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合资轿跑,媲美小米SU7,从近17万降到11万多却无人识货

发布时间:2025-08-27 06:08  浏览量:11

把bZ3停在地库里,和旁边那辆新提的小米SU7并排,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一个线条张扬,像刚打完篮球的少年;一个收着肩膀,像穿西装却偷偷解开领口的上班族。走近bZ3,第一眼不会尖叫,但第二眼会注意到它把丰田十几年混动经验里对“风”的理解转译成0.218Cd的风阻,后视镜支柱的倒角、尾灯的拐角、侧裙的棱线都在为气流让路,没有SU7那种为了低风阻而刻意雕塑的戏剧性,却有种日式的克制。打开车门,SU7的无框电吸门“嘭”的一声仪式感拉满,bZ3则是传统铰链门,却用塑料门碗做了软胶衬垫,关门声音闷而短,像把情绪吞回肚子。坐进去,bZ3的仪表台像一块电子表被放大到车内,竖屏悬浮在中控上方,UI是丰田少有的冷色调极简风,字体细,图标小,初次使用像在显微镜下找按钮,但两天的通勤后,会发现它的层级逻辑其实比SU7那种把所有功能都摆在首页的“手机式”界面更防误触,尤其当车速上到80km/h,bZ3的空调风量、驾驶模式都能用方向盘滚轮盲操,而SU7需要眼睛离开路面两秒去找图标。

尺寸上bZ3比SU7短了83mm,轴距却长了40mm,这40mm全给了后排。实际乘坐,膝部三拳有余,SU7两拳半,但SU7的后排坐姿更低,像坐进轿车,bZ3更像MPV,坐垫高,大腿承托好,长途不酸。地台全平,电池包没有偷走脚部空间,代价是坐姿偏高,头部只剩两指,一米八的朋友会蹭头发。前排中央扶手是比亚迪的旋转挡把,旋钮阻尼轻,段落模糊,第一次挂R挡会怀疑没挂进去,习惯后反而比SU7的电子怀挡少一步手腕动作。储物空间是丰田的教科书:门板上下两层,中控下方掏空,连方向盘左侧都有卡片槽,SU7把空间让给了氛围灯和无线充电板,实用主义输给了情绪价值。

开起来,bZ3像把一台卡罗拉EV化:转向轻,回正力弱,指向不犀利但线性,车头跟进没有SU7那种“咬”进弯的快感,却也没有SU7在运动模式下突然绷紧的突兀。底盘是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调校比凯美瑞软,比亚洲龙硬,过减速带一次回弹,没有多余余震,但面对连续抛跳,车身会像船一样晃两下,SU7的空气悬架能拉得住,但普通版弹簧悬架反而比bZ3更硬更碎。电机135kW、303N·m,账面数据被SU7后驱220kW、400N·m碾压,实际体感却接近2.0T低功,0-50km/h轻快,80km/h以上再加速需要预留一秒半的反应,而SU7能给到接近3.0T的推背。但bZ3的能耗控制像开了挂:市区+环线+高速各占三分之一,空调22℃,表显11.8kWh/100km,同路线SU7后驱版16.2kWh/100km,65.3kWh电池跑出517km标称续航的92%,SU7的73.6kWh只跑出官方700km的78%。丰田的电池管理策略保守,剩20%电量时功率开始限制,剩10%时空调压缩机降频,而SU7剩5%才开始“乌龟灯”,激进和保守之间,是两种不同的安全感。

充电速度是bZ3的短板,80kW直流快充从30%到80%需要42分钟,SU7在同功率桩上只需27分钟,差距来自电池化学体系:bZ3用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能量密度140Wh/kg,SU7是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180Wh/kg。慢充口在左前翼子板,直流口在右后翼子板,第一次找充电口会绕车一圈,SU7统一在左后,更符合习惯。热泵空调在-5℃环境下,bZ3的续航掉到了标称的70%,SU7掉到了65%,但bZ3的空调升温更快,出风口5分钟出热风,SU7需要8分钟,因为丰田把电机废热也导进了暖风水箱。

车机是bZ3最受争议的点。骁龙8155芯片+安卓底层,流畅度没问题,但生态贫瘠,应用商店只有高德、酷我音乐、喜马拉雅,没有爱奇艺、B站,更不支持CarPlay,而SU7的澎湃OS可以把手机应用直接拖到中控,像用平板。语音助手识别率95%,但只能控制空调、导航、车窗,不能调驾驶模式;SU7的“小爱同学”能一句话切换到运动+,甚至打开尾翼。OTA更新频率低,半年一次,SU7每月推送。然而,当SU7车机死机两次(一次导航卡死,一次倒车影像黑屏),bZ3的稳定性反而成了优点,像诺基亚和智能机的区别。

安全配置是丰田的底线,全系标配8气囊、TSS3.0智行安全,ACC全速域、车道居中、预碰撞对行人/自行车/摩托车识别,实测在雨夜能识别撑伞行人,SU7的Xiaomi Pilot在同样场景下识别延迟0.5秒。但bZ3没有激光雷达,高速NOA只能实现单车道巡航,打灯变道需要人工确认,而SU7的高配已经能自主变道超车。停车场景,bZ3的倒车影像清晰度一般,夜间噪点多,SU7的360°全景像手机拍照,还能选“透明底盘”。

价格是把bZ3推向边缘的推手。16.98万的指导价在2023年刚上市时被吐槽“丰田信仰”,一年后终端优惠52000元,裸车11.78万,算上保险、上牌12.5万落地,比同续航的SU7标准版便宜6万。这6万换来的是更小的电机、更慢的快充、更旧的车机,但也换来更扎实的续航、更低的电耗、更稳定的系统。它像一辆被时代遗忘的燃油车,只是把油箱换成了电池,没有SU7那种“颠覆”的噱头,却保留了丰田对“车”的理解:工具属性优先,情绪价值其次。

买bZ3的人,可能是第一次买纯电的家庭用户,也可能是从卡罗拉置换来的老车主,他们不想学习新系统,不想研究800V高压,只想按下一键启动就能走,续航不虚标,空调夏天不罢工,冬天不掉电,十年后还能卖五万。而SU7的车主,愿意为了0.19Cd的风阻、2.78秒的零百、可升降尾翼和可换色的中控面板,忍受偶尔的OTA bug和续航焦虑。两辆车没有高低,只是选择:一个像保温壶,一个像咖啡机,都能解渴,一个求稳,一个求鲜。在电动车从尝鲜走向普及的拐点,bZ3的存在提醒市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块97英寸的中控屏,有人只想安安静静把日子从A点开到B点,不熄火,不跳屏,不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