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PEEK材料:高端制造双引擎,引爆未来产业革命

发布时间:2025-09-10 17:40  浏览量:10

一场由新材料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固态电池与PEEK材料作为未来高端制造的核心材料,正成为技术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随着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亮相展示、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不断涌现,这两大领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近一个月,机构调研固态电池板块超过2000次,9月以来,万得固态电池指数大涨超12%。产业层面,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推动行业产业化进程。

这些材料究竟有何魅力?它们又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当前,我们正处在材料技术突破的关键时点。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诸多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

PEEK材料(聚醚醚酮)则因其卓越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未来随着上下游产业链需求放量,其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张。

这两大材料共同支撑着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推动相关行业向更安全、高效、智能方向升级。

通过对固态电池与PEEK材料相关公司的全面梳理,我们发现一批企业在两大领域均有深度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发展优势。

天赐材料:电解液龙头加速材料布局

天赐材料在精细化新材料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电解液一体化布局,在多种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上有着研发与技术能力,并拥有相关专利布局。

公司针对PEEK产品制造方法及上游原材料进行了研发和专利布局,目前处于产品中试验证阶段,已有小批量订单供应。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累计申请专利800余项,在国内外建立多个生产基地,构建了快速响应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中欣氟材:氟化工龙头扭亏为盈

中欣氟材今年上半年表现亮眼,据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7.74亿元,同比增长19.81%,归母净利润541.2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研发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项目仍处在小试阶段,为固态电池的电解液产品。公司构建了一体化的PEEK核心原材料产业布局,其中DFBP产品获多家国内外客户质量认证及部分客户的批量订单。

公司DFBP产量位居我国首位,是PEEK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并建有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金发科技:化工新材料研发巨头

金发科技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研发的低翘曲、低蠕变、高性价比材料,在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核心部件上得到推广适用。

公司研发PEEK聚合及相关技术,其产品已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机械等多个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应用技术。公司构建“13551”研发体系,拥有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在国内外均设有生产基地。

泰和科技:水处理药剂龙头转型新材料

泰和科技主营水处理药剂及其联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预计2024年水处理药剂营业收入将超过20亿元,占总收入的86.17%。

公司有部分固态电池电解质的技术储备,旗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产业化研究”项目正处于中试阶段。公司“聚醚醚酮(PEEK)合成中试研究”已完成公斤级中试,并开始送样,百吨级中试手续也在办理中。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水处理药剂生产商之一,主要生产车间可实现无人化与数字化双管理,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联泓新科: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军者

联泓新科专注于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控股公司联泓卫蓝开展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关键功能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丰富其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产品体系。

公司已完成PEEK材料相关技术开发和产品中试,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公司是国内EVA光伏胶膜料的头部企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重点突破固态电池材料、先进封装材料等技术。

普利特:全球唯一LCP全产业链企业

普利特主营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等。公司与卫蓝新能源在新型固态电池及系统结构件产品开发与多场景应用、科技创新项目、市场推广等多个维度进行合作。

公司生产的PEEK相关材料可用于机器人等行业,目前部分材料已经批量供应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是全球唯一具有LCP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并推动该产品在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除了同时布局两大材料的公司外,固态电池领域还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正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中国力量。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采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凝聚态电池双技术路线,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已量产,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先导智能是全球固态电池设备龙头,也是全球唯一提供固态电池涂布热压全段设备的企业,干法电极设备市占率70%,获宁德时代、比亚迪核心设备订单。

赣锋锂业是全球唯一同时布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电解质路线的企业,专利数占国内总量18%,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已经投产。

当升科技是全球高端正极材料龙头,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单吨毛利比传统产品高30%,是国内唯一量产Ni≥95%超高镍单晶正极的企业。

据券商研报分析,固态电池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化临界点,2025-2030年为爆发期。尽管短期存在估值泡沫和技术路线分化风险,但长期看,其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及储能领域的渗透将重塑万亿级市场。

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9亿元,2030年有望达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60%。技术路线呈现硫化物主导动力电池、氧化物聚焦储能的分化趋势。

政策端与车企需求共同推动产业化进程加速。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5年上半年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同比增长超200%,设备端作为产业链最上游,已率先受益。

考虑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的核心优势,预计将在对核心性能有强需求的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应用,如高档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低空经济等价格敏感度低、对性能要求高的一些领域。

尽管前景广阔,但固态电池与PEEK材料产业仍面临不少挑战。

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量产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产业应该属于0~1或者1~2的阶段,离大规模量产可能还有一段距离。预计大约在2027年甚至到2030年才能完全形成对传统锂电池的替代。

技术路线存在分化风险:硫化物(安全性)与氧化物(成本)路线竞争未定,需警惕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也可能延迟:全固态电池成本达2元/Wh(液态电池3-5倍),量产或延至2030年。

部分概念股估值存在泡沫,动态PE超50倍,需警惕业绩不及预期引发的回调。PEEK材料也面临研发成本高、下游高端领域需求波动等风险。

投资者需要聚焦技术突破快、客户绑定深、成本控制优的标的,同时警惕短期过热风险。

技术突破正在加速产业化进程。亿纬锂能推出的“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国轩高科成功贯通了首条全固态中试生产线,电池良品率已达到90%。

资本市场已经闻风而动。近一个月,机构调研固态电池板块超过2000次。9月以来,万得固态电池指数大涨超12%,相关成份股涨幅更为可观。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概念到量产,这场由新材料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固态电池和PEEK材料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新材料,其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固态电池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验证的关键阶段,多家企业预计在2025-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或量产。

PEEK材料则随着下游应用需求的增长(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张。

希望这些补充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产业和技术发展迅速,相关信息请以各公司最新公告为准。

声明:本文提及的所有公司信息均基于公开可查的资料,仅供学习和参考,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