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局地最高温将突破40℃,如火炙烤,这份应对指南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5-05-19 17:50  浏览量:2

当北方的高温如同烈火般炙烤大地,南方的强降雨则如倾盆的洪流肆虐而来,我国南北地区正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极端天气格局!

从今天开始,华北南部、黄淮及陕西关中等地正式开启今年首轮高温模式。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北部、河南、山东中西部等多地都将出现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更是气温飙升,日最高气温可达 37℃至 40℃,局地超过 40℃。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气温极值。

如此高温,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小,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热射病等,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是高危人群。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冬麦区正面临干热风天气,小麦灌浆受阻,甚至可能早衰。

面对高温,我们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户外工作者要定时休息,及时补充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家里可以准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散热,空调温度也不宜调得过低,谨防 “空调病”。

未来一周,南方的降雨可谓是无缝衔接,一轮接着一轮。18 日 20 时至 19 日 20 时,江西东部和南部、浙江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广西西南部和中部、广东北部、福建北部等地部分地区还有大暴雨。

持续的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会导致道路积水、交通受阻,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皮肤长时间接触雨水,容易引发感染,还可能导致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南方的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前往山区、河谷等危险地带。出门一定要记得携带雨具,驾车时要注意路况,减速慢行,避开积水路段。居住在低洼地区或可能受洪水影响的居民,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与此同时,气象专家提醒,这种极端天气的持续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出现,加剧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异常波动。科学家们呼吁,在应对眼前极端天气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从长远角度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为地球降温。

在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高温应急响应"措施。北京、郑州等地的环卫部门调整了作业时间,为一线工人配备便携式喷雾降温设备;部分中小学将体育课改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社区志愿者正挨家挨户走访独居老人,检查防暑设施。令人暖心的是,许多便利店自发设立了"清凉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用水和休息场所。

南方地区则上演着一幕幕守望相助的感人场景。在江西赣州,消防救援人员连夜转移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广东韶关的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24小时巡查堤坝险情;福建三明的志愿者们驾驶私家车,义务接送就医群众。社交媒体上,#暴雨中的暖心瞬间#话题持续升温,记录着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展现的勇气与温情。

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天气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严峻考验。北方多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电力部门正全力保障供应;南方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城市规划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农业专家则提醒,灾后要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建议受灾农户及时联系农业保险公司。

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考验,既暴露出我们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的短板,也展现出中国人团结互助的精神力量。从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到普通人的暖心举动,都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让我们继续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护措施,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如果你有应对高温或强降雨的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