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调整房产税政策,房产税优惠能刺激楼市吗?

发布时间:2025-09-19 22:30  浏览量:10

近日,上海发布了房产税政策调整方案,针对高层次人才、持居住证满3年的工作者以及持证不满3年的购房者三类人群推出了新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一政策调整将于2025年起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退税或重新认定纳税信息。那么,这一系列房产税优惠措施能否真正刺激楼市回暖?

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对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支持。对于持居住证满3年且购买家庭首套房的购房者,将享受免征房产税的优惠;购买二套房的家庭,只要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同样可以免税。而对于刚取得居住证的购房者,则采取了"先缴后退"的灵活机制,即可以先缴纳房产税,待居住证满3年且符合条件后再申请退税。这些措施明显降低了特定人群的购房持有成本,有利于释放部分被压制的购房需求。

从政策设计的初衷来看,上海此次调整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税收优惠降低高层次人才和长期工作者的居住成本;二是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避免"一刀切"的税收政策误伤刚需和改善型家庭。这种精准施策的思路,体现了房地产调控从"控需求"向"保刚需"的转变。

然而,房产税优惠对楼市的刺激效果可能有限。首先,当前影响购房决策的主要因素并非持有成本,而是房价预期和支付能力。在房价仍处高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单纯的税收减免难以根本改变市场预期。其次,政策设置了3年居住证的门槛,这意味着优惠覆盖面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者,2025年才开始执行的时间安排,也削弱了政策的即时刺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调整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地方政府正在探索通过税收手段实现楼市调控的精细化。与过去简单放松限购不同,这种针对特定人群、分层次施策的做法,可能成为未来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新方向。它既避免了全面放松可能引发的市场过热风险,又能定向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从长远来看,房产税优惠要真正发挥刺激作用,还需要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比如配合房贷利率下调、公积金政策优化等措施,多管齐下降低购房门槛。同时,政策效果的显现也需要时间积累,特别是"先缴后退"机制的设计,其激励效应可能需要3年后才能完全释放。

总体而言,上海此次房产税政策调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体现了"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虽然短期内对楼市的直接刺激作用可能有限,但其释放的政策信号和建立的差异化调节机制,将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未来,随着政策细则的完善和执行效果的显现,这种精准施策模式或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