦",开篇即以工笔细描勾勒秋日荷塘的特写镜头。蒲草新茸承接着晶莹露珠,在秋阳下泛着最后的光泽,这抹"佳色"恰似美人迟暮前的回光返照;而茭叶蜷曲如纤指束烟,恰似西子捧心的"效颦"之态,将植物拟作美人,赋予其灵动的愁绪。诗人敏锐捕捉到秋荷将枯未枯时的微妙神韵——尚存的一丝生机与已然显现的颓势形成张力,恰如人生盛年将逝时的复杂心境。
后两句"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陡转抒情。秋水阻隔的不仅是观荷的距离,更隐喻着诗人难以抵达的精神彼岸。"冷翠"二字锤炼精妙,既写荷叶褪去碧色后的青苍,又暗含触目惊心的寒意;"遗香"则是凋零花瓣残留的最后一缕芬芳,这种残存的美比盛放时更令人心碎。荷花的愁思不是直白的宣泄,而是通过"向人"这个动作传递——仿佛枯荷有知,主动将满腹心事倾诉给岸边的观者,使无情草木带上了人间离愁。
全诗以"有佳色"的乍喜起笔,以"愁向人"的终悲收束,在二十四字间完成从视觉观照到心灵共鸣的升华。陆龟蒙将荷塘秋色人格化,通过蒲茸、茭叶、冷翠、遗香等意象的层递铺陈,展现出一个生命从绚烂归于寂寥的完整过程。那不得渡的"盈盈一水",既是实景更是心障,最终化作秋风中带着清香的愁绪,长久萦绕在每个读诗人的心头。
【赏析三】
仲秋的水面空阔起来,然而依旧有荷花,亭亭矗立在水中。和盛花期的锦绣绚烂相比,此时的荷花,萧疏摇曳,更能显出一花一叶的美感。仿佛繁华消歇之后,仍旧有佳人在水岸徘徊,她在等待什么呢?
这首诗是用对比的方式,描写这种孤花之美。
此时水岸,菖蒲翠深,上面缀满晶莹的露水。
此时水边,有芦苇矗立,风吹芦苇,仿佛白头佳人。
然而都赶不上此时的荷花荷叶,冷翠孤花,矗立在水面,风露中的冷翠红香,仿佛岸边临水遥望的佳人。
那么联系诗经,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真实的秋岸浅水,或者难有丽人的踪影,但是荷花若在,那是日夜临水,那是自然界的红妆。
水面开阔起来,荷花挺立而开放,仿佛织女望向开阔的银河,思念等待对岸的情郎。
可是盈盈一水间,何以渡长河?
这首诗将诗经的蒹葭丽人之典,和七夕牛女故事结合起来,水边的秋荷是一朵相思之花,一朵彼岸花。
#陆龟蒙##秋荷# #赏古诗词# #古诗词日历# #中华文化诗词分享##天天诗词##每日一诗心绪# #秋日生活记录# #秋日赏花时刻##秋日生活打卡季# #秋日# #记录秋日生活点滴#
#分享你的今日随笔##头条记录每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