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干旱下周有望得到缓解
发布时间:2025-05-19 14:25 浏览量:2
引言:焦土望云霓,旱情现曙光
站在渭南临渭区板北村的麦田边,种粮大户张夏望着干裂的土地眉头紧锁。他的600亩冬小麦正处于灌浆关键期,缺水让麦穗难以饱满。但就在此刻,气象部门传来消息:下周(5月20日起)陕西或将迎来分散性降雨,局地旱情有望短暂缓解。这场“及时雨”能否成为旱区转机?陕西又将如何把握机遇?
---
一、旱情告急:创纪录的干旱与民生之困
陕西正面临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春旱。截至5月中旬,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少超五成,西南部地区甚至达到特旱级别,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525万亩,苹果、小麦等经济作物面临绝收风险。
- 气候异常叠加人为因素:陕西地处内陆,水汽输送薄弱,加之青藏高原热源效应影响,干旱频发。近年来过度开发、植被退化进一步加剧了生态脆弱性。
- 民生与农业双重压力:商洛、安康等地居民生活用水受限,部分村庄需志愿队送水;关中平原“望天田”麦苗枯黄,灌溉成本飙升。
---
二、抗旱攻坚:多方联动筑起“生命线”
面对旱情,陕西已启动抗旱应急三级响应,中央与省级财政投入超8000万元,水利、农业、气象部门协同作战:
1. 水源调度与节水灌溉:
- 交口抽渭灌区通过渠首改造项目提升供水能力,日灌溉面积达3万亩,采用小畦灌溉技术节水35%。
- 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下泄流量从350m³/s增至500m³/s,保障关中平原用水。
2. 科技助力精准抗旱:
- 气象部门24小时监测天气,人工增雨作业随时待命。
- 港口抽黄灌区引入卷帘喷灌机,结合黄河水替代地下水,既节水又改善土壤墒情。
---
三、下周天气:雨水短暂“救场”,高温仍是挑战
根据中央气象台与陕西气象局预测,5月20日-26日天气呈现“先雨后热”特点:
- 降雨窗口期:
20日前后,陕北南部、关中中部等地将出现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局地累计雨量可达10-20毫米,对缓解表层土壤干旱有积极作用。
- 高温持续施压:
降雨过后,22日起关中平原、陕南局地将迎来35-38℃高温,伴随5-6级大风,干热风可能导致小麦灌浆受阻。气象部门提示需防范森林火险等级升高与电力负荷激增。
四、长远破局:从应急到长效的生态治理
短期降雨难以根治陕西“十年九旱”的顽疾,专家呼吁构建“抗大旱、抗长旱”体系:
1. 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黄土高原退耕还林,遏制土地荒漠化,增强区域气候调节能力。
2. 智慧水利网络:建设数字孪生灌区,实现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推广滴灌、喷灌等精准技术。
3. 公众参与节水:通过头条等平台普及家庭雨水收集、农业保墒技术,形成全民节水意识。
结语:旱魃虽凶,人定胜天
下周的雨水是陕西旱区的一线生机,更是检验抗旱韧性的考场。从政府到农户,从水库到麦田,每一滴水的合理利用都关乎丰收希望。正如张夏所说:“有水浇粮,心里才踏实。”在这场与干旱的赛跑中,科学施策与全民行动的结合,终将让三秦大地重焕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