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范围降雨来袭!南北天气双轨并行 下周开启“水火交锋”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18 19:50 浏览量:1
今天是5月18号,星期天,农历的四月二十一,再有两天就将迎来进入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
当小满节气裹挟着盛夏热浪如约而至,我国天气舞台正上演南北迥异的"双城记"。北方多地即将迎来今夏首轮高温"烤验",而南方则深陷雨水"车轮战"的循环。这场"水火交锋"的天气大戏即将拉开帷幕,城乡居民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立夏小满正栽秧",随着5月20日小满节气的临近,我国气候正式步入"雨热共舞"的仲夏模式。此时太阳到达黄经60°,暖湿气流与大陆高压展开激烈博弈,造就了"小满雨满,江河渐满"的独特气候特征。在江南水乡,龙舟雨如期而至,为即将到来的端午竞渡蓄势。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正经历"麦粒渐满"的关键时期,所谓“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就是指冬小麦进入灌浆关键期,对光热资源的需求达到峰值,小麦籽粒含水量从70%降至45%,千粒重每日增加1-2克,这个时期也格外需要防范吸浆虫等病虫害。
南北天气分水岭显现
(一)北方"干烧模式"启动
随着大陆暖高压脊强势东扩,华北平原至关中盆地即将开启"烧烤模式"。5月19-20日,高温核心区将覆盖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及关中平原,37-39℃的热浪将刷新今年气温极值,局部地区甚至可能突破40℃大关。这种晴热天气虽有利于小麦成熟,但需警惕午后臭氧污染及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二)南方深陷"雨瀑循环"
副热带高压北抬与西南季风联袂,在江南至华南构筑起"水汽高速公路"。自18日起,新一轮强降雨自西向东铺展,形成两大降水波次:
1. 第一波(5月18-19日):暴雨中心锁定浙南、闽北、桂北,局地24小时降水量可达120毫米,伴有短时强对流天气;
2. 第二波(5月22日后):雨带北抬至江淮、江汉地区,湖北、安徽等地将迎来透雨,对缓解前期干旱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点天气过程详解
(一)高温热浪防御指南
1. 影响时段:5月19-23日持续发展
2. 重点区域:郑州、西安、济南等城市将出现连续35℃+天气
3. 应对建议:
户外作业避开11-16时高温时段
加强电力设备巡检,防范线路过载
农业需实施"一喷三防",预防干热风
(二)强降雨防御要点
1. 过程特点:
降水效率高:华南局地小时雨强可达50-70毫米
持续时间长:江南多地累计雨量超100毫米
致灾风险大:叠加前期降水,需防范山洪地质灾害
2. 重点防御区域:
武夷山脉沿线
南岭北麓丘陵地带
珠江流域中上游
3. 城市内涝防范:
广州、南宁等需提前疏通排水管网
低洼地段做好应急排涝准备
四、天气趋势展望
(一)北方"退烧"时间表
5月22日前后,随着冷涡系统东移,华北平原将迎来小到中雨,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有望暂时缓解。
只不过,6月初随着大陆高压重建,黄淮地区可能迎来更持久的高温过程。18日至21日,黄淮中西部、河北南部、关中盆地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其中,19日至20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40℃;上述部分地区的冬麦区将出现2~3天以上干热风天气。
(二)南方雨季进程
当前强降雨标志着华南前汛期进入盛期,预计6月上旬雨带将北跳至长江流域,届时江南地区将迎来"梅子黄时雨",华南转入后汛期台风影响阶段。
(三)全国天气格局转变
5月下旬,随着西风带调整,我国天气将呈现"雨热同步北推"的特征。东北地区陆续入夏,西南季风爆发将给青藏高原东麓带来充沛降水,而新疆盆地则开启"火洲"模式。
【特别提示】当前正值冬麦灌浆关键期,建议北方麦区做好“一喷三防”预防干热风,南方稻区需抓住降水间歇移栽早稻。城乡居民应及时关注气象预警信息,防范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共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