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配分享无铅喷锡生产中3大常见问题附实用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5-08-27 18:44  浏览量:14

无铅喷锡工艺虽已成熟,但在实际生产中,受设备、材料、操作等因素影响,仍会出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导致产品报废,还会影响生产效率,增加成本。

一、焊料厚度不均:从 “厚薄不一” 到 “均匀平整”

焊料厚度不均是无铅喷锡生产中最频发的问题之一,表现为 PCB 表面部分区域焊料过厚(超过 25μm)、部分区域过薄(低于 5μm),甚至局部露铜。这会直接影响后续元器件贴装 —— 过厚区域可能导致元器件引脚无法贴合,过薄区域则易氧化,影响焊接质量。

造成焊料厚度不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热风刀参数设置不当。热风刀的风速、角度、高度直接决定焊料去除量,若风速过低,多余焊料无法吹掉,导致厚度偏厚;风速过高则可能吹掉过多焊料,造成露铜。例如,某 PCB 厂家将热风刀风速从 5m/s 降至 3m/s 后,焊料厚度普遍超过 30μm,贴装元器件时出现大量 “虚贴” 问题。二是 PCB 传输速度不稳定。传输速度过快,PCB 在焊料熔池中浸润时间短,焊料附着量不足,厚度偏薄;速度过慢则浸润时间过长,焊料附着过多,厚度偏厚。三是焊料熔池温度波动。无铅焊料熔点较高(如 SAC305 为 217℃),若熔池温度低于 240℃,焊料流动性差,无法均匀覆盖铜表面;温度高于 260℃则焊料流动性过强,易出现 “堆锡” 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可从三方面优化:首先,精准调整热风刀参数。根据 PCB 板厚和目标焊料厚度,确定热风刀风速(通常为 4-6m/s)、角度(与 PCB 表面呈 15-30°)、高度(距离 PCB 表面 5-8mm),并通过试产验证 —— 例如,生产厚度 1.6mm 的 PCB,目标焊料厚度 10μm 时,可将风速设为 5m/s,角度 20°,高度 6mm,确保多余焊料被均匀吹除。其次,稳定 PCB 传输速度。通过 PLC 控制系统,将传输速度误差控制在 ±0.1m/min 以内,例如目标速度 1.5m/min 时,实际速度需保持在 1.4-1.6m/min 之间,避免因速度波动导致浸润时间不一致。最后,严控熔池温度。使用高精度温控器(精度 ±1℃),将熔池温度稳定在 245-255℃,并每小时检测一次温度,发现波动立即调整加热装置。

二、焊点空洞:从 “气泡隐患” 到 “致密可靠”

焊点空洞是指无铅喷锡后,焊点内部出现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焊接过程中若受热膨胀,会导致焊点开裂,影响电气连接。在 X 光检测中,合格焊点的空洞面积需≤5%,若超过 10%,则判定为不合格。

造成焊点空洞的主要原因:一是 PCB 预处理不彻底。PCB 裸铜表面若残留水分、油污或助焊剂残渣,在高温浸焊时,这些杂质会受热挥发,形成气泡并被困在焊料层中,形成空洞。例如,某厂家因脱脂工序时间过短(仅 1 分钟,标准要求 3 分钟),PCB 表面残留油污,导致焊点空洞率高达 18%。二是助焊剂选型不当。助焊剂的挥发温度需与焊料熔点匹配,若助焊剂挥发温度过低,在浸焊前就已大量挥发,无法有效保护铜表面;若挥发温度过高,在焊料固化时仍在挥发,就会形成空洞。三是焊料中杂质过多。无铅焊料中若混入铜、铁等杂质,会影响焊料流动性,导致气泡无法及时排出,形成空洞 —— 行业标准要求无铅焊料中杂质总含量≤0.5%,若超过 1%,空洞率会显著上升。

解决焊点空洞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强化 PCB 预处理。延长脱脂时间至 3-5 分钟,使用碱性脱脂剂(浓度 5%-8%),确保油污彻底清除;脱脂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3 次,每次冲洗时间不少于 2 分钟,避免残留;最后用热风(80-100℃)烘干 PCB,确保表面无水分。第二,精准选择助焊剂。优先选用无铅专用助焊剂,其挥发温度需在 220-240℃之间(与 SAC305 焊料熔点匹配),且固含量控制在 10%-15%,既能有效保护铜表面,又能及时挥发,避免形成气泡。第三,控制焊料纯度。定期检测焊料杂质含量,每批次焊料使用前需抽样检测,杂质总含量超过 0.5% 时立即更换;同时,每周清理一次焊料熔池,去除底部沉积的杂质,避免循环污染。

三、表面发黑:从 “外观缺陷” 到 “光亮均匀”

无铅喷锡后的 PCB 表面若出现发黑、发暗或斑点,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还意味着焊料层可能存在氧化或杂质污染,会降低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正常情况下,无铅喷锡表面应呈均匀银白色,无明显色差。

造成表面发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冷却速度过慢。无铅焊料在固化过程中,若冷却速度过慢(如自然冷却),焊料表面会与空气充分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黑色氧化层。实验显示,PCB 从 250℃冷却至室温,若时间超过 10 秒,表面氧化率会从 5% 升至 30%。二是助焊剂残留过多。若后处理清洗不彻底,助焊剂残留会与焊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表面发黑。例如,某厂家因清洗水温过低(仅 40℃,标准要求 60℃),助焊剂残留率超过 5%,导致 80% 的 PCB 表面发黑。三是焊料中银含量过高。虽然银能提升焊料性能,但银含量超过 4% 时,焊料表面易形成银的氧化物,呈现暗灰色 —— 主流 SAC305 焊料银含量为 3%,既能保证性能,又能避免表面发黑。

对应的解决办法:首先,加快冷却速度。在热风整平后,立即将 PCB 送入冷却隧道,采用强制风冷(风速 8-10m/s),将冷却时间控制在 5-8 秒内,减少焊料表面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其次,优化后处理清洗。提高清洗水温至 60-70℃,使用中性清洗剂(pH 值 7-8),清洗时间延长至 5-8 分钟;清洗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2 次,再用热风烘干,确保助焊剂残留率≤0.5%。最后,控制焊料银含量。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焊料配方,普通 PCB 优先选用 SAC305(银 3%),对强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可选用 Sn-Cu(无银)焊料,避免因银含量过高导致表面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