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的“黄金共识”:中国连续9月增持背后的货币深意

发布时间:2025-08-13 02:23  浏览量:2

#中国连续9月增持黄金你怎么看#2025年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揭晓:我国黄金储备已达7396万盎司(约2300.41吨),环比再增6万盎司(约1.86吨)。这标志着中国央行自2024年11月以来,已连续9个月稳步购入黄金,在全球央行浩浩荡荡的“囤金潮”中写下关键一笔。

此次增持背后,是中国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的深层次考量:

黄金占比仍处低位:截至7月末,黄金在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仅7.0%,远低于全球央行约15%的平均水平。减持美债对冲风险:专家分析指出,央行正通过“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来重构外汇资产组合,降低对单一货币资产的依赖。货币国际化的信用基石:黄金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持续购入实则是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设信用锚点,增强国际支付体系动荡中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行动并非孤例。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95%的全球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加黄金储备,一场由国家力量主导的“去美元化实践”正在深化。

央行购金潮强力助推金价进入上升通道:

价格突破历史峰值:8月8日亚市早盘,COMEX黄金期货一度冲破3534.1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纪录。现货黄金也在中国增持数据发布后短线跳涨,站上3390美元。资本借道ETF涌入:国内黄金ETF基金年内涨幅达26.44%,近3日资金净流入2.62亿元,成为投资者低门槛参与黄金行情的重要工具。空头转向多头:曾以“看空黄金”著称的花旗银行,近期将未来3个月金价预期从3300美元大幅上调至3500美元,承认“关税政策和就业恶化超出预期”。

多家机构对黄金后市形成乐观共识:

降息预期驱动:美联储理事库格勒提前离任,叠加美国就业市场降温,使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升至93%。中金公司指出,“降息交易与去美元化共振,将驱动金价新一轮上行”。需求结构深化:高金价环境下,中国、印度及欧洲的金条与金币需求逆势大增,民间避险情绪未减。周期配置价值凸显:黄金在过热与衰退周期中表现突出,中信期货强调,“美元信用收缩正构筑黄金长期牛市基石”。

荷兰国际集团预判更为积极:将三季度金价预测从3200美元上调至3400美元,四季度从3200美元升至3450美元——央行购金与ETF流入“可能推动金价再创新高”。

在一片看涨声中,招商证券提示短期隐忧:当前金价“上涨动能减弱”,需警惕局部过热风险,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而非全面押注”。毕竟金价在4月站上3500美元后,已持续震荡近4个月。

当纸币信用遭遇全球性疑虑,黄金已不仅是资产配置的选择,更成为国家金融安全的护城河。中国连续9个月的增持,恰似一个缩影——各国正以黄金为盾,在重构国际货币信任体系的无声战役中悄然落子。这场关乎财富安全的战略储备竞赛,才刚刚拉开序幕。